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分析

2016-01-10 09:51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子宫出血绝经期低剂量

成 岚

(江苏省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江苏 泰州 225500)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是女性在围绝经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相关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70 %的围绝经期女性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严重地影响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1]。杨煜霞等人[2]的研究表明,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以往,临床上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主要是使用米非司酮连续给药法进行治疗。但是,使用此疗法进行治疗的此病患者,其病情的复发率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高。熊毓娟等人的研究发现,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不仅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还可有效地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4]。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笔者对近年来被我院确诊的46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均使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被我院确诊的92例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这92例患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者的病情经体格检查、B 超检查及刮宫病理检查后,均被确诊患有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②患者均未患有器官性病变所致的出血性疾病。③患者均不存在心、肾、肝功能不全的症状。④患者均不存在使用米非司酮的禁忌症。⑤患者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92例患者分为连续给药组和低剂量周期组,每组各有46例患者。低剂量周期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5.23±2.82岁。她们的平均病程为10.46±1.65个月。连续给药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39±3.08岁。她们的平均病程为10.67±1.88个月。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为连续给药组患者连续使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即让患者每次口服10 mg的米非司酮,1次/d。为低剂量周期组患者使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进行治疗,即让患者每次口服5 mg的米非司酮,1次/d,连用5 d 后停药。然后,从患者月经来潮后的第1 d起,让其再连用5 d的米非司酮后停药。米非司酮由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为国药准字H20000648。对两组患者均进行3个月的治疗。

1.3 疗效判断标准 (1)将患者的临床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①显效:经过治疗,患者子宫周期性出血的症状消失,其月经周期逐渐恢复正常,或月经稀发直至其闭经。②有效:经过治疗,患者出现子宫周期性出血的次数逐渐减少,其阴道的出血量明显减少,其临床症状明显缓解。③无效:经过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无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2)进行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对患者LH、P、FSH等激素的水平进行检测。采用B超检查测量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3)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其病情的复发率及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病情复发率的比较 经过3个月的治疗,低剂量周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连续给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低剂量周期组患者病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连续给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表1。

2.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各类激素水平的比较 进行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及其FSH的水平、P的水平和LH的水平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3个月的治疗,低剂量周期组患者子宫内膜的厚度、 FSH的水平和P的水平均明显低于连续给药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LH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情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病情复发率的比较[n(%)]

表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及各类激素水平的比较

3 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发病原因是: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渐衰退,其卵巢中残存的卵泡不能发育成成熟的卵子排出体外,使其体内仅有雌激素的作用而无孕激素的作用,从而导致其LH、E2(雌二醇)、P、FSH等激素的分泌紊乱,进而引发其子宫出现异常性出血的症状[5]。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主要表现为其阴道大量出血或阴道不规则出血,同时还伴有血细胞减少、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等临床表现[6]。体内的雌性激素分泌量不平衡是导致围绝经期女性发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故使用抗雌激素类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可从根本上治疗其阴道出血的症状。米非司酮属于甾体类药物,此药属于抗糖皮质激素。米非司酮在生物体内无孕酮的活性,但能与孕酮受体以很高的亲和力相结合,通过阻止孕酮等孕激素与受体的结合而起到拮抗的作用[7]。以往,临床上常用大剂量(10~20 mg / d)的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进行治疗,但此疗法会降低其孕酮受体的敏感度,增加其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研究表明,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是依据患者体内雌性激素的表达周期及水平的变化情况,通过小剂量周期性地使用该药来提高其孕酮受体的敏感性,在达到高效拮抗作用的同时,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用低剂量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可促使患者的月经周期尽快地恢复正常,促进其康复。

[1]张欣.去氧孕烯炔雌醇片与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中国药业,2013,22(15):75-76.

[2]杨煜霞,柯昌禄.妈富隆和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对比[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6): 172-173.

[3]熊毓娟,刘瑜.米非司酮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2015,26(30): 4218-4220.

[4]阮立勤.米非司酮五日三周期疗法对围绝经期功血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 2013, 15(3): 506-507.

[5]朱春燕.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5,22(24): 72-73.

[6]张欣,高珊.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25): 3990-3991.

[7]左源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剂量与疗效[J]. 中国实用医药, 2015,10(20):156-157.

猜你喜欢
子宫出血绝经期低剂量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你以为的月经不调,其实是异常子宫出血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16排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腹部中的应用
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低剂量辐射致癌LNT模型研究进展
正常和慢心率CT冠状动脉低剂量扫描对比研究
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62例
绝经期与非绝经期女性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