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该重视的几个问题

2016-01-05 05:39聂西文范俊峰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5年21期
关键词:践行核心价值观培育

聂西文 范俊峰

[摘要]高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在全社会具有辐射引领作用,要想完成这一宏伟任务,需要在加强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重视发挥学校监督作用、教师的示范作用和个人的自觉性,做好学校、家庭、社会三者的互动,加强实践环节,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

[关键词]高校;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1-0001-02

高校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示范之区,在全社会具有辐射引领作用。高校要完成这一宏伟任务,需要树立一体化的建设理念,把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长效机制,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入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准则和价值追求。如何构建长效机制,确保行之有效,笔者认为要重视做好几个关键点。

一、要重视发挥学校的监督责任

2014年五四青年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习总书记的讲话十分形象地描述了青年学生在价值观养成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及后果。高校作为青年学生进入社会前的最后一站,应该发挥至关重要的监督作用。

当前很多人把现代大学教育提倡的学术自由、包容、开放、鼓励个性发展与放弃监督混为一谈。容易对一些行为上、思想上,特别是价值观上的错误缺乏旗帜鲜明的反对,不能很好地履行监督职责。比如,学生抄袭作业的问题,在一份调查问卷中,当问到“您是否有抄袭他人或者从网上下载作业的行为时”,有41%学生选择了“有”,当问及“您如何让看待这一行为”时,认为“这是不诚信行为”的只有32%,而问及“有没有老师发现并制止这种行为”时,肯定回答的只有21%。

这个目前在大学生中习以为常,不被重视的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乎学术诚信的问题,如果一开始不加以制止,就会慢慢演变成学术剽窃。类似这种“小”问题是很多的,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要有高度的重视,发挥好监督作用,才能切实保证效果起到作用。

二、要重视教师的榜样示范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教师的第一责任。传道不仅仅是说教,更重要的应该是自己的践行。古往今来,一切被后人敬仰的先哲圣贤在传播自己思想的同时,无不身体力行,做自己所推崇的“道”的践行者。比如,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终其一生无论艰难困苦,都在践行自己所提倡的“仁”“礼”“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也是这样的典范。在古希腊,法律被视做城邦安全的基础,具有女神般的尊严。苏格拉底认为一个城邦的理想状态必须是人人从内心守法的状态。所以,当他被雅典法庭判处死刑后,他的学生通过行贿,让他从狱中逃走时,苏格拉底选择了慷慨走向刑场。他的理由:我是被国家判决有罪的,如果我逃走了,法律得不到遵守,就会失去它应有的效力和权威。当法律失去权威,正义也就不复存在。对孔子、苏格拉底而言,他们的事业就是他们的精神,自觉,自愿,自律从而自由的精神,通过他们的身体力行得到了光大。

2015年3月27日,《华盛顿邮报》报道称,英国一家大型学术医疗科学文献出版商日前撤销了43篇论文,原因是认为peer-review(同行评审)程序作假。被撤回论文的不完全名单显示,其中有41篇论文的作者来自中国的大学和医院。我们可以试想,如果当学生从报道中看到被自己一贯尊敬的老师名列这份作假名单时,是怎样的感想,对他今后学术研究又会是怎样的影响呢?

教师既是知识的载体,又是道德的表率,“为人师表”是对教师道德责任的高度概括。对于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言,教师发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尽心尽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待教学工作一丝不苟、兢兢业业,爱岗尽责。另一方面,教师必须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备优秀的道德品质。教师是一项特殊的职业,它不仅担负着知识传承的重任,更担负着培养现代公民的历史使命。教师通常被喻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一言一行都会在青少年的成长中留下印记。只有以身作则,为他们树立道德的典范,才能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

三、要重视与家庭、社会的互动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其内在的主要特征就是人格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外在的主要特征第一次比较完全的远离父母,尝试着在社会中承担独立的角色,逐步实现社会化。正是这种原因,家庭往往会放弃自己的监督责任,错误的把家长的监督与学生的独立成长对立起来,把监督的责任完全交给学校。因为大学生毕竟还不是完全的社会人,社会组织也不会主动承担对其培养责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是一个系统工程,中间无论缺了哪一环,或者哪一环不给力,都会造成效果不佳,或者偏离核心价值观的轨道。因而,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过程中,作为主阵地高校,不能自己唱独角戏,要重视与家庭、社会的互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形成家庭、社会与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下,高校是中心,要发挥主体作用,一要做好与家庭的互动,让双方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在校的成长过程、成长事件,起到引导、教育、监督的作用;二要做好与社会的互动,把社会上出现好榜样、好事迹、好风气及时纳入学校的教育内容,让学生看到更多的社会正气。同时,还要及时的把学校的教育成果向社会发布,虚心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完善育人方案。

四、要重视大学生的个人自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从先进分子的个人自觉到社会自觉,然后从社会自觉再到普通大众的个人自觉过程,当全民形成社会认同的共识时,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便形成了。高校积极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就是从社会自觉再到普通大众的个人自觉过程,这里面的普通大众就是广大青年学生。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朴素感情到科学理解、从盲目顺从到合规律行与合目的性的思想过程。马克思说:“哲学把无产阶级当做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时,无产阶级也把哲学当做自己的精神武器;思想的闪电一旦彻底击中这块朴素的人民园地,德国人就会解放成为人。”“思想的闪电”是来自外界的巨大力量,“击中”就是一种从外到内、从自发到自觉的过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完全符合这一规律,个人的自觉是这一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唯物辩证法也认为: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它是第一位的,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向,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外部条件,它是第二位的,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而,高校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大学生的个人自觉,极大地调动和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主体性作用,最终达到自我的满足和飞跃,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拥趸者和践行者。

五、要重视实践的作用

毛主席说: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理论是重要的,它的重要性充分地表现在列宁说过的一句话:“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没有意义。

古人也曾说:读万卷书,行外里路。读书是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内化于心,走路是实践的过程,也就是外化于行。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重视实践的作用,要积极搭建实践平台,建立实践保障体系,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了解国情、社情、民情,正确认识国家前途命运,正确认识自身的社会责任。

(责任编辑:章樊)

猜你喜欢
践行核心价值观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