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幼儿抗挫折能力的培养方法

2016-01-08 19:24聂海霞
甘肃教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抗挫折能力案例培养

聂海霞

【关键词】 幼儿;抗挫折能力;培养;方法;案例;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22—0046—01

竞争激烈的社会,对个人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若没有一定的独立自主能力与心理承受能力,是很难融入社会寻求发展的。很多幼儿园和幼教机构都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积极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我园在吸取相关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幼儿抗挫折能力的现状分析,研究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抗挫折能力的方法,抓住幼儿的抗挫折能力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活泼地发展。现笔者结合日常活动中几个典型的案例谈谈看法。

一、消除依赖,帮助幼儿正视挫折

案例:明明长相乖巧,听话懂事。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凡事包办,明明都上大班了,上厕所还得由妈妈陪着,吃饭穿衣都不会。妈妈每天按时“陪读”,不管遇到什么事,明明首先就会向妈妈投去求助的目光。一次,妈妈有事没来陪他,明明竟然把尿撒在了裤子上。

发现这种情况,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家园配合消除幼儿的依赖心理,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 父母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面对生活。家长逐步放弃“陪读”,让孩子慢慢适应“一个人”的生活,让孩子产生“没有人替我做,必须靠自己”的心理。时间长了,幼儿就会形成独立面对困难的习惯。

2. 教师适时帮助,让幼儿克服畏惧心理。幼儿时期,孩子都生活在家长的庇护之下,一旦离开父母的怀抱,就会产生不安全感,这时教师及时的帮助就会让幼儿面对挫折时不再恐慌,消除畏惧。

3. 及时鼓励,增强幼儿面对困难的勇气。在独立面对困难的过程中,幼儿就会思考解决困难的方法。当方法得当时,家长和教师就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让幼儿觉得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进而增强幼儿面对困难的勇气。

二、尊重幼儿个性差异,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

案例:彤彤参加学校的绘画比赛,没有得奖。到教室后,一直不说话,后来趴在桌子上哭了起来。还对老师说以后再也不画画了。

许多幼儿由于家庭的影响,形成了争强好胜的性格,这些幼儿对自己的要求过高,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的不足。在遇到挫折时,就会消极悲观,甚至一蹶不振。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就应及时疏导,改变幼儿“必须得第一”的观念;还要给幼儿树立这样的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个体之间必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我们的优势。

在日常活动中,教师和家长不要处处流露出让幼儿争第一的想法,这将会无形中增加他们的压力。应根据幼儿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正确客观地评价幼儿的优点和不足;并设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让他们获得面对挫折的信心。

三、坚持原则,让幼儿克服“自我优越”的倾向

案例:5岁的昊昊是家里的独生子,他的愿望,家人想方设法都会满足。在幼儿园,他也成了班里的“小霸王”,他玩哪个玩具,别人碰都别想碰。站队要站前面,上厕所要先由他……老师一批评,他就发脾气、摔东西。

当今社会,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孩子在家受到过多的关注,很容易产生“自我优越”心理,稍不如意就发脾气,听不得批评,甚至老师称赞别人他也受不了。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从问题根源下手,坚持原则,对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绝不姑息。

1. 告诉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例如,他摔倒了,鼓励他自己爬起来;想要玩具,鼓励他自己拿,切不可让他“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2. 让幼儿受点冷落,不合理的要求坚决制止。

3. 创造机会让幼儿多与同伴交流。在群体中,幼儿往往会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就可以促使他在不断的磨炼中学会如何同他人和睦相处,学会如何与别人分享、合作,进而提高抗挫折能力。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对一个人的教育成功与否取决于五岁以下的幼儿期”、“孩子将成为怎样的人,主要取决于家长在五岁以前把他造成什么样子。”可见,幼儿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能否有一个健康的心理与以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环境、承受生活挫折有着密切的关系。当今社会竞争日趋激烈,许多家长已意识到应当让孩子从小经受挫折,磨练意志,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幼教工作者,我们更应该把挫折教育渗入到幼儿的日常游戏活动中,让幼儿享受人生中每一次挫折的“洗礼”,使幼儿以健康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挑战。编辑:王金梅

猜你喜欢
抗挫折能力案例培养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应用音乐教育培养小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思考
培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
从容面对挫折:青年成长中的必修课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