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2016-01-07 12:24赵丽娜,贾跃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5年12期
关键词:中医体质失眠相关性

有良好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头痛宁胶囊在偏头痛的治疗中疗效确切,能够显著缓解患者的头痛症状、改善脑血流动力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 邹立华,陈小丹,邹莲霞,等.疏风化瘀通络汤联合高压氧治疗偏头痛的效果及其对血流动力学、血镁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 2013,10(31):108 111.

[2] 杨海霞,张玉芹,刘斌.头痛宁胶囊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评价及其对血小板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2,18(5):230 232.

[3] 孙翠月,勘国兴,王艳丽.氟桂利嗪单用及联用血塞通治疗偏头痛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8):117 118.

[4] 赵晓霞,李美艺,牛敬忠,等.加巴喷丁对偏头痛患者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4,20(4):218 221.

[5] MacGregor EA.A review of frovatriptan for the treatment of menstrual migraine [J]. Int J Womens Health,2014,21(6):523 535.

[6] García Albea E.Migraine associated with conversion symptoms(Babinski’s migraine):Evaluation of a series of 43 cases [J]. Neurologia,2012,27(3):125 135.

[7] Durham P,Papapetropoulos S. Biomarkers associated with m-i graine and their potential role in migraine management [J]. Headache,2013,53(8):1262 1277.

[8] 孙朝珺.某社区200例青少年偏头痛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127 128.

[9] Ashina M,Hansen JM,Olesen J. Pearls and pitfalls in human pharmacological models of migraine:30 years’experience [J]. Cephalalgia,2013,33(8):540 553.

[10] 欧小凡,林斯革,蔡雪峰,等.托吡酯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脑血管病变和神经元放电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3,16(2):161 163.

[11] 赵传璋,方先顺.活血通脉片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30例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6):633 634.

[12] 杨阿莉,唐涛,杨期东.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的系统评价[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3,23(5):5963.

[13] 潘爱珍,陈克芳,李建军,等.天舒胶囊联合氟桂利嗪对偏头痛患者脑血流动力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 28(9):2744 2747.

[14] Zhou OL,Liu L,Liu X,et al .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ana-l ysi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migraines [J]. Am J Chin Med,2013,41(5):1011 1025.

[15] 卢晓玲,韦珍爱,阳昀.头痛宁胶囊联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偏头痛30例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3,35(7):960 961.

[16] 华赞.头痛宁胶囊联合尼莫地平治疗偏头痛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22(3):8182.

[17] 马娟,刘宁,陈军,等.头痛宁胶囊联合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J].中成药,2013,35(4):677 680.

[18] 李芝勇,黎静梅.头痛宁胶囊加尼莫地平等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4,57(3):267 268.

(本文编辑郭怀印)

失眠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

赵丽娜,贾跃进

摘要:目的 探讨中医体质与失眠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整群抽样抽取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居民健康档案登记表500份,调查了解失眠状况及中医体质分型。结果 失眠发生情况为“总是”占3.6%,“经常”占30.8%。女性比男性失眠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215,P=0.000)。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是”发生失眠时与5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密切相关,其中平和质为保护因素,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及湿热质为危险因素;“经常”发生失眠时与3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密切相关,其中平和质为保护因素,气虚质、湿热质为危险因素;“有时”发生失眠时与3种体质(平和质、阴虚质、湿热质)密切相关,其中平和质为保护因素;“很少”发生失眠时各体质对模型无贡献。结论 气虚质、湿热质、阴虚质和气郁质是发生失眠的危险因素,而平和质是保护因素。

关键词:失眠;中医体质;相关性

收稿日期:(2015 01 28) (2015 02 11)

中图分类号:R741 R2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5.12.036

文章编号:1672-1349(2015)12-1448-03

基金项目:贾跃进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课题资助(No. 020011190M)

作者单位: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太原030024),E mail:168zhaolina @163.com

失眠作为临床的常见疾病,历来的研究重点多在治疗,而对其好发人群特点等基础研究却较少。近年来失眠越来越受到重视,正常成人中失眠的发生率高达43.4%[1],若不及时干预,进一步发展可影响生活、工作及身体健康,可见,防治失眠具有重大的意义。失眠的发生、发展与患者的心理情绪、周围环境、饮食结构等方面都有密切关系,而上述因素亦是影响人群体质形成与转化的重要原因。所以失眠患者体质特点的探究对失眠症本源的揭示、治疗方法的革新都有很大帮助。因此,本研究对中医体质与失眠发生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1月,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居民健康档案登记表500份,收回50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男192名(38.4%),女

308名(61.6%);年龄18岁~85岁(49.52岁±1.75岁)。

1.2 方法

1.2.1 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现病史、既往史、失眠相关条目及中医体质量表(CCMQ)[2]。失眠条目是从没有、很少、有时、经常、总是5段(1~5)的Likert尺度中选择适合的答案。CCMQ是由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阳虚质、阴虚质、瘀血质、痰湿质、湿热质和特禀质9个亚量表组合而成的自我评价量表,共61个条目。由调查员在体检时进行现场调查,问卷当场收回。

1.2.2 评定标准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3],利用中医体质量表的计算方法,采用标准化的中医体质量表测评各体质类型的得分;应用判别分析法判定个体体质类型。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EpiData3.0软件双份独立录入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性分析、χ2检验、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失眠发生情况 总是占3.6%,经常占30.8%,有时占53.2%,很少占3.0%,没有占9.4%。女性比男性失眠发生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45.215,P = 0.000)。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失眠发生的比较  例(%)

2.2 中医体质分布情况 总体体质分布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平和质2 3 1例(4 6 . 2%),阴虚质1 8 3例(36.6%),气虚质165例(33.0%),阳虚质156例(31.2%),湿热质147例(29.4%),痰湿质84例(16.8%),气郁质45例(9.0%),特禀质26例(5.2%),瘀血质12例(2.4%)。男性、女性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8.325,P =0.000),男性偏颇体质中以气虚质、湿热质及阴虚质为主,女性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阴虚质为主。详见表2。

表2 不同性别中医体质的分布  例(%)

2.3 失眠与不同中医体质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

不同频次失眠发生率为应变量(按等级划分5类:总是、经常、有时、很少及没有),9种中医体质二分类为自变量。SPSS13.0中的Multinomial Logistic Regression模块在运行时会自动将各分类变量中的最后一类作为参照组,而对于参照组,其模型中的所有系数均为0。失眠发生“没有”作为应变量中的参照组。9种中医体质二分类中“否”作为自变量中的参照组。表3中有4套Logistic回归系数,分别针对失眠发生为“总是”“经常”“有时”及“很少”,是相对于“没有”失眠的各种中医体质的作用。“总是”发生失眠时与5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湿热质)密切相关,其中平和质为保护因素,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及湿热质为危险因素;“经常”发生失眠时与3种体质(平和质、气虚质、湿热质)密切相关,其中平和质为保护因素,气虚质、湿热质为危险因素;“有时”发生失眠时与3种体质(平和质、阴虚质、湿热质)密切相关,其中平和质为保护因素;“很少”发生失眠时各体质对模型无贡献。

表中Exp(B)表示自变量某体质是其相应参照组具有某种倾向性的倍数,“经常”中Exp(B)=1.475指对于失眠程度为“经常”而不是“没有”这种情况,气虚质是非气虚质的1.475倍。依次类推。详见表3。

3 讨 论

中医体质学认为[4],不同体质对病邪的易感性有差异,个体体质的特殊性往往会导致对某种致病因子或疾病产生易感性及对其病变类型的倾向性,故认为中医体质也可能影响失眠的发生。

本次调查研究发现,随机抽取的居民健康档案中关于失眠的体质分型多涉及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和湿热质,且女性多于男性,这与临床常见证型相吻合。本研究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不同频次的失眠发生其体质分布有差异,越易发生失眠其相关体质越多,但不管何种频次的失眠,平和质均为保护因素。这与中医传统理论相符,平和质脏腑阴阳气血和调,气血充足,精力充沛,体健神旺。而偏颇体质,即气虚质、气郁质、阴虚质和湿热质是危险因素,尤其气虚质最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失眠。气虚质是由于一身之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状态。中医学认为,“劳则气耗”,气虚则可致气机紊乱,气的推动、防御、气化功能减退而致失眠。现代社会人们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很大,耗气伤神的情况很多见,所以气虚质在失眠中占了33.0%的比例。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失眠,这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点有很大关系,如月经、情绪化等,也就是体质上所说的气郁质多见于女性。情志过极,不但过多消耗人体气血而且直接影响气机,损伤脏腑,使白昼心神不安,夜间则不寐。

表3 失眠与不同中医体质的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

气和血是相互依存,互相促进的一个整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故气虚则容易阴虚,尤其多见于更年期患者,表现为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心烦易怒。同时湿热质常和气虚质相伴随出现,多见于中青年男性患者,由于现在年轻人不注意健康的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暴饮暴食加之社会压力,就出现了各种虚实夹杂的体质特点。因此,上述4种体质与失眠关系较密切。

综上所述,中医体质越是阴阳协调平和,健康状况越好,应该通过调整偏颇体质使之趋于平和来提高人群的生命质量,减少失眠的发生率,使人群保持良好的健康状态。防大于治,通过调理体质状态,使偏颇体质向平和体质转化,对防治失眠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齐向华.173例失眠患者相关因素与体质关系研究[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30(1):47.

[2]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3]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4(4):303 304.

[4] 王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

(本文编辑郭怀印)

猜你喜欢
中医体质失眠相关性
中老年癌症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
帅焘运用加味酸枣仁汤治疗失眠150例临床观察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病中医体质与中医证型的关系研究
经HAART治疗HIV/AIDS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初步探析
住院老年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Kronecker信道的MIMO系统通信性能分析
小儿支气管哮喘与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相关性分析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2)
脑梗死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