推进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思考

2016-01-05 15:33宋志强刘国锋
装备学院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知识产权管理

宋志强, 刘国锋

(装备学院 装备采办系, 北京 101416)

推进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思考

宋志强,刘国锋

(装备学院 装备采办系, 北京 101416)

摘要在装备科研中开展知识产权管理对提升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激发装备科研主体创新热情,降低装备科研知识产权法律风险,促进装备科研竞争环境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当前,我军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着政策法规缺失,工作体系尚未建立,管理内容不明确等问题。深入推进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需要树立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思维,建立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制度,明确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建立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

关键词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

随着武器装备建设军民融合的深度发展和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专项任务的深入推进,知识产权在武器装备科研工作中的地位作用日益显现。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科研的深度融合,促进装备科研工作质量效益提升已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要求。鉴于此,深入开展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研究,梳理当前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强化装备科研全过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势在必行。

1基本概念

1.1知识产权管理

知识产权管理通常是指政府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或者其他组织等主体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知识产权相关工作,并使其发展符合组织目标的过程,是协调知识产权事务的宏观调控和微观操作活动的总和[1]。宏观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主要指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微观操作层面的知识产权管理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度的制定、专利管理、著作权管理、商标管理等内容。

1.2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

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是指围绕装备科研立项、实施、验收、推广使用的全过程工作,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知识产权相关活动的总称。从工作实践来看,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主体主要包括装备科研项目主管机关和科研项目承担单位,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客体则包括专利、著作权、技术秘密、技术资料、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等。按照装备科研工作全过程阶段划分,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内容包括装备科研知识产权战略目标拟制、计划阶段所属领域知识产权检索、立项论证阶段知识产权目标确定、合同订立阶段知识产权谈判和合同知识产权条款拟制、合同履行阶段知识产权实现过程控制、合同验收阶段知识产权评估以及后续的推广使用等。

2开展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

2.1有助于提升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能力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武器装备领域的广泛应用,追求装备技术的先进性已成为各国装备建设的发展方向,以及军事实力博弈的焦点。西方军事强国对自己拥有的装备先进技术无不加以严格管控,对转移至我国的技术实施严格审查。在这种背景下,加快装备技术自主创新步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是必然要求。知识产权本身是自主创新智力成果的体现,在装备科研工作中,围绕自主创新智力成果的生成、运用和保护,有计划、有步骤、有组织地实施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将大大推动装备技术自主创新进程,大幅提高自主创新技术的数量和质量,有效缓解装备建设领域对国外先进技术的依赖,彻底打破西方军事强国对我国的技术封锁。

2.2有助于激发装备科研主体创新热情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具有明显的排他性和绝对性[2]。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享有实施权、许可权、转让权、质押权等权利,并获得由此带来的相关权益。正是由于知识产权制度可为智力成果的创造者带来上述合理而明确的预期,因而与一般意义上的成果管理制度相比,其激励作用更加明显和有效。以知识产权相关法规为依托,对装备科研全过程形成的各类智力创造成果,实施有效的权属管理、保护管理、转化运用管理和奖励管理,将极大地调动和激发装备承研单位和个人的创新热情,促使其投入更多的物力、财力、智力资源用于技术创新活动。

2.3有助于降低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当前,随着公众对知识产权维权意识的普遍提升,诸如知识产权权属纠纷、合同纠纷、侵权纠纷等知识产权法律问题越来越多,反映在装备科研工作方面,极易发生知识产权权属界定不清、科研合同知识产权条款不完备、知识产权成果流失等不确定事件,如不及时加以提前防范和有效化解,将会给科研工作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失。开展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实现对科研全过程知识产权问题的识别、分析和控制,将会大大降低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发生的概率,保证装备科研工作的顺利完成。

2.4有助于促进装备科研竞争环境形成

长期以来,受装备科研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影响,装备科研工作基本形成了国防军工集团独大、科研垄断的格局,直接导致技术创新动力不足、起点偏低、成果创新性不强、技术自我封闭演化等一系列问题出现,科研资源浪费较为严重。开展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通过立项阶段强制实施知识产权查新和审查工作,招标阶段广泛引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民营企业参与竞争,合同订立阶段明确知识产权生成目标、合同履行阶段监督知识产权工作动态等举措,营造“以知识产权定科研项目、以知识产权论科研竞争实力、以知识产权评科研最终成果”的科研管理新氛围,倒逼装备科研竞争向更开放化、深层次化的方向深入,推动装备科研竞争良好环境加速形成。

3当前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3.1政策法规缺失

近年来,国家明显加大了财政性投资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政策法规的建设力度,先后出台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知识产权管理暂行规定》《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规范》等系列规章制度,对有效开展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起到了引导和规范作用。相比之下,军方作为武器装备科研任务下达和项目验收的主管部门,却尚未明确出台有关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政策法规,造成装备科研工作中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地位不明、职责未定,形成装备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真空状态”,直接导致目前军队科研主管部门对装备科研项目知识产权不理不睬,承研单位对装备科研项目知识产权管理漠不关心的现实局面。

3.2工作体系未建立

就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本身而言,属于一项交叉性极强的工作,需要计划管理、科研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知识产权管理等不同机构、不同部门共同构建起工作体系,密切协同完成。近年来,总部和各军兵种虽已采取组建专业机构或者增加相关职能的方式,加强了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建设。但是,由于其他部门知识产权管理相关职能缺位,导致在开展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时,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科研管理仍是“两张皮”,工作缺乏统一领导、工作分工无法明确、相互间难以协调。

3.3管理内容不明确

科研项目立项前知识产权检索、立项时知识产权审查、实施时知识产权跟踪、项目验收时知识产权评审等,这些早已成为地方企业、科研机构开展科研项目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及内容,却在装备科研工作中尚未予以明确。这直接导致一些科研项目重复立项,部分承研单位抄袭现有技术成果的现象出现,国家和军队投入的大量科研资源白白浪费,同时军方也无法获得应有的先进技术成果。

4推进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对策建议

4.1树立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思维

管理思维形成管理理念,影响管理态度和行为[3]。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思维,是指装备科研主体对装备科研工作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能动反映。之所以要树立这种思维,原因在于:一是它有助于装备科研主体基于知识经济化、装备科研市场化、科研效益化的背景,去思考、认识、理解和运用知识产权;二是它有助于装备科研主体主动适应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和国防知识产权战略实施任务对装备科研工作提出的客观要求;三是它有助于装备科研主体,尤其是装备科研管理主体改变传统的、固有的科研管理模式,积极推进装备科研工作由粗放式管理向精细化管理的快速转变。

4.2建立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制度

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涉及对现有装备科研工作流程调整、内容增加、标准重建等问题,需要对现有装备科研管理工作流程、模式、内容、标准进行全面的升级和改造,属于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因而,更需要从制度建设这一根源上寻求解决的路径和方案,即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制度。需进一步指出的是,该制度的建立并非只是将现有的知识产权管理与装备科研工作相关制度简单地叠加组合,而是要将2种制度安排进行内在融合统一,最终达到国家和军队关于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的客观要求和系列法律规范贯穿于装备科研工作全过程,实现装备科研工作立项水平、过程管理质量、成果使用效益的大幅跃升。

4.3明确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内容

一是计划制定阶段,对拟列入“科研五年计划”的项目,按照一般项目、重大项目的类别分别提出拟要实现的知识产权目标(含类型、数量、名称等),并邀请相关专家对实现的可行性、目标的先进性等内容进行审查;二是立项论证阶段,提出和审查科研项目拟实现的知识产权类型、数量等目标,并对项目提出的技术方案、关键性能参数等,通过专利查新方法与当前专利技术或产品进行比较,进一步确定其先进性;三是项目招标阶段,对投标方的知识产权状况进行法律审查,以及提出防止知识产权信息流失的管理措施;四是合同订立阶段,开展知识产权谈判和合同知识产权条款拟制,明确合同双方知识产权的权利和义务[4-5];五是合同履行阶段,在合同履行的重要节点对知识产权完成情况进行评审,及时督促承研单位调整知识产权目标;六是合同验收阶段,对知识产权实现情况进行验收考核;七是后续阶段,提出由项目产生的知识产权使用目标、方式、范围等具体转移实施方案,并做好相关服务对接工作。需进一步指出的是,本文只是对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内容进行了简单设计,为保证工作有效开展仍需进一步论证细化。

4.4建立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

根据当前装备采购制度调整改革的总体部署要求,充分借鉴发达国家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经验,按照计划制定、合同订立、合同履行相对分开的新体制,深入论证和构建科学、高效、顺畅的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体系。一是划分工作领导组织、执行组织、监督组织,形成领导组织抓顶层设计、管协调,执行组织抓具体实施、管落实,监督组织抓问题纠偏、管评价的工作局面;二是明确上述部门及人员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职责,填补管理职能“真空”;三是建立管理工作运行机制,确定不同时间节点相关部门的职责和配合工作关系,以及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等。

4.5加强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人才培养

一是提高装备科研主体的知识产权基本素养,在装备科研主管部门和承研单位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教育活动,使相关人员掌握知识产权基本知识;二是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类别人员组织知识产权培训工作,如针对装备科研主管部门人员开设知识产权相关法规、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等课程培训,提高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三是培养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专业化人才,如装备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审查人才、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人才、知识产权转化运用管理人才等,进一步提高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质量效益。

5结 束 语

开展装备科研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旨在将知识产权管理贯穿于装备科研计划拟制、项目立项、项目实施、项目验收、成果推广应用全过程,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产权对装备科研的借鉴、规避、催生和保护作用,提高我军装备技术自主知识产权能力和装备建设质量效益。当前,我军装备科研部门应充分重视项目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积极发挥知识产权管理特有的职能作用,强化项目管理与知识产权管理工作的内在融合,在转变思维观念、构建工作体系和规范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装备科研项目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朱雪忠.知识产权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14.

[2]吴汉东.知识产权学[M].6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7.

[3]曾仕强.管理思维[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4.

[4]张利娟.浅谈国防企业科研项目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J].航空动力技术,2011(3):56-57.

[5]韦嵘晖,文毅.浅论大型企业科研项目全流程知识产权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33):143-145.

(编辑:李江涛)

Reflection on Promoting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in Equipment Research

SONG Zhiqiang,LIU Guofeng

(Department of Equipment Acquisition, Equipment Academy, Beijing 101416, China)

Abstract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PR) management in equipment resear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capac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equipment technology, arousing enthusiasm of main bodies of equipment research, reducing the IPR legal risk of equipment research and facilitating formation of a competitive environment of equipment research. Currently,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PR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research of the PLA which include the absence of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nd work system and unclear management contents. To further facilitate the IPR management of equipment research,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philosophy of equipment research, build up a relevant system, define the contents, and establish a work system in this respect.

Keywordsequipment research;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 (IPR);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5-05-28

作者简介宋志强(1977-),男,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防知识产权管理。

中图分类号E257

文章编号2095-3828(2016)03-0059-04

文献标志码A

DOI10.3783/j.issn.2095-3828.2016.03.012

猜你喜欢
知识产权管理
《种子法》修改 聚焦种业知识产权保护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保护知识产权 激发创新动能
Mesenchymal stromal cells as potential immunomodulatory players in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induced by SARS-CoV-2 infection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遗传资源的知识产权保护探讨
重庆五大举措打造知识产权强市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人本管理在我国国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