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突视角的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博弈分析

2016-01-15 10:33徐刚张惠霞范群林
现代情报 2015年12期
关键词:知识转移演化博弈冲突

徐刚++张惠霞++范群林

〔摘要〕知识转移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有效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冲突视角研究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演化问题,构建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的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参数变化对文化科技企业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文化冲突、知识冲突、知识转移量、惩罚额度等因素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路径及结果具有重要影响,最后使用软件Matlab,检验文化和科技企业知识转移在不同收益环境下策略方案的选择和演化趋势。

〔关键词〕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演化博弈;冲突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2.002

〔中图分类号〕F27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5)12-0011-06

文化科技创新联盟以文化和科技融合产业发展为方向,同时在科技部、文化部、发改委等国家有关部委指导下,对国内外文化和科技产业的中坚企业进行整合,进一步聚集上下游各方面优势力量,对文化与科技融合产业进行设计规划,以达到文化与科技产业的最大程度的创新融合目标。文化与科技两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必然涉及跨组织边界的知识的分享与转移,而不同组织之间在目标、管理模式、文化、利益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文化科技创新联盟不可避免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冲突[1]。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冲突是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由于不相同的行为和目标所产生的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所表现出的一种不和谐状态。当代冲突的意义与传统冲突的意义已截然不同,传统的冲突不利于创新联盟成员的收益,一些学者认为当代的冲突不仅仅具有消极效应,而且还具有积极效应[2]。有些建设性冲突类型甚至对联盟成员之间运转起到了良性作用。对于文化科技联盟知识转移的冲突,根据不同种类的冲突需要不同管理,适当利用冲突水平提高知识转移收益。因此,理解文化科技联盟知识转移不同种类的冲突对于联盟管理者适当引导和掌管不同种类冲突的发展很有必要,最后创造对于创新联盟成员之间知识转移有益的冲突环境。本文主要基于冲突的视角研究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分析,进而有助于提高联盟双方的知识转移水平。运用Matlab验证文化科技联盟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

1知识转移冲突的概念、特征和类型

Gilbert和Levine提出知识的创造与获取和知识转移融合一体时,知识转移的价值才会显现。Gilbert和Levine将知识转移划为5个阶段,即知识的提出、共享、对知识价值的评价、知识的传播以及采纳。Argote认为企业知识转移是一个组织的经验影响其他组织行动的过程,这样的组织有团队、部门或者企业[3]。国外学者Badaracco和Joseph LJr对于联盟成员之间的知识转移认为联盟管理是一个共享、刨造、学习以及控制知识的过程。其中国外学者Bernard LSimonin通过实例研究了知识的因果模糊(Causal Ambiguity)对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影响。其研究结果表明:文化差异、组织差异、知识隐性、复杂性以及先前经验显著作用于因果模糊,因果模糊与技术知识转移水平呈负相关。中国一些学者也对创新联盟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李钢(2006)在知识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具体哪些因素对联盟内部知识转移产生影响,最后得出相应的研究结论和理论框架[4]。胡厚玉,彭灿(2007)认为对知识转移的绩效产生直接和深远的影响因素是联盟中的知识转移效果与效率。蒋樟生,胡珑瑛(2010)通过研究表明:公司创新溢出效应与公司之间知识转移效率成正比,这一探索行为为创新联盟人员选择最优动态竞争合作关系和灵活的管理方法提供了良好的决策支持。龙凤珍、曹兴、秦耀华(2011)在对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的过程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技术联盟知识转移行为模型,并且对联盟合作伙伴的选择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并通过算例对完全信息和不完全信息情况下的选择方式和最有策略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张红兵(2012)的研究成果成为技术创新联盟知识管理的最新指导根据[5]。

12还有一些学者以冲突角度对知识转移进行了研究,大多学者认为在创新联盟成员知识分享过程中,当具有不同的知识类型的公司成员一起工作时,一种由于知识异质性而引起的冲突最有可能发生,他们称此种冲突为“知识冲突”[6]。知识异质性理论来源于团队成员特质差异理论,该理论最早由Pfeffer提出,其核心思想是研究团队成员因在价值取向、种族、性别、年龄这些方面的异质性而对组织绩效产生的影响[7]。基于知识异质性理论,在战略联盟成员的知识分享过程中,也就一定会发生因为知识异质性而引起的知识冲突,知识冲突主要体现为因为不同的知识结构而呈现的结构型知识冲突[8]。除了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发生知识冲突外,还有可能伴随发生文化冲突。不同国家、社会组织、企业以及个人的文化,由于在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下,他们生活习性、信仰、价值目标都有显著差异,而且时常认为自己的文化优秀,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这些员工在一起工作时,就不可避免发生竞争、反抗或者试图消灭对手的情况,所以联盟成员进行知识转移过程中,也会伴随着发生文化冲突。综上分析,创新联盟双方进行知识共享的时候,会产生两种类型冲突:即知识冲突和文化冲突。

2知识转移演化博弈支付矩阵

21模型假设及符号解释

文化科技联盟成员进行知识转移时,由于周围环境的很多不确定性,联盟知识转移具有动态性和演化性。联盟成员处于信息不对称的情境下,参加的联盟成员也并不一定具有完全的理性,彼此都不知道他方的策略方案选择和收益情况,开始时没有足够条件来选择最优方案[9]。所以,对有限理性的文化科技联盟知识转移冲突问题取用演化博弈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在对有关文献的查阅下,为突出研究重点,文章在满足以下7个假设条件的基础上构造知识转移战略模型并进行研究。

(1)在创新联盟知识转移中,存在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两类群体。联盟双方的策略方案组合都是{知识转移,非知识转移(知识保留)}。设文化企业是博弈1方,科技企业是博弈2方,双方选取“知识转移”方案的概率分别记为x和y,其中0≤x≤1,0≤y≤1,创新联盟主体在博弈的过程中会通过持续学习、比较、思考来改变自己的选择方案,从而演化至均衡策略。endprint

(2)当创新联盟的一方决定选择知识转移策略时,此时将会确定用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存量,因而向对方发生知识转移,Q1、Q2各自代表联盟双方投入的确定用于转移的知识存量,1,2分别表示文化产业和科技产业对于知识转移量的吸收因子。

(3)当创新联盟双方都选择“知识转移”策略时,其协同收益设为P,用λ1、λ2分别表示对文化企业和科技企业方进行协同收益分配系数,0≤λ1<1,那么文化企业进行知识分享的收益为λ1P,科技企业进行知识分享的收益为λ2P。当双方发生知识转移时,根据上述讨论与分析会发生文化冲突和知识冲突这两种类型的冲突,分别设文化差异度系数和知识结构差异度系数为w,k。文化冲突(Culture Conflict)是指文化科技创新联盟成员由于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由于某种抵触或对立状态所感受到的一种压力或者冲突,1998年外国学者Prusak和Davenport提出一个知识转移等式:转移=传播+吸收,这说明联盟成员双方的沟通和吸收对于知识转移的成功和知识转移绩效具有重要的作用[10]由于在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过程中发生文化冲突,双方均不认可彼此的文化,那么联盟双方之间的沟通变成一大难题,所以在沟通不顺畅的情况下,双方进行知识分享与吸收可能性就变得很小。所以文化冲突越大,也即文化差异越大[9],即本文假设文化冲突对知识转移的绩效产生负向的影响,即文化冲突对知识转移绩效有负效应。在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分享过程中,不相同的组织人员之间由于不一样的专业背景形成的结构型知识冲突,为不同组织人员站在他方的专业背景下查看所分享的知识提供了一个重新了解和学习的机会和平台,彼此都从对方的知识结构中汲取知识的养分,即知识的转移,以此实现整个联盟知识水平的提高,进一步通过联盟知识的创新来提升联盟成员的知识转移收益水平。由此,本文假设文化科技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知识分享中的结构型知识冲突对知识分享收益水平产生正向影响,即对知识分享收益具有正效应。所以对知识转移绩效的影响分别为-WP,KP,w>0,k>0。

(4)当创新联盟主体文化和科技方选择“非知识转移”方案时,非知识转移方就会因为知识转移方的知识转移溢出而得到投机收益,也称背叛收益,分别用E1、E2表示。

(5)C1、C2各自代表文化和科技方知识转移量投入的成本系数,为常数,且满足C1,C2>0。

(6)在创新联盟知识转移中,当创新联盟中的文化和科技企业一方选择“知识转移”策略或者“非知识转移”这一策略时,不管另一方选取什么方案,它们都一直处在彼此相互协作的战略联盟中,只不过选取“非知识转移”方不会投入知识转移的成本,但是最后还是能得到基本的战略效益,用π1,π2表示。

(7)在实际中,为了促进知识转移的效率和对能公平地对待采取“知识转移”策略的一方,对采用“非知识转移”策略的一方将进行惩罚。令β表示对采用“非知识转移”策略一方投入的惩罚因子,则βQ1,βQ2为惩罚额度。

4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冲突视角对文化科技创新联盟知识转移的动态演化行为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研究了创新联盟知识分享的动态协作状态和演化博弈,然后运用软件MATLAB对文化科技联盟知识分享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出了演化的稳定均衡状态。通过对文化科技创新战略联盟知识转移影响因素的分析,得到下面结论:知识冲突、协同收益分配系数、惩罚因子、协同收益对知识分享的演化具有正效应,文化冲突、知识分享量、知识分享成本系数、投机收益对知识分享的演化具有负效应。因此,从冲突视角来说,创新联盟双方进行知识转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利用知识冲突对知识转移的正效应和尽量避免文化冲突对知识转移的负效应,以使联盟成员在知识分享的过程中获得最大效应。如果投机效益小于知识分享方案的效益,那么联盟成员会采取知识分享方案,所以,构建良好的反馈机制和沟通机制对于降低知识分享的成本是很关键的一步;增大协同效益,减少投机效益,合理分配的协同效益都将促使战略联盟双方进行知识转移策略方案的选择;文化企业或科技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的大小不会影响双方进行知识分享策略的选取;同时建立适当的惩罚机制,减少投机主义和信息不对称行为,从而使战略联盟双方的知识转移意愿得以提升,以达到战略合作向稳定状态演化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震红,董俊武.战略联盟伙伴的冲突管理[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4,25(3):106-109.

[2]周青,王乃友,马香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冲突类型与影响因素的关联分析[J].科学学研究,2014,(3):473-480.

[3]Argote L,Ingram P,Levine J M,et al.Knowledge Transfer in Organizations:Learning from the Experience of Others[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2000,(5):1-8.

[4]张睿.技术联盟组织间知识转移过程和影响因素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

[5]张红兵.基于Wiki的技术联盟知识转移系统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76-82.

[6]张钢,倪旭东.组织中的知识冲突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106-110.

[7]Pfeffer J.Organizational demography[J].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1983,(5):299-357.

[8]易加斌.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冲突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7):101-107.

[9]薛克雷,潘郁,叶斌,等.产学研协同创新信任关系的演化博弈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14,34(21):11-16.

[10]陈莹莹.基于团队合作知识共享行为的博弈及稳定性分析[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14.

[11]夏维力,李晓歌.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的动态演化分析[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14,50(11):28-32.

[12]易加斌.跨国公司母子公司知识冲突、沟通与知识转移绩效关系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2.

(本文责任编辑:张丽娟)endprint

猜你喜欢
知识转移演化博弈冲突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三宜”“三不宜”化解师生冲突
公平关切下处理商与回收商博弈模型研究
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高管流动、关系人口学与跨企业战略学习
跨层次视角下项目社会资本对知识转移的影响
校企合作创新网络信任与知识转移的演化关系研究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