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6-01-10 09:51陈秋瑶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管状系统化四肢

陈秋瑶

(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中西医结合医院 海南 昌江 572700)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多是由外界暴力引起的。该病患者常伴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接受治疗[1]。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该病。为了探讨对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我们对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11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5年3月期间在我院采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110例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这些患者均经CT或X线检查得到确诊。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我们将这些患者分为甲组和乙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在甲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28∶27,其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67岁,平均年龄为(41.75±15.43)岁。其中,因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的患者有16例,因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骨折的患者有34例,因其他原因导致骨折的患者有5例。在乙组中,男女患者的比例为30∶25,其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65岁,平均年龄为(40.92±16.43)岁。其中,因从高处坠落导致骨折的患者有15例,因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骨折的患者有32例,因其他原因导致骨折的患者有8例。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两组患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对于闭合性骨折患者,对其骨折端进行手法复位,然后采用外固定支架对其患肢进行固定。如果对患者进行手法复位的效果不理想,可在其骨折处做一个小切口后再进行复位。对于开放性骨折的患者,应在为其彻底清创后,再对其骨折端进行复位,然后采用外固定支架对其患肢进行固定。对于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根据其骨缺损的情况决定是否对其进行植骨,然后对其进行内固定,最后采用外固定支架对其患肢进行固定。

1.2.2 护理方法

1.2.2.1 对甲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术前,用夹板对患者的患肢进行简单固定,并对其生命体征进行全程监测。同时,加强对患者的患肢进行局部护理,并遵医嘱对其进行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等常规治疗。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注意观察其手术切口的渗血、渗液情况,同时对其进行用药指导、康复训练等。

1.2.2.2 对乙组患者进行系统化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1)进行术前护理:①用夹板固定患者的骨折处,尽量不要搬动患者。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止血、消毒等抗菌处理。②向患者介绍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优势,对于存在紧张、恐惧等负性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与患者的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让他们对患者进行安慰和鼓励。③对患者进行术前的常规备皮,告知其术前需要注意的事项。(2)进行术后护理:①手术结束后,协助患者保持正确、舒适的体位,将其患肢抬高30°左右,以免其患肢发生充血、肿胀等情况。②定期对患者手术切口周围的皮肤进行清洁、消毒,若发现其手术切口存在渗血、渗液或严重肿胀等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处理。③定期检查外固定装置,一旦发现固定架发生松动,必须立即调整固定架的螺丝钉,确保患者的患肢处于稳定的状态。④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指导患者的家属按摩患者长期受压的部位,以防其发生压疮。告知患者的家属让患者食用有营养、易消化的食物,注意为其补充维生素、钙和蛋白质[3]。⑤待患者的病情稳定后,对其进行早期的康复训练,以促进其血液循环,提高其患肢的运动能力。

1.3 观察指标 用优、良、可、差四个等级评价患者接受护理的效果。优:经护理,患者的患肢没有疼痛感,其患肢的关节可以正常活动。良:经护理,患者的患肢有轻微的疼痛感,其患肢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在50%以内。可:经护理,患者患肢的疼痛感加重,其患肢关节活动受限的程度在70%以内。差:经护理,患者患肢的疼痛感强烈,其患肢的关节不能活动。优良率=优率+良率。

1 .4 统计学方法用SPSS1 7.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²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接受护理的优良率更高,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优良率的比较 [n(%)]

3 讨论

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近年来,随着交通事故和建筑施工事故的不断增多,四肢长管状骨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目前,临床上主要使用外固定支架对此类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周莉等学者[5]研究认为,对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较好,可促进其早日康复。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与甲组患者相比,乙组患者接受护理的优良率更高。这与尤晓萍[6]等学者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可见,对用外固定支架进行治疗的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的效果十分明显,可促进其早日康复。

[1]赵艳梅. 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10):220-221.

[2]陈刘群. 系统化护理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14,6(14):73-74.

[3]陈丽冰,刘玉琴,欧会芝,等.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状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创新,2015,8(7):83-85.

[4]严素敏,韩月明,吴惠冰,等.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 海南医学,2010,21(3):147-148.

[5]周莉,孙志红.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骨折的护理分析[J].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2):304-305.

[6]尤晓萍. 骨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长管骨折手术的护理[J]. 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1):312-313.

猜你喜欢
管状系统化四肢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肾脏黏液样管状和梭形细胞癌1例报道
浅谈管状骨架喷涂方法
无限管状区域上次调和函数的边界性质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跟踪导练(四)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