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效果观察

2016-01-16 08:57梁建才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3期
关键词:复杂性患肢下肢

梁建才

(罗平县中医医院 云南 曲靖 655800)

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和交通事业逐渐壮大,各种坠落事件、道路交通事故造成的高能量骨折损伤事件急剧增多。在高能量骨折损伤中,较为常见的是下肢复杂性骨折事件。该病患者如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造成发生严重感染、终生残疾等严重后果。在临床上,对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难度较高。过去,临床上通常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但行该手术的患者易发生术后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效果显著,可减少该病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了探讨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我们对2013年2月~2015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下肢复杂性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3例。他们的年龄在15~6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0.28±6.25)岁。其中,有车祸致伤的患者15例,有机器绞伤的患者6例,有高处坠落致伤的患者7例,有爆炸致伤的患者5例,有挤压致伤的患者4例,有被砸致伤的患者3例。在这些患者中 ,有开放性骨折患者21例,闭合性骨折患者19例。所有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了自愿参加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进行手术前,我们对两组患者中的开放性骨折患者均进行了清创、抗感染等治疗。对两组患者中的闭合性骨折患者均进行了X光透视检查、CT三维成像检查。在此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进行治疗,具体的治疗方法是:首先,确定穿针的平面,在患者骨折部位的远端和近端分别将2个固定针平行穿入,然后在距离患者皮肤约1cm处放置支架。对骨片缺失的患者进行植骨治疗,对骨折片完整的患者进行螺钉或钢丝内固定治疗,并使用X光透视仪检查其骨折复位及对线是否无误。确定其骨折复位及对线无误后。在X光透视仪的辅助下,用多功能外固定器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复位固定,在进行骨折复位固定的过程中,应保证发生节段性骨折的腿骨其长轴连续性的完整,同时确保发生粉碎性骨折的所有腿骨骨块位于适当的位置。在对发生螺旋形和斜形分离型骨折的腿骨进行固定时,应注意加压的力度。根据观察组患者的骨愈合情况,在术后的15~17周,将外固定器摘除[1]。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体的手术方法是:使患者取仰卧位,对其进行根骨结节牵引和持续的硬膜外麻醉。在患者的小腿前侧做1手术切口,暴露其发生骨折的部位,清理骨折端的纤维组织和异物,确定复位平面。对患者的发生骨折的腿骨进行复位和整合,其骨折部位若发生塌陷,可用粗的克氏针对发生塌陷的部位进行复位。在手术过程中,注意保护患者的骨膜,尽量减少对骨膜的剥离。在X光透视仪的辅助下置入解剖型钢板,并用解剖型钢板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手术结束后,对两组患者均使用抗生素以预防其发生感染,同时,知道其进行功能锻炼。

1.3 疗效判定标准

①痊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患肢与健肢相比无缩短,对患者进行X 光透视检查的结果显示,其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良好,其关节功能正常。患者在行走时其腿部无疼痛感,其生活、工作能力正常。②有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患肢与健肢相比有所缩短,其患肢缩短的幅度<2cm,对患者进行X 光透视检查的结果显示,其骨折部位的复位情况正常,其关节功能轻微受限。患者在行走时其腿部有轻微疼痛感,其生活、工作能力基本正常。③无效:治疗结束后,患者的患肢与健肢相比明显缩短,其患肢缩短的幅度>2cm,对患者进行X 光透视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骨折部位的复位有误,其关节功能严重受限。患者在行走时其腿部有剧烈疼痛感或不能行走,其生活、工作能力不足[2]。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我们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n%)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下肢复杂性骨折的发生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过去,临床上通常采用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对该病患者进行治疗,但行该手术的患者易发生术后不良反应。有研究发现,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效果显著。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对骨折部位固定效果好的特点。使用该方法对下肢复杂性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小,可避免其骨折部位的血液循环受阻,从而保证了其下肢功能的充分恢复和皮肤的美观[3]。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5.0%,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未5.0%,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 90.0%,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30.0%。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研究的结果的证实,使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的效果显著,可降低此病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此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胡瑛. 骨外固定器治疗胫腓骨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J]. 当代医学,2012,09:79-80.

[2] 宋广瑛. 应用骨折复位外固定器治疗下肢复杂性骨折疗效观察[J]. 亚太传统医药,2010,11: 97-98.

[3] 李龙. 应用骨外固定器治疗四肢骨折48例临床观察[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14:50-51.

猜你喜欢
复杂性患肢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PFNA与DHS治疗股骨近端复杂性骨折的效果对比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简单性与复杂性的统一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应充分考虑医院管理的复杂性
直肠腔内超声和MRI在复杂性肛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