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型治疗的效果研究

2016-01-10 09:51衡孝来张培根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假体股骨置换术

衡孝来 张培根 唐 旭

(四川绵阳404医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中老年人的股骨颈较为脆弱,极易发生骨折[1]。而与其他年龄段的股骨颈骨折患者相比,中老年患者的体质较为虚弱,若单纯采用骨科内固定疗法对其进行治疗,极易导致其发生股骨头坏死症。因此,临床上常采用髋关节置换术对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手术不仅能缓解患者的不适感,还能提升其髋关节的功能。但是,随着接受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人数的增多,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也明显升高。针对这种情况,临床医师常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本文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了研究。现将研究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4年2月~2015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132例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均符合卫生部最新规定的关于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诊断标准,并且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无手术禁忌症及其他器官的严重病变。在这13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84例,女性患者有48例,其年龄为66.4~81.3岁,平均年龄为(74.6±6.4)岁。依照Vancouver(骨折类型)分型标准,我们将这132例患者分为A组(A型假体周围骨折组)、B组(B型假体周围骨折组)和C组(C型假体周围骨折组),其中A组患者有41例,B组患者有52例,C组患者有39例。这三组患者自发生骨折至接受髋关节置换术的时间为5.2~61.3个月,平均时间为(42.6±1.5)个月,并且三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根据A组患者、B组患者和C组患者的Vancouver分型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对其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是:

1.2.1 A组患者 A型假体周围骨折多发生在股骨的近端。对于发生A型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临床医师要结合其具体情况为其选择有针对性的手术策略:①患者的假体若是在实施扩张骨髓操作时发生骨折,则应在拔出髓腔锉后为其进行环扎术。②患者的假体若是在实施植入操作时发生骨折,则应根据骨折种类及裂缝的情况为其进行差异化的处理,即:当假体发生非完全性骨折,并且裂缝的宽度<1mm时,可在假体存在的情况下为其进行环扎术;而当裂缝的宽度>1mm时,则必须取出假体,再为其实施结扎术。

1.2.2 B组患者 B型假体周围骨折多发生在股骨的末端,因此病情相对复杂。对于发生B型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临床医师要扩充其手术切口,充分暴露骨折远端,以全面地了解其骨折端的情况。对于假体的实体不存在明显损坏的患者,临床医师可使用钢圈为其进行结扎术;对于骨折部位稳定、未累及股骨近端的患者,临床医师可采用非手术疗法为其进行治疗;对于存在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临床医师可使用与其股骨头外形相符的异体骨板为其进行内固定治疗;对于粉碎性骨折等骨折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临床医师可使用髓腔锉为其进行骨折复位,然后为其重新植入远端固定型长柄假体。

1.2.3 C组患者 C型假体周围骨折多发生在股骨的远端。对于发生C型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临床医师可使用股骨远端LISS板和螺钉对复位之后的骨折端进行二次固定处理,并在手术后使用抗生素为其进行消炎治疗,然后结合其实际情况指导其进行复位练习。

1.3 观察指标 ①髋关节Harris评分(Harris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的髋关节功能越好)。②骨折位置的疼痛评分(VAS评分越低表示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③手术耗时。④术中出血量。⑤骨折愈合的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方法 将研究所得数据录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并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Harris评分的比较在治疗前,A组患者、B组患者和C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5.26±1.34)分、(5.41±1.12)分和(5.12±1.48)分,H arris评分分别为(33.62±5.62)分、(32.69±5.99)分和(33.64±5.94)分。治疗结束12个月后,A组患者、B组患者和C组患者的VAS评分分别为(2.06±0.96)分、(1.93±0.98)分和(2.09±0.91)分,H arris评分分别为(89.62±3.18)分、(88.57±2.96)分和(89.64±2.84)分。经治疗,三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H arris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三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及H arris评分的比较

2.2 三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 A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三组患者手术情况的比较

3 讨论

临床实践证实,采用非手术疗法对发生股骨头坏死的中老年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并不理想[2]。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髋关节置换术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植入的假体相对脆弱,因此这类患者极易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情况。研究证实,导致假体周围骨折的原因主要是:①在实施骨折复位操作时,医生强行将假体置入患者的髋关节臼内,导致假体的适用性下降。②绝大多数老年患者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或合并其他疾病,从而易发生假体周围骨折[3]。根据Vancouver分型标准,假体周围骨折可分为三种类型,即A型(假体近端骨折)、B型(假体末端骨折)和C型(假体远端骨折)。在临床上,医师常根据患者的Vancouver分型及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其进行治疗,但总的治疗原则是一致的,即确保置入后的假体可以正常使用[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经治疗,三组患者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H arri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及骨折愈合的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患者和C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假体周围骨折的患者进行分型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5]。

[1]芦浩,姜保国,付中国,张殿英,王天兵,徐海林,薛峰,陈建海,张培训,党育,杨明.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手术治疗[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06:874-877.

[2]刘英飞,王涛,张平德.人工髋关节置换后的股骨假体周围骨折[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30:5557-5562.

[3]石小军,杨静,康鹏德,沈彬,周宗科,裴福兴,黄强,马俊,胡钦胜.全涂层远端固定长柄假体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临床研究[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05:597-602.

[4]王瀚仪,孙立,彭朝华,彭福强,赵相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及其相关性[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4,24:4678-4680.

[5]华寒冰,毕郑刚.高龄患者半髋关节置换后骨折风险的评估方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31:5062-5067.

猜你喜欢
假体股骨置换术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研究进展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股骨近端解剖型锁定钢板与PFNA治疗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比较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PFNA和倒置股骨髁LISS钛板治疗的临床观察
DHS与ALP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