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消糜颗粒对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6-01-10 09:51唐宁新宗祖彬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念珠菌复发率口腔

孔 庚 唐宁新 宗祖彬

(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 广西 南宁 530023)

HIV/AIDS是临床上常见的免疫性疾病。调查资料显示,约有61%的此病患者可合并口腔念珠菌病。口腔念珠菌病是一种由真菌和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变。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可出现口唇部黏膜白斑和疼痛等症状,而且病情迁延难愈[1]。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消糜颗粒对35例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此次研究的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这70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2001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艾滋病诊断标准》中规定的HIV/AIDS的诊断标准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第二版)中规定的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断标准[2]。这70例患者均未合并有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他们中的女性患者均未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他们中有男性43例,女性27例,其年龄在21~5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7.4±2.5岁。根据这70例患者就诊时间的不同,将他们平均分为治疗组(35例患者)和参照组(35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我院使用消糜颗粒对治疗组患者进行治疗。消糜颗粒的用法为:每天服3次,每次服10g,应连续用药3周。我院使用制霉菌素对参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制霉菌素的用法为:每天服3次,每次服1片(50万单位),应连续用药3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在治疗第一周时、治疗第二周时和治疗第三周时其疼痛症状的评分以及病情的复发率。其中,患者疼痛症状评分的满分为5分。患者疼痛症状的评分越高,说明其疼痛的症状越严重。

1.4 疗效评定标准 ①痊愈:经治疗,患者疼痛的症状完全消失,其生活质量良好,其口腔黏膜恢复正常。②显效:经治疗,患者疼痛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其生活质量较好,其口腔黏膜恢复70%以上。③好转:经治疗,患者疼痛的症状得到一定的缓解,其生活质量一般,其口腔黏膜恢复30%~70%。④无效:经治疗,患者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好转率[3]。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的比较 治疗组患者在治疗第一周时、治疗第二周时和治疗第三周时其疼痛症状的评分均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疼痛症状评分的比较(分)

2.3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在治疗3周后,治疗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病情复发率的比较(例/%)

3 讨论

口腔念珠菌病是HIV/AIDS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此病主要是由于HIV/AIDS患者身体的免疫力明显下降,使真菌或白色念珠菌在其口腔中大量繁殖引起的[4,5]。多年来,临床上一直使用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和酮康唑等抗真菌药对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但效果较差,而且容易引起多种不良反应[6,7]。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使用消糜颗粒对35例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

消糜颗粒是在加味甘草泻心汤的基础上研制出的一种中成药。此药的主要成分为甘草、黄芩、黄连、人参、干姜和清半夏。其中,甘草具有清热解毒、益气补中的功效。黄连和黄芩具有泻痞气、散热结的功效。干姜具有补气温中的功效。人参具有补气的功效。清半夏具有燥湿化痰的功效[8]。将上述药物合用,具有清热补气、解毒祛湿的功效。

总之,用消糜颗粒对合并口腔念珠菌病的HIV/AIDS患者进行治疗可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而且起效迅速,患者在治疗后病情的复发率低。

[1]莫燕燕,陆惠洁,黄艳芬.HIV/AIDS合并深部型真菌感染研究概况[J].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02(26):97-99.

[2]庞博,腾飞鹏,周小燕.艾滋病的口腔颌面部表现及HIV感染检测方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3(09):1826-1828.

[3]李泽慧,李刚,薛瑞.52例HIV/AIDS患者口腔念珠菌病的临床表型及病原学鉴定[J].中国真菌学杂志,2015,03(11):154-157.

[4]王园园,陈建钢.HIV感染者伴口腔念珠菌及其它真菌感染[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14,02(25):115-117.

[5]武鸿毅,杨瑛,张方明.与艾滋病相关的口腔感染性疾病的研究进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01(26):95-97.

[6]李红梅.口腔念珠菌病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2(13):22-23.

[7]普冬,武昆利,苏俊华等.AIDS患者CD4水平及病毒载量与口腔念珠菌之间的关系[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3,06(07):141-143.

[8]王健,邹雯.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4,10(17):794-797.

猜你喜欢
念珠菌复发率口腔
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慢性盆腔炎的应用疗效和复发率分析
甲硝唑配合红外光治疗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性及对复发率的影响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联合ALA-PDT治疗尖锐湿疣的疗效及复发率分析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PCR-RFLP在VVC相关念珠菌菌种鉴定中的应用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念珠菌耐药机制研究进展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