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0例中医体质和证型观察

2016-01-12 04:33
淮海医药 2015年4期
关键词:流性肝气证型

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40例中医体质和证型观察

吴 寅1,王 璐2,高 斌2

目的 观察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医体质和证型的关联性。方法 选取4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和证型辨证,统计中医体质和证型分布情况,观察中医体质与证型是否存在关联性。结果 按患病率统计显示,中医体质和证型依次为气郁质(肝气犯胃型)、湿热质(胆胃湿热型)、气虚质(脾胃气虚型)。结论 中医体质与中医宏观辨证有高度的关联性。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体质;证型

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流入十二指肠的胆汁及其肠液通过幽门逆流至胃,刺激胃黏膜而产生的炎症状病变,是胃炎中较为常见的类型。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及饮食结构的变化,其发病率逐年增加,已成为危害人们生活健康的疾患之一。目前对此病西医无较好的治疗措施,笔者临床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本病效果较好,且通过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的统计和观察,显示中医体质与中医宏观辨证有高度的关联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取40例2012年1月至今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的患者,4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一般资料见表1,均符合胆汁反流性胃炎临床表现,经日本奥林巴斯公司生产GIF-260电子胃肠镜确诊后入组。患者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n,%)

1.2诊断标准 (1)西医诊断标准:①符合《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中有关“胆汁反流性胃炎”诊断标准[1];②符合《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中内镜诊断标准[2]。(2)中医宏观辨证诊断标准:中医体质采用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9种体质分类方法[3],中医证候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中“胃脘痛”“嘈杂”“痞满”等病证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3方法 所有入组的患者分类记录性别、年龄、诱发病因、主要临床表现,由高年资中医师对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分类和中医辨证,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 1诱发病因 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嗜辣、酗酒,可能与社会处于转型期,除体质外,精神压力较大、生活节奏紧张及本地区饮食偏辣,酒文化不同有关。见表2。

表2 诱发病因情况

2. 2主要临床表现 以上腹胀、嗳气口粘、腹部压痛、口苦、胃灼热嘈杂等实证为主。见表3。

表3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

[1]李玉宝.舌前腺囊肿32例手术治疗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35):489-490.

[2]汪卓妍.不同手术方法对舌前腺囊肿复发的影响[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20):83-84.

[3]李志华,谢宏新,张腊轩.舌尖腹部黏液腺囊肿13例手术治疗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6):3974-3975.

[4]任玉峰.舌腹正中切口行舌前腺摘除术[J].口腔医学,2008,28 (8):404-405.

[5]刘永明.改良手术治疗舌前腺囊肿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0,7(21):191-192.

[6]谢宏新,李志华,刘建设.两种治疗舌前腺囊肿方法的临床探讨[J].口腔医学研究,2010,26(5):706-707.2. 3中医证型 以肝气犯胃、胆胃湿热为主,约占85%。见表4。

表4 患者中医辨证分型

2. 4中医体质辨证 中气郁质占42.5%,湿热质占37.5%,二者占80%。见表5。

表5 患者中医体质分型与中医宏观辨证

3 讨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BRG)又称碱性反流性胃炎、胆汁性胃炎、肠胃反流病、十二指肠胃反流病,是较为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占胃炎的发病率约为24.4%左右。我国发病年龄以20 ~40岁为多,且发病率逐年上升。我国人群中慢性胃炎的发病率高达60%以上,胆汁反流性胃炎约占其中的五分之一。胆汁反流性胃炎属于中医胃脘痛、嘈杂、胆瘅、呕吐、反胃等范畴。祖国医学对该病的发病机制早有论述,《灵枢·四时气篇》谓:“善呕,呕有苦……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故曰呕胆。”清·黄元御:“木生于水,而长于土,土气冲和则肝随脾升,胆随胃降。”现代多数学者认为,该病的主要病因为情志不调,饮食不节,烟酒过度、脾胃虚弱及手术损伤所致。胆汁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需依赖于肝气的疏泄,胃气的降浊,脾气的生清等作用,才能维持正常的通降。若肝、脾、胃功能失常,则影响胆汁的排泄,导致胆汁反流。目前国内中医界普遍公认的中医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胆邪上逆。病位涉及脾胃肝胆。国内学者根据自身研究提出不同的观点,姚春[5]等认为胆胃不和是主要原因。张林生[6]认为邪在胆,逆在胃。宋占营[7]认为肝气不疏,气机升降失常,逆流入胃。韩艳[8]认为脾胃虚弱为本,肝胃不和,胆汁上溢为发病病机。姚莉[9]等认为肝胆郁滞,湿热中阻为发病主要原因。陈义云[10]认为老年人患该病的主要原因是消化道手术和不良消化道症状。

胆汁反流性胃炎作为一个慢性疾病,治疗周期较长,治疗阶段体质特点明显,利用中医药调整患者阴阳偏颇的体质并使之向平和质发展,可达到治愈的目的。中医体质学说认为,体质反映了机体在发病前的一种潜在趋势和对疾病的易感性。体质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相关性,对指导临床预防、治疗有积极的意义。本研究结果显示,胆汁反流性胃炎以中年高发,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根据病因统计结果显示,情志抑郁、饮食不节、嗜辣、酗酒为主要发病因素,这可能与社会处于转型期,精神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及本地区饮食偏辣,酒文化不同等因素有关。因此,中医证型以肝气犯胃、胆胃湿热为主,约占总病例数的85%,其主要临床表现以上腹胀、嗳气、口粘、腹部压痛、口苦、胃灼热嘈杂等实证为主。而根据中医体质分型的结果显示,该病易发常见体质依次为气郁质、湿热质、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阴虚质,该病主要集中在气郁质和湿热质发病,气郁质占42.5%湿热质占37.5%,二者占总病例数的80%,与中医辨证分型的肝气犯胃、胆胃湿热证型有着密切的相关性。

综上所述,不同体质和胆汁反流性胃炎不同合并症的分布情况存在着明显的相关性,通过病因病机的演变为各种证型。研究证明,中医体质、中医宏观辨证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为临床诊疗、推断病情的发展和预后提供了依据。

[1]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5):314.

[2]汪鸿志,曹世植.实用消化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6:206.

[3]王 琦.中医体质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 96-195.

[4]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0-22.

[5]姚 春.浅谈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病机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0(10):15-16.

[6]张林生.“邪在胆逆在胃”浅识[J].医学信息,2010,5(12): 3841-3842.

[7]宋占营,张 国,王 宁.疏降和胃汤配合西药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观察[J].陕西中医,2012,33(7):840-841.

[8]韩 艳.和胃降逆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56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4(19):94-95.

[9]姚 莉.旋覆代赭汤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30例[J].江西中医药,2008,39(3):17.

[10]陈义云,陈少濂.153例老年人胆汁反流性胃炎病因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4):528-529.

R573. 3

A

1008-7044(2015)04-0359-02

10.14126/j.cnki.1008-7044.2015.04.022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1.中医科;2.中西医结合科,233000

吴 寅(1962-),男,江苏南京市人,主任中医师,大学。

2015-01-22)

2015-02-27)

猜你喜欢
流性肝气证型
逍遥散加减治疗肝气郁滞型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
春季养肝食何“味”
基于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的241例感染后咳嗽中医证素证型研究
基于自适应矩估计的BP神经网络对中医痛经证型分类的研究
反流性胃炎的中医治疗效果分析
68例肝气郁结型慢性胆囊炎腹腔镜术后中医护理的分析研究
呼吸科与消化科对胃食管反流性咳嗽认识的异同点
蒙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84例
辨证针刺治疗不同证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气犯胃型胃脘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