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护理的效果探析

2016-01-10 09:51李毅荣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个体化胃癌

李毅荣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 陕西 西安 710001)

胃癌患者在围手术期常常会出现营养不良、低体重、免疫功能下降等情况,这种情况严重地影响其术后的恢复,并可增加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卜君等人的研究表明,对围手术期的胃癌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护理,可明显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促进其身体的恢复[1]。为了进一步证实此护理方法的有效性,笔者对近年来在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个体化营养护理,其中接受个体化营养护理的50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肿瘤外科确诊并接受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本次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为:①患者的病情经病理学诊断后,均被确诊为胃癌。②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③患者的人口学资料、病理资料和临床护理资料均完整无缺。④患者的年龄在40岁~70岁之间。⑤患者同意配合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为:①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患者。②患有胸水和腹水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③拒绝配合本次研究的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这100例患者分为常规护理组和个体化营养护理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同时,对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具体的方法为:①术前,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营养护理。②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的肠外营养支持护理,并逐步过渡到对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护理,直至其恢复正常的饮食。③护士需详细地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患者在围手术期需要注意的饮食事项。在此基础上,对个体化营养护理组患者进行个体化营养护理,具体的方法为:①在患者入院的48小时内,护士需及时了解其既往饮食营养的情况,并对其营养状况进行评估。②向患者及其家属发放营养知识手册。营养知识手册的内容包括:患者在围手术期的饮食方案、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及食谱示例等。③从患者入院之日起至其进行手术的前1天,按照其日常的营养需要,指导其每日摄入必须的能量,必要时可遵医嘱对其进行肠外营养支持治疗。④术后,按照患者的BMI及为其评估的理想BW指标,对其进行个体化营养支持。⑤由主管医生和主管护士共同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营养知识宣教,进一步明确患者术后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⑥每天对患者摄入营养的情况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的结果及时为其调整营养支持护理方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在进行手术前、术后的第1天、术后的第3天和术后的第7天分别测量患者的BW值、BMI、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其中,患者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均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2,3]。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使用SPSS13.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经过治护,个体化营养护理组患者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2.2 进行护理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 进行手术前,两组患者的BW值、BMI、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第7天,两组患者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均恢复至其进行治疗前的水平;两组患者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营养护理组患者的BW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I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2。

表2 进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BW值、BMI、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均是对人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的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可在总体上反映出人体的营养状况[4]。胃癌患者的消化道症状、疾病对其机体营养的消耗、术中的失血量、手术对其造成创伤的程度和术后的饮食方案均可导致其机体出现负氮平衡。体重减轻是患者机体处于负氮平衡的主要表现形式[5]。因此,BW值是评价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BMI是评估人体蛋白质热量平衡、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但作为动态观察指标,BMI受人体体表面积的影响,难以准确地反映出人体近期内的营养状况。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也是判断胃癌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这两种指标不仅可有效地反映出患者机体的营养状况,还能够反映出其疾病严重的程度,并可预测其手术风险。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个体化营养护理组患者术毕至首次肛门排气的时间、术毕至首次排便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在术后的第7天,两组患者Alb(白蛋白)的水平和TP(总蛋白)的水平均恢复至其进行治疗前的水平;两组患者Alb的水平和TP的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体化营养护理组患者的BW(体重)值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两组患者的BMI(体重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说明,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护理,可明显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改善其术后体重减轻的情况,促进其康复。但是,从总体上看,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并不乐观,故在对其进行手术治疗时,需同时对其多项指标进行监测,以便能够及时地为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从而使其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对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实施个体化营养护理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其术后恢复的时间,改善其机体的营养状况。

[1]卜君,黄雄,李念,等.术前营养支持对于减少存在营养不良的胃癌患者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的作用[J].实用医学杂志,2013,29(8):1246-1248.

[2]胡建华,万向农,毛文义,等.肝癌与胃癌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3):338-339.

[3]侯惠如,闫雅凤,瓮长水,等.老年人握力与身高、体质量及蛋白含量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学杂志,2009,24(14):60-61.

[4]杨萍.临床营养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2):2020-2022.

[5]崔景利,梁寒,邓靖宇,等.胃癌患者术前体重减轻对预后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华外科杂志,2014,52(6):409-414.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个体化胃癌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胃癌组织中LKB1和VEGF-C的表达及其意义
食管癌手术个体化输血的可行性研究
胃癌组织中VEGF和ILK的表达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