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景东县长发铜矿特征及矿床成因

2016-01-08 02:16穆双福,朱凝,李家昆
云南地质 2015年1期

云南景东县长发铜矿特征及矿床成因

穆双福1,朱凝1,李家昆2

(1.云南者鑫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650051;2.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650051)

摘要:长发铜矿位于澜沧江火山岩带上,矿区存在两种不同特征的铜矿,主要的一种为火山喷发沉积的似层状铜矿,含矿层位为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四段(T3xd4);次要的一种为断层控制的热液充填型脉状铜矿。

关键词:火山沉积;热液充填;多成因矿床;云南景东长发

收稿日期:2014-06-09

作者简介:穆双福(1986~),男,云南建水县人,助理工程师,从事地质矿产勘查工作。

中图分类号:P618.41文献标识码:A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地处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之兰坪—思茅拗陷中段西缘,澜沧江深大断裂带旁侧。成矿区划属兰坪—思茅成矿带(Ⅲ)中的忙怀—景洪铜成矿远景区(Ⅳ)北部,成的矿系列为属印支期(三叠系)与基—中酸性火山活动有关的火山热液型。

1矿区地质

1.1 地 层

矿区出露地层较单一,为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T3xd),岩性为基性熔岩夹火山碎屑岩组合(图1)。矿区主要出露上部三个旋回(T3xd3、T3xd4、T3xd5),划分为三个岩性段,其特征如下:

图1 矿区综合地层柱状图 Fig.1 Comprehensive Stratigraphic Column of Orefield

(1)小定西组第三段(T3xd3):岩性为紫灰色杏仁状、气孔状玄武岩夹角砾状玄武岩及灰绿色致密块状安山岩,总厚>372m。上述火山岩中夹厚度不等的猪肝色泥岩,泥岩夹层厚度变化大,走向延伸小,多为透镜状,单层厚10m~50m不等。

(2)小定西组第四段(T3xd4):是矿区的含矿层位。岩性以紫红色致密块状、气孔状、杏仁状基性熔岩为主,夹灰绿色致密块状中性熔岩、少量火山碎屑岩、沉积岩。厚1189.4m。根据岩性组合特征,可分为四个亚段。

①第一亚段(T3xd4-1):上部岩性为紫红色泥岩,厚度变化大,10m~70m不等;中部为杏仁状玄武岩,夹凝灰质玄武岩;下部为青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和紫红色凝灰质玄武岩,局部有花岗斑岩(石英斑岩)侵入。总厚121m~229.88m。

②第二亚段(T3xd4-2):是矿区的含矿层位。分布于矿区黄草坝、塔落山一带,从下至上可分为四个韵律层(岩性层),总厚393.28m~657.57m。

a.玄武岩层(T3xd4-2a):浅紫红色杏仁状玄武质岩夹紫灰色玄武岩,顶部见紫红色多孔状、渣状玄武岩,厚61.76m。

b.紫灰色致密块状玄武岩(T3xd4-2b):局部见杏仁状,含铜石英脉发育,顶部为杏仁状、渣状玄武岩,厚109.24m。

c.赋矿层(T3xd4-2c):浅紫红色、浅灰绿色,气孔状、杏仁状、斑杂状玄武岩与灰绿色细碧岩互层,玄武岩中夹一层厚度不稳定的火山碎屑熔岩,顶部为球粒状玄武岩。该层普遍具铜、铅矿化,厚307.47m。

d.浅灰绿色致密块状细碧岩层(T3xd4-2d):厚度>75.9m。

③第三亚段(T3xd4-3):岩性为灰绿色气孔状、杏仁状玄武岩与灰绿色块状细碧岩互层,上部为砖红

色熔结凝灰岩,顶部可见黄绿色泥岩。总厚882.74m。

④第四亚段(T3xd4-4):岩性为一套灰绿色致密状玄武岩、多具有绢云母化、硅化蚀变。

V1矿体产于小定西组第四段 第二亚段(T3xd4-2c)中;小定西组火山岩在矿区厚度较大,粒度粗,向南向北均有厚度变薄、粒度变细趋势,且地层围绕大扁山呈环形分布,推测矿体赋存部位可能为古火山口附近。

(3)小定西组第五段(T3xd5):岩性为瓦灰色火山角砾岩、集块岩,呈帽子盖在T3xd4-3之上。厚约83.37m。

1.2 构 造

矿区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褶皱构造为大扁山向斜,构造线方向总体呈北东向(图2)。

图2 长发铜矿区地质图 Fig.2 Geological Map of Changfa Cu Orefield 1.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五岩性段;2.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四岩性段第四亚段;3.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四岩性段第三亚段;4.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四岩性段第二亚段;5.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四岩性段第一亚段;6.上三叠统小定西组第三岩性段;7.花岗斑岩;8.石英斑岩;9.石英脉;10.地质界线;11.不整合地质界线;12.正断层;13.逆断层;14.性质不明断层;15.工业矿体及编号;16.地层产状

(1)F2断层:属压扭性质的断层。沿断层带构造角砾岩多见,石英脉充填,岩石硅化。是V2矿体的导矿和储矿构造。

(2)F3断层:属压扭性质的断层。沿断裂带玄武岩硅化、破碎。V4矿体赋存于该断层上盘。

(3)F5断层:呈北东65°方向延伸,性质不明。山萝卜地的铜铅矿沿该断裂带产出。

(4)F15断层:属压扭性质断层。探槽中见破碎带宽6m~8m,坑道中宽4m~6m,沿断裂带岩石硅化、破碎。V5矿体赋存于该断层下盘。

2矿床地质

依据矿区成矿地质背景,含矿火山岩层的产状及火山喷发机制、矿石结构构造,金属矿物赋存状态等认为,V1矿体矿床类型为火山喷发岩浆矿床。V2、V3、V4、V5矿体产出构造破碎带内,根据矿体特征,认为V2、V3、V4、V5矿体的矿床类型属热液充填铜矿床。

2.1 火山喷发岩浆形成的矿体

V1矿体:位于矿区中部,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矿体西端被F2断层所截,东端为T3x5火山角砾岩、集块岩所盖,V1矿体是该矿区中的主矿体,分布在F2、F6两断层间,矿体总体上呈豆荚状,产状大体与地层产状一致为25°∠64°。东西长约260m,倾向延深80m~120m,厚度变化系数为较稳定型。单工程矿石品位0.51ω%~2.54ω%,平均品位0.94ω%,品位变化系数52.13%,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型。(图3)

图3 长发铜矿层控V 1矿体66勘探线剖面图 Fig.3 Section of Exploration Line 55 of Stratabound Ore Body V1 of Changfa Cu Deposit

2.2 热液充填形成的矿体

(1)V2矿体:矿体沿F2断层上盘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产状130°∠73°。控制长250m,倾向延深150m~260m。矿体呈脉状,中部厚,向两端变薄至尖灭。单工程矿体厚度2.76m~10.36m,平均厚5.81m,厚度变化系数36%,属稳定型。单工程矿石品位0.65ω%~1.24ω%,平均品位0.81ω%,品位变化系数19%,属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型。铜矿物主要见黄铜矿、斑铜矿,少量辉铜矿,呈浸染状、细脉状产出,近地表铜矿石多成孔雀石。铜矿石普遍具硅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蚀变,矿化强弱与蚀变强弱呈正相关关系。

(2)V4矿体:矿体沿F2断裂破碎带产出,矿体产状131°∠77°。控制矿体长63m,倾向延深约50m。单工程矿体厚度3.20m~3.98m,平均厚3.61m,厚度变化系数为10%,属稳定型;单工程矿石品位0.74ω%~0.84ω%,平均品位0.78ω%,品位变化系数为0,属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型。矿体及围岩普遍具硅化。

(3)V5矿体:矿体受F15断裂控制,体产状286°∠83°。控制矿体长200m,倾向延深约110m。单工程矿体厚度2.24m~6.63m,平均厚4.72m,厚度变化系数27%,属稳定型;单工程矿石品位0.50ω%~0.79ω%,平均品位65ω%,品位变化系数12%,属有用组分分布均匀型。矿体及围岩普遍具绿泥石化、绿帘石化。

2.2 矿石质量

(1)矿石成分

矿区矿石矿物组合简单,金属矿物以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孔雀石、方铅矿为主,蓝铜矿、钛铁矿、磁铁矿、褐铁矿次之;脉石矿物以钠长石、绿泥石为主,辉石、石英、阳起石、绢云母次之。

(2)矿石结构、构造

黄铜矿、斑铜矿、黝铜矿的结晶程度、形态特征、粒度大小及相互关系可分为粒状结构、包含结构、交代残余结构等;矿石构造有浸染状、细脉状等。

(3)矿石类型及品级

按结构构造为浸染状矿石,按矿石的自然类型划分为硫化矿石,按矿石的工业类型:为火山岩型铜矿。

3矿床成因

根据矿体的成因可分为火山喷发岩浆层控矿床和热液充填铜矿床两种类型,一种是火山喷发岩浆形成的矿体主要是V1矿体,另一种是受构造影响,产于构造破碎带内热液充填形成的矿体主要是V2、V3、V4、V5矿体。

3.1 火山喷发有关的岩浆岩层控型铜矿床

矿区铜矿体主要赋存于大扁山向斜东西两翼三叠系上统小定西组火山岩系第四段第二亚段(T3xd4-2)浅紫红色、浅灰绿色气孔状、杏仁状、斑杂状玄武岩与灰绿色细碧岩韵律层内。

3.2 构造控矿热液充填型铜矿床

矿区构造以断层为主,褶皱次之,与区域断裂斜交的次级断裂往往是储矿断裂,特别是北东向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强硅化地段是石英脉型铜矿的蚀变标志,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发育地带往往与浸染型铜、铅矿化有关。其形态、产状、厚度受断裂控制。矿体呈脉状、透镜状产出,铜矿化与硅化、绿泥石化玄武岩及细碧岩关系密切。

参考文献

[1]云南省地矿局第五地质大队.云南省景东县文玉铜矿扶贫地质勘查报告[R].1997.

[2]云南者鑫科技有限公司.云南省景东县文玉铜矿生产勘探报告[R].2012.

THE GEOLOGICAL FEATURE AND GENESIS OF

CHANGFA CU DEPOSIT IN JINGDONG,YUNNAN

MU Shuang-fu1,ZHU Ning1,LI Jia-kun2

(1.YunnanZhexingCompany(Ltd),Kunming650051;2.YunnanAuMiningGroup(Ltd),Kunming650051)

Abstract:Changfa Cu deposit is in Lancangjiang volcanic rock zone.There are 2 different Cu deposits.The main one is the stratoid Cu deposit of volcanic eruption sedimentation,the ore-bearing bed is Upper Triassic Xiaodingxi Formation Member 4(T3xd4);the secondary one is the hydrothermal filling type veined Cu deposit controlled by the fault.

Key Words:Volcanic Sedimentation;Hydrothermal Filling;Polygenetic Deposit;Changfa,Jingdong,Yu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