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工作的思考

2016-01-15 00:15赵洁
商场现代化 2015年29期
关键词:内部控制建议问题

赵洁

摘 要:在现代企业运营过程中,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甚至可谓之企业的核心经济命脉。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合规、合法,用制度维护企业资产的安全性,提高经济信息和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本文通过对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实践中的几点问题分析,提出了强化内控工作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问题;建议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内部控制逐渐被我国企业所认识。同时,内部控制机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愈发凸显。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不仅能有助于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规范业务流程,而且能够控制成本开支、挖潜绩效,促进企业的整体发展。加强会计监督,强化内部会计控制,是解决当前会计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和维护所有者权益的重要措施,也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内部控制在企业中的作用

1.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防范经营与财务风险。无论何种企业类型,在运营中由于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总会遇到诸多风险隐患。对这类风险隐患,企业应积极方法与控制。而内部控制机制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方法。通过内部控制机制,企业能够对各类风险进行分析与评估,继而判断每种风险的发生可能性与影响程度。企业可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将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之中。

2.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部控制机制能够确保企业的会计信息无论是记录、整理,还是采集与汇总,都能被有效规范,并得以顺利完成。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也能被会计信息真实反映。

3.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的资产安全与完整。其能针对企业的各个运营环节进行监督与制约,从而保证了资产使用的有效性。

二、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1.内控意识不全面。所谓“意识决定行动。”内部控制制度顺利实施的前提,即要有较强的内部控制意识。但现实中,大多企业尚未端正内控意识,既不懂得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对其了解亦不全面,甚至对其有所漠视,片面的认为会计部门只是付款、结算的工具,忽视了其兼具的控制、监督的职能。其中,虽有部分企业制定了相关内部控制制度,但也只是应付了事,并无具体的实施细则,相关财务人员也缺乏参与重大决策的意识,内部控制意识极度匮乏。

2.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无论何种机制,倘若缺乏必要的监督,那么制度实效终将难以充分发挥。内部控制机制也不例外。目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之所以执行不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在实施中缺乏健全的监督机制。不仅如此, 在目前我国企业中,监督工作普遍由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予以负责。然而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都隶属于财务部门,甚至很多企业两者同为一个部门。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难以被有效保证,内部审计的监督效果可想而知。此外,我国很多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都将工作定位为审查企业的账目资料等财务领域。而对企业内部职能部门和岗位的设定、内部控制机制的实施措施、执行力度等方面缺乏必要的监督审查机制,进一步导致我国企业的内控机制难以发挥实效。

3.企业内部会计制度设计不健全、不合理,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我国的企业虽然建立了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从实际运行情况上看,企业在建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片面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缺乏科学性、连贯性和前瞻性,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制定上尤为薄弱,对一些关联性职务没有进行分离,缺乏相互监督和制衡的机制,使会计控制制度形同虚设,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建立的内部会计制度,没有能够很好的覆盖企业内部各个方面,在操作环节与制度建设没有能够较好的匹配,在内部会计控制的过程中形成较多的短板,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

4.负责企业内控建设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目前,我国企业中负责内控机制建设与实际执行的相关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有待提高。内控人员的个人素质与业务能力已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逐渐完善,企业对财务等人员无论是数目还是要求都有所扩大。但与此同时,企业在重经营、重发展之余,对财务等内控相关人员的组织培训和思想教育却并未及时跟上,导致企业内控机制的建设与执行都存在许多弊端,难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有些单位虽然也组织了相关培训,但却是形式主义,财务等相关人员的业务能力与个人素养都并未得到切实提高。

三、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实践路径

1.全面提升内部控制意识。基于上述可知,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内部控制实施的主体是内部全体员工。对此,企业的管理者应当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在内控建设过程中不能急于求成,而是应当有计划、有步骤的加以开展。建设内控的第一步,便是在企业里营造一种适合内控开展的内部环境。任何一项新制度的建立都会受到一定的阻力,而减轻这份阻力的有效方法便是“沟通”。首先,企业的管理者应当组织有相关资质的专家在企业中进行授课和讲座,让企业员工逐步熟悉内控、了解内控,知晓内控工作的开展步骤和对自身工作影响,渐渐缓解职工的抵触情绪;其次,企业的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积极投身到内部管理活动中来,树立典范,起好带头作用,同时加强宣传,提高全体职工参与内控的积极性;最后,将内部控制与企业文化充分融合,树立内控思想,使职工们了解到内部控制为企业带来的正面、积极的作用,从而实现全员参与内控的良好局面。

2.加强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价,对其有效性、适应性及时形成反馈意见并加以改进。企业可以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监督和评价内部会计控制的实施过程及结果,还可以定期对其进行测试并提出改进性建议,督促各个内控环节并不断改进控制,增强规范内控制度与有效执行制度的自觉性,使企业全体员工积极参与到内部会计控制的体系中去。

3.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内控体系,形成多层次、多角度、多环节的内部会计控制网络。要建立和完善符合现代管理要求的内部治理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及执行和监督机制,强化风险评估和管理,强化会计预算控制和责任控制,预算必须体现具体经营管理目标,并与责任相配套,同时预算在执行中应当允许经过授权批准后进行适当调整并应及时反馈预算执行情况。加强实物控制,定期对财产状况由专人进行清查,对实物资产的接触应由得到授权的专人进行并严格实行账物分离。

4.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良好的制度建设是建立良好内控体系的重要保证,也是企业开展内部控制管理活动的有效依据。建立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几个关键点包括:第一,强调资金审批,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任何企业都应当重视对资金的管理,内控制度应当严格资金控制管理,加强对于进出资金的审批力度,审批环节要层层把关,任何一个审批环节都不可随意跳过或者改动;第二,强调资产管控,企业要对资产的购入、领用和报废设立严格的制度流程,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人,确保资产的安全;第三,坚持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原则,提高岗位设立的科学性,强调岗位间的相互制约和监督,避免徇私舞弊行为的发生;第四,有条件的企业应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对企业的财务及相关职能部门开展定期不定期的内部审计,及时查补部门管理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从而不断完善内控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5.加强业务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贯彻执行。组织员工接受专业的培训并定期进行后续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企业人才,让内控成为企业的一种文化。

四、结语

内部控制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财会体系的核心所在。健全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有利于企业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确保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每个企业都应该加强和改善其内部会计控制,这是国际、国内的客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现状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梁素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践[J].财会通讯,2010(01).

[2]张伟.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分析[J].财会通讯,2012(05).

猜你喜欢
内部控制建议问题
接受建议,同时也坚持自己
好建议是用脚走出来的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建议答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