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血栓通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研究

2016-01-10 09:51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通组神经功能血栓

韩 敏

(南京市栖霞区八卦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江苏 南京 210043)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较常见的急危重症。该病具有发病急、病情重、致死率高等特点[1]。近年来,我国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急性脑梗死患者多为中老年人,其健康及生活质量可受到明显的影响。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及血管内膜受损而生成血栓,进而引发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所致[2]。在临床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主要包括溶栓、抗凝血、控制血压及血糖的水平、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清除氧自由基等。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其加用中药制剂血栓通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为了研究用血栓通辅助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我院将4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平均分为血栓通组和对比组,对对比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为血栓通组患者应用血栓通进行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42例患者均为2014年2月至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关于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标准,均经CT检查被确诊患有此病。将这些患者平均分成血栓通组和对比组,每组各21例患者。在血栓通组患者中,有男性11例、女性10例,其年龄为44~74岁,平均年龄为(54.4±8.6)岁。在对比组患者中,有男性13 例、女性8例,其年龄为41~80岁,平均年龄为(59.9±11.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早期溶栓、抗凝血、消除脑水肿、降血压、调血脂、降血糖、清除氧自由基等常规治疗。为两组患者应用阿司匹林、胞二磷胆碱进行治疗。阿司匹林的用法是:每日服1次,每次服100mg。胞二磷胆碱的用法是:静脉滴注,200mg/次,2次/日,可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减用药量。在此基础上,为对比组患者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治疗,其用法是:将20ml的此药加入到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每天用药1次,用药10~15天为一个疗程。为血栓通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血栓通注射液进行治疗。血栓通注射液的用法是:每天用药1次,将500mg的此药加入到250ml浓度为0.9%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静脉滴注,用药10~15天为一个疗程。在对两组患者进行一个疗程的治疗后对比分析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其临床疗效。采用我国第四次脑血管学术会议上推荐的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评估。

1.3 疗效评价标准 1)临床治愈。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消失,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降低90%。2)显效。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临床症状得到显著的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降低45%~89%。3)有效。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临床症状有所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降低18%~44%。4)无效。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降低不足18%,其临床症状未得到改善。5)恶化。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进一步增高,其病情进一步加重。治疗的总有效率=临床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血栓通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临床治愈的患者有7例,为显效的有5例,为有效的有5例,为无效的有3例,为恶化的有1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6%。在对比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临床治愈的患者有4例,为显效的有4例,为有效的有4例,为无效的有7例,为恶化的有2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57.1%。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血栓通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前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为(18.56±8.98)分。血栓通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为(12.65±6.12)分。与对比组患者相比,血栓通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其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表2。

表1 对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析 (n,%)

表2 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分析 (分)

3 讨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可在没有先兆症状的情况下突然发病,在发病后其神经系统可迅速受到严重的损害,导致其出现意识模糊、失语、偏瘫及共济失调等临床症状,甚至可发生死亡。对此病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其神经系统的功能及微循环,控制或消除其脑水肿。血栓通属于中药制剂,是一种三七提取物,其主要成分是三七皂甙、人参皂苷等。中医认为,此药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功效。临床实践证实,此药具有抑制血小板的活性、增强脑血管的收缩功能、调节血液的粘度、改善脑组织的血液循环及微循环、增加脑组织的供氧、纠正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等作用[3]。在临床上,血栓通主要用于治疗青光眼、脑血管病及肝炎等。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实,在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消除脑部水肿、降血压、调血脂、降血糖等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为其加用血栓通进行治疗可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血栓通进行辅助治疗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显著改善其神经功能,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张华,李阳春. 血栓通注射液与依达拉奉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当代医药,2015,04:75-76.

[2]王燕燕.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30:128.

[3]莫勤荣. 血栓通治疗急性脑梗死塞的临床效果分析[J]. 北方药学,2013,10:75.

猜你喜欢
通组神经功能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贵阳2018年建成通组公路五千余公里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川芎嗪注射液对比疏血通注射液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介入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像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