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策略探讨

2016-01-15 16:44王颖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9期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

王颖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我国对外贸易高速发展,带动了国际货运代理行业迅速发展。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是我国国际货代业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中小型货运代理企业的发展策略为切入点,探讨其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继而提出相应对策,为其向着高水平、高效率的现代化物流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国际货运;发展策略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可以作为代理人,也可以作为独立经营人从事国际货运代理业务。随着国际贸易和现代运输方式的发展,国际货运代理已渗透到国际贸易的每一个领域,是国际贸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既是国际货物运输的设计师和组织者,也被称作国际贸易的桥梁。有调查表明,国际贸易货物总量约80%是由国际货代企业进行操作和实现进出口运输要求。

2005年,国内货代行业对外资全面开放,由此在货代行业里出现了国有、中外合资、外商独资及民营等多种所有制企业共存的局面。近年来,我国的货运代理市场已发展成具有一定规模、跨部门的新兴行业。大量的中小型国际货代公司和少数大型国际货代公司共同为进出口企业服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型国际货代公司在谋求发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一、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业务网络布局不健全

大型国际货代企业通常都建有完善的业务网络,拥有自己专门的集装箱车队,经营海运、陆运、空运进出口货物的国际运输代理业务,包括揽货,订舱,中转,集装箱拼装拆箱,货运分拨,运杂费结算,报关,报检,保险,运输咨询服务等。它们在货主、船东和其他运载工具经营人、储运公司、码头之间活动,并与海关及其他货物进出口监管部门保持着一定的联系。而中小货代企业在业务网络布局方面实力较弱,多数只着重布局于某一口岸城市,网络也仅限于辐射邻近地区,建设海外网络的更是少之又少,大量的FOB货源因此流失。

2.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专业人才缺乏

人力要素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国际货代行业中客户咨询、订舱、报关报检、转运、费用结清等作业程序繁琐且专业性较强, 这就要求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员工必须全面掌握国际货运的专业知识。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人力资源体系尚不成熟,公司的招聘、培训、薪酬、晋升体制对优秀专业人才缺乏吸引力度,在用人、留人机制上过多依赖于短期的物质激励,缺乏持续性的员工激励机制。员工缺乏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往往把公司的发展与员工自身发展分离开来,缺乏归属感和忠诚度,行业人员流动性较强。外资货代企业的人才争夺更加加剧了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人才流失。这些直接导致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专业人才缺乏,严重影响其在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的竞争力。

3.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经营方式不合理

首先,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服务层次较低。我国多数中小型货运代理企业业务范围只提供订舱、报关、转运等简单服务环节,不具备独立提供增值服务的能力,对需要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客户缺乏吸引力;其次,营利方式单一化。随着信息透明化,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传统的挣差价、吃佣金的盈利模式会受到很大冲击;最后,一些中小型货代企业经营缺乏诚信。如低报海运费来招揽客户,但提高目的港收费来赚取高额利润。如此对企业信誉度损害严重,甚至影响中小型货代行业的声誉。

4.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信息化服务缺乏

大型国际货代企业在信息管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方面已形成成熟的信息网络,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实现内部资源网络化,使社会资源、全球资源得到调整和整合,提高资源利用的综合效益。如提供货物在互联网上的追踪功能、提单打印、订舱、支付运费、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增值服务。而中小型货代企业由于实力弱、规模小的原因,一般不具备单独构建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的能力。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发展信息化。

二、解决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策略

1.企业应着眼于专业化、特色化经营

多数中小型货代公司,实力弱,规模小。它们缺乏运载工具和货场等基础设施硬件支持,也缺乏开发海外市场的能力,因此准确选择目标市场,着眼于专业化、特色化经营是必然选择。例如危险品货代、特色航线货代、多式联运货代等。如此,数量众多的中小货代企业才能在特定细分市场(如危险品报关)、特定地域等方面拥有竞争优势。

2.企业应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这需要企业一方面通过引入先进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为现有的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应当积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企业应逐渐建立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部门,在招聘、培训、晋升、激励机制方面有持续、合理的措施。尤其应从招聘入手,重视注重录用员工的价值观念、职业兴趣、综合素质、潜能、道德责任感等因素与公司的文化价值观,企业发展需要相互契合。此外,企业可以与全国尤其是本地大中专院校建立联系,与院校建立长效的毕业生实习和招聘机制,企业通过出资奖励相关专业优秀学生,赞助学校相关赛事等扩大知名度,宣传企业文化,其目的是招揽人才,壮大企业的人才队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3.完善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经营方式

首先,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与国内物流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其有效的物流设施和物流网络,共同提供更高层次的物流服务,实现共同发展、共享未来;其次,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可以向物流经营者转型,尤其向第三方物流转型,为货主提供一体化的物流服务,与货主建立双赢关系,共享信息,共担风险,共同获利。最后,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并健全货运代理行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法规,以改善和管理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行业经营秩序。如整改非法货运代理,为中小型货运代理企业提供融资政策方面的支持等。货代行业协会也应发挥其指导作用,如建立中小型货代行业诚信度体系和针对不诚信企业的预警体系。

4.企业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国内外大型物流公司凭借EDI、ERP等电子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了仓库管理、装卸运输、订单处理等物流环节的自动化水平和能力。而受制于规模小,实力弱,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明显偏低,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可以以签订合约的方式与他们建立战略联盟,利用它们的网络技术推进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以网络为平台,广揽货源,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国际化物流服务。此外,对于有信息化建立实力的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需尽快建立起信息化网络,提高自身网络化、信息化水平,使企业信息化走上良性发展的道路,从而提高自身综合实力。

三、结束语

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为众多的国内外客户提供物流服务,因其灵活性、专业性,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有立足之地。在市场定位问题上,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准确选择目标市场,应着眼于专业化、特色化经营,开发多层次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完善物流网络,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以此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整个物流服务体系中捕捉业务机会和发展业务能力,从而达到企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王美英.后危机时代宁波国际货代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2(10).

[2]于汝民.中国经济发展与沿海港口散货运输[J].港口经济,2005(01).

[3]杨军.国际货代物流企业的转型[J].上海企业,2013(01).

[4]孙伟.我国中小型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竞争策略研究[J].国际商贸,2014(07).

猜你喜欢
中小型企业发展策略
Strengthening SME’s Participation,Contributing Powerful Development in APEC Economies
群众文化在和谐社会建构中的作用与发展策略分析
论中小型企业成本会计核算及分析研究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在线视频用户付费的商业模式研究
形成合作意识,促进学生体育竞技能力发展
浅谈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
中小型企业的现状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