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的效果分析

2016-01-10 09:51孙书芹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沙坦苯磺酸缬沙坦

孙书芹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长桥人民医院 江苏 苏州 215128)

高血压是心血管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此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此病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胸闷、乏力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口服降压药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2]。缬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都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使用缬沙坦治疗高血压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最新的临床研究表明,苯磺酸氨氯地平作为钙离子拮抗剂,可有效地舒张患者的全身血管,增加其血管内的血流量,进而起到降低血压的作用。为此,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部分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4年3月~2015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28例高血压患者。这些患者的病情均符合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标准[3],且对其进行综合检查后其病情均被确诊为高血压。这些患者均未患有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意识清晰。我们根据用药方案的不同将这些患者分为缬沙坦组与氨氯地平组,每组各有164例患者。在缬沙坦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3例,女性患者81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为33岁,年龄最大的为73岁,平均年龄为(56.9±3.3)岁。他们的平均病程为(7.65±3.3)年。他们中高血压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72例,为Ⅱ级的患者有58例,为Ⅲ级的患者有34例。在氨氯地平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82例,女性患者82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为32岁,年龄最大的为76岁,平均年龄为(58.2±6.3)岁。他们的平均病程为(8.23±2.3)年。他们中高血压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78例,为Ⅱ级的患者有55例,为Ⅲ级的患者有31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进行本次研究前7天,两组患者均停止服用各种降压药物,并为其使用安慰剂(1片/日)。然后,为两组患者分别使用不同的药物进行治疗。

1.2.1 我院为缬沙坦组患者使用缬沙坦进行治疗。缬沙坦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80~160 mg,每天服1次。为患者连续用药1个月。

1.2.2 我院为氨氯地平组患者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进行治疗。苯磺酸氨氯地平的用法是:口服,每次服2.5~5.0 mg,每天服1次。为患者连续用药1个月。

1.3 观察指标 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其血压的水平。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疗效评定标准[4]若患者的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其血压水平恢复正常,则判定其治疗效果为治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其血压水平接近正常的血压水平,则判定其治疗效果为显效。若患者的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在加重,其血压水平无明显的变化,则判定其治疗效果为无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治疗结束后,与颉沙坦组患者相比,氨氯地平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χ²=11.683,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 [n(%)]

2.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的比较 经治疗,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氨氯地平组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均低于颉沙坦组患者(P<0.05)。详情见表2。

表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的比较(±s)

表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压水平的比较(±s)

组别例数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氨氯地平组164155.46±20.56120.58±11.5699.56±8.5568±8.65颉沙坦组164154.69±22.16135.66±13.7898.89±9.6582.33±7.76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两组患者进行治疗期间,氨氯地平组患者中,有1例患者出现头痛的症状,有2例患者出现水肿的症状,氨氯地平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83%。颉沙坦组患者中,有3例患者出现头痛的症状,有5例患者出现水肿的症状,有4例患者出现心悸的症状,颉沙坦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7.32%。与颉沙坦组患者相比,氨氯地平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χ²=13.473,P<0.05)。

3 讨论

高血压是一种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5]。此病患者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障碍或器质性病变。此病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对患者的危害极大。进行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颉沙坦和苯磺酸氨氯地平都是临床上治疗高血压的常用药物。颉沙坦属于非肽类血管紧张素Ⅱ(AT)受体拮抗剂,可特异性地结合AT1受体,阻断血管紧张素的相关生物效应,从而达到降压的效果[6]。但使用此药治疗高血压,患者易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腹痛、水肿、乏力等不良反应,也可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或出现肝功能指标升高的现象。因此,钠和血容量不足、肾动脉狭窄及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使用此药。苯磺酸氨氯地平属于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此药可与心肌细胞膜和平滑肌细胞膜上的二氢吡啶类和非二氢吡啶类受体相结合,抑制细胞外钙离子的内流,减少细胞内的钙离子,舒张血管平滑肌,扩张冠状动脉及外周血管,降低外周血管的阻力,从而起到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作用。此外,外周血管阻力的降低可减少心肌耗氧量,从而降低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颉沙坦组患者相比,氨氯地平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更高,其舒张压和收缩压更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用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可有效地降低患者的舒张压和收缩压,且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

[1]邓春瑶,苯磺酸氨氯地平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临床用药效果的比较[J].中国中医药资讯,2010,2(1):167-168.

[2]蒋雪仓,浅谈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社区高血压效果观察[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5,8:25-26.

[3]徐伟忠,徐开莲,付延导,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研究[J].当代医学,2011,16(29):138-139.

[4]杨茵梅,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2,14(04):7-8.

[5]李春慧,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伤残医学,2014,14(05):117-118.

[6]陈敏,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38例疗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3,22(16):5.

猜你喜欢
沙坦苯磺酸缬沙坦
重烷基苯磺酸的生产与工艺研究
从缬沙坦结晶母液中回收缬沙坦
坎地沙坦靶向TRAIL-DR5介导的AMPK信号通路减少宫颈癌细胞自噬保护的研究
沙坦“致癌”,必须要换药?
缬沙坦和雷公藤多苷联合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的效果
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甲苯磺酸拉帕替尼原料药中的7种残留溶剂
厄贝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研究
缬沙坦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分析
阿齐沙坦的临床应用进展
坎地沙坦对扩张性心肌病患者血清和肽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