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不同的方法为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取出肿胀粗大阑尾的效果对比

2016-01-10 09:51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阑尾阑尾炎套管

樊 帅

(河南省平顶山市神马职工医院外科 河南 平顶山 467021)

阑尾炎是普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大量的临床实践均证实,对阑尾炎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和治疗,可明显改善其预后。目前,临床上对阑尾炎患者主要是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切口感染是进行阑尾炎切除手术的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近些年,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此疗法虽可有效地提高阑尾炎患者的治疗效果,减轻其痛苦,但对阑尾肿胀粗大不易取出的患者来说,其术后戳孔感染的发生率仍然较高[2]。为了进一步探讨为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取出肿胀粗大阑尾的最佳方式,笔者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380例阑尾炎患者的相关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380例阑尾炎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3]:①患者的病情经病理检查后,均被确诊患有穿孔性阑尾炎、化脓性阑尾炎、坏疽性阑尾炎或阑尾周围脓肿。②患者阑尾肿胀的程度均>1.0cm,且难以直接从转换套管中取出。排除标准为:①患有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的患者。②其阑尾<1.0cm、且能直接从转换套管中取出的患者。③阑尾癌变的患者。④进行开腹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这380例患者进行手术的平均时间为63min。将这380例患者分为A组、B组和C组,其中A组有58例患者,B组有70例患者,C组有252例患者。在A组的58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26例。他们的最小年龄为23岁,最大年龄为59岁,平均年龄为41.82±11.02岁。在B组的70例患者中,有男性32例,女性38例。他们的最小年龄为25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45.12±11.06岁。在C组的252例患者中,有男性122例,女性130例。他们的最小年龄为24岁,最大年龄为60岁,平均年龄为42.24±10.08岁。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对三组患者均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具体的手术方法为: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备皮处理。②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③在患者的脐部建立气腹,将气腹的压力设为12~13mmHg。④为患者置入腹腔镜和Trocar(套管针),并在腹腔镜下对其腹腔进行探查。⑤先吸净患者腹腔中的脓液,再调整患者的体位,以充分暴露其回盲部。⑥手术操作者在寻找到患者的阑尾后,对其阑尾周围粘连的组织进行分离,然后提起其阑尾的尾端,用电凝钳切断其阑尾,再分别在距离其盲肠的5mm处和10mm处用7号丝线结扎其阑尾的根部,最后对其阑尾残端进行电灼处理。对不易暴露的阑尾可采用逆行法对患者的阑尾进行处理,对穿孔性阑尾炎患者或阑尾根部坏疽的患者可用4号丝线缝扎其阑尾残端。⑦为A组患者采用直接经戳孔拖出的方式取出其肿胀粗大的阑尾,为B组患者采用经标本袋的方式取出其肿胀粗大的阑尾,为C组患者采用裁剪后经转换套管的方式取出其肿胀粗大的阑尾。⑧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对A组患者和B组患者的戳孔进行反复冲洗。为C组患者使用双氧水、生理盐水进行局部冲洗。⑨术后,使用抗生素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抗感染治疗。

1.3 观察指标 术后,比较三组患者戳孔感染的发生率[4]。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20.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检验水准а=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术后,在这380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发生戳孔感染。其中,在A组的58例患者中,有8例患者发生戳孔感染,其戳孔感染的发生率为2.1%。在B组的70例患者中,有4例患者发生戳孔感染,其戳孔感染的发生率为1.1%。在C组的252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戳孔感染,其戳孔感染的发生率为0.5%。C组患者戳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和B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术后戳孔感染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阑尾炎(Appendicitis)是指患者的阑尾因多种原因所致的炎性改变。阑尾炎患者主要有右下腹部疼痛、呕吐、体温升高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等临床表现。近年来,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在临床上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此疗法可有效地降低阑尾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其预后。但是,对阑尾肿胀粗大的患者来说,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其戳孔感染的发生率仍然较高[5]。廖瑞荣的研究表明,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的患者,其戳孔感染的发生率与其阑尾受到病理损害的程度呈正相关性。导致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发生术后戳孔感染的原因有:①患者的阑尾已化脓或其阑尾根部发生坏疽使阑尾受到污染,在取出阑尾时脓液会残留在戳孔上使戳孔发生感染。②在取出患者的阑尾时,其戳孔处受到反复的挤压,导致其戳孔周围的组织受到损伤而使戳孔发生感染。③经戳孔放置的引流管引起的戳孔感染[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C组患者戳孔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和B组患者。这是因为:①在腔镜纱上对患者的阑尾进行裁剪,可避免脓液接触到其戳孔,从而降低其戳孔感染的发生率。②对患者进行局部冲洗,可降低其戳孔感染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与采用直接经戳孔拖出的方式和经标本袋取出的方式相比,为进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患者采用裁剪后经转换套管的方式取出其肿胀粗大阑尾的效果更好,可明显降低其术后戳孔感染的发生率。

[1]钟晓华,邓俊晖,胡琛,等.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中不同阑尾取出方式对戳孔感染的影响[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1,22(8):80-81+118.

[2]雷素斌,陈付伟,申国敏. 腹腔镜阑尾切除戳孔感染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药科学,2015,(4):53-54.

[3]王荣林,陈智,薛超荣,等.腹腔镜阑尾切除95例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3):1270-1272.

[4]翟文裕,史生伟.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体会[J]. 中外健康文摘,2014,(8):53-54.

[5]封向东. 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与处理[J].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8):1270-1272.

[6]廖瑞荣,章全,王华. 腹腔镜在化脓性阑尾炎手术中的应用效果[J]. 实用临床医学,2015,(1):1270-1272.

猜你喜欢
阑尾阑尾炎套管
大宇弃置井ø244.5mm套管切割打捞作业实践与认识
民用建筑给排水预埋套管施工
腹腔镜高位阑尾切除术的不同入路戳孔对比
阑尾真的无用吗?
具有腐蚀坑缺陷的套管强度评估
Meckle憩室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5例外科治疗
腹茧症合并急性阑尾炎并腹股沟斜疝1例
比较对照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和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效果
跟管钻进用套管技术研究
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