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刺激排便和刺激吸吮的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分析

2016-01-16 08:56周琳燕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胎龄早产儿肠道

周琳燕

(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 江苏 镇江 212000)

早产儿的胃肠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因此其肠道摄取营养的能力较弱,不能及时对营养物质进行消化吸收,这是导致其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根本原因[1]。临床医护人员应对这类患儿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以确保其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用刺激排便和刺激吸吮的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2012年12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90例存在喂养不耐受情况的早产儿,所有患儿均不存在肠道发育畸形,均未使用过促胃肠动力药物进行治疗,胎龄均在30~35周之间。我们将这90例患儿随机分为A组(45例)和B组(45例),两组患儿在性别、胎龄、日龄、体质量、开奶时间及Apgar评分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的比较

1.2 方法

两组早产儿出生后,均对其进行常规喂养。在此基础上,使用小剂量的红霉素为A组患儿进行治疗,采用刺激排便和刺激吸吮的方法为B组患儿进行治疗,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红霉素的用法及用量是:静脉滴注,5mg/kg体重/次,1次/天。刺激排便及刺激吸吮的方法是:①刺激排便:将石蜡油涂在12F2聚乙烯管的前端,一边将其插入患儿的肛门一边向管内注入10~15mL的开塞露,插入的深度以3~4cm为宜,每天1次,连续治疗3~7d。②刺激吸吮:在患儿饲奶间歇期,并且处于安静清醒的状态时,让其吸吮消毒无孔奶头,每天吸吮8~10次,每次吸吮8~10min。

1.3 观察指标

①恢复喂养耐受的时间。②恢复全肠道喂养的时间。③胃内容物的残留量。④住院时间。⑤腹胀症状消失的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B组患儿恢复喂养耐受的时间、恢复全肠道喂养的时间、胃内容物的残留量、住院时间及腹胀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胎龄在34周以上的新生儿才能有效地完成吞咽和吸吮动作,而胎龄低于34周,尤其是体重极低的早产儿,由于其胃肠道平滑肌发育不完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因此极易发生喂养不耐受的情况。这类患儿的临床表现主要有排便困难、腹胀、吃奶困难、呕吐等,可对其正常的生长和发育造成严重的影响[2-3]。刺激吸吮治疗能对患儿口腔黏膜的感觉神经进行良性的刺激,增强迷走神经的活性,提高胃的收缩力,扩张胃的容受性,降低生长抑素的水平,提高胰岛素、胃动素、胃泌素的水平,进而促进胃的排空。刺激排便治疗能促进患儿结肠的成熟,并激发排便反射,确保其排泄畅通。在上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早产儿胃肠营养的耐受性会得到增强,肠道营养100kcl/(kg·d)的时间得到缩短,体重和进奶量得到增加,鼻饲留置时间得到降低,这对其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完善具有重要作用,是从静脉营养尽快过渡到经口喂养的关键。此外,非营养性吸吮接近母乳喂养,能给予早产儿进行良性的生理刺激,使其更容易安静下来,避免苦恼、烦躁对能量的消耗,能有效促进体重的增长。相关研究指出[4],配合常规喂养,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能显著改善早产儿的喂养不耐受症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患儿恢复喂养耐受的时间、恢复全肠道喂养的时间、胃内容物的残留量、住院时间及腹胀症状消失的时间均明显短于A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用刺激排便和刺激吸吮的方法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李兴锋,马新爱.刺激排便及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临床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760-2760.

[2] 肖和贤,麦秋燕.应用综合治疗的干预措施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4):310-311.

[3] 穆春.早期微量肠内喂养联合静脉营养在早产儿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18):3553-3554.

[4] 赵宝春,张海燕,孙蔚等.两种人工刺激排便法对早产儿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34):98-98,99.

猜你喜欢
胎龄早产儿肠道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早产儿长途转诊的护理管理
晚期早产儿轻松哺喂全攻略
要从“肠”计划 肠道SPA三部曲
不同胎龄胎鼠脊髓源性神经干细胞特性比较
振幅整合脑电图监测不同胎龄早产儿宫外环境下脑发育的多中心观察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