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效果分析

2016-01-16 02:30盛小丽倪升丽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期
关键词:穿刺针导丝消化道

盛小丽 倪升丽 宋 琳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放疗科 安徽 合肥 230011)

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需接受长期的化疗,因此,对其进行PICC置管能最大程度地保护其肠胃和血管,降低手术的难度,减轻其痛苦。由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皮下组织较为松散、血管隐藏较深,因此为其进行置管较为困难[1]。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分析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笔者进行了以下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近期我院收治的80例需接受PICC置管的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我们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和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18例,女性患者有22例,他们的年龄为53~75岁,其中患有胃癌的患者有19例,患有食管癌的患者有11例,患有肠癌的患者有10例;在治疗组4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有21例,女性患者有19例,他们的年龄为51~73岁,其中患有胃癌的患者有17例,患有食管癌的患者有13例,患有肠癌的患者有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仪器与材料 本次研究所使用的仪器与材料主要包括:实验用便携式血管超声仪、PICC穿刺包、PICC套件、无菌探头保护罩、MST套件、导管针套件及其它医学常规仪器。

1.2.2 操作方法

1.2.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方法为对照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具体的方法是:①备好穿刺套件,为患者选择合适的穿刺血管,然后对该部位进行消毒。②用套管针对血管进行穿刺,有血液回流后拔出穿刺针,引入导丝,进入扩皮器和导入鞘,然后进行扩皮操作。③完全进入血管后拔出导丝,移去扩皮器。④退出导入鞘,使用长宽均为1.5cm的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再使用透明胶布对导管进行固定。

1.2.2.2 治疗组 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为治疗组患者进行PICC置管,具体的方法是:①患者取平卧位,使用血管超声仪在患者的肘窝处选择适合接受置管的静脉,并对其进行标记。②测量穿刺点到右侧胸锁关节及第三肋间的距离、测量穿刺点以上10cm处的上臂围径。③执行护士应穿戴无菌衣物,架设无菌探头罩,然后根据患者的血管深度选择合适的导针器,并将其安装在超声探头的导针槽上。④穿刺前,护理人员应再次定位血管的位置,并将血管的影像固定在标记点的正中位置。⑤将穿刺针放入导针孔内,保持穿刺针的偏向角度,并固定好探头,切勿使其移动,然后在超声探头的引导下,向合适的方向、部位、深度缓缓进针。⑥刺入成功后,固定穿刺针位置不变,用左手固定住,用右手引导导丝放入穿刺针,当导丝进入血管之后,降低穿刺针角度,继续推动导丝深入,直到体外导丝长度大概在10cm-15cm,而后拔除穿刺针,在导丝右侧0.2cm处注射2%浓度的利多卡因,用扩皮刀于导丝上方切开皮肤0.2cm用以扩大穿刺点,导丝下垫无菌纱布。⑦最后扩张器沿着导丝放入,方向与血管流动方向一致,在分离扩张器,固定插管鞘的同时,匀速、缓慢放入PICC置管到需要的长度,用无菌纱布在鞘的尾部进行雅痞止血并固定[2]。⑧记录插管长度,必要时用X线摄片确定导管的位置并且记录。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感染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97.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100%,感染的发生率为0%;对照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为65%,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为67.5%,感染的发生率为20%。治疗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情见下表。

表 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的比较

3 讨论

近年来,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人数逐年增加。由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血管弹性较差、皮下组织较为松散、血管隐藏较深,为其进行置管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何提升PICC置管的成功率就显得十分重要。塞丁格技术源自一名瑞典的放射科医生发明的经皮穿刺的方法,而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则是在超声引导下用针头进行穿刺,进入血管后送入导丝,再拔出穿刺针或者套管,再用扩皮刀扩张穿刺点的皮肤,插管器烟导丝放入后拔出导丝和扩张器,最后置入PICC置管;传统的PICC置管盲穿法,套管针较粗,穿刺对皮肤、血管损害大、精准度差,而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置管法引导清晰可以,精准度高、穿刺时间短、危害小,更加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的塞丁格技术对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PICC置管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戚蕾,惠均武.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2012,14:226.

[2] 谢士芳,邓小岚.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老年患者PICC置管的应用体会[J]. 护士进修杂志,2011,01:81-82.

[3] 李莉,龚浩. B超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在肿瘤患者PICC置管中的应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0:766-767.

猜你喜欢
穿刺针导丝消化道
一种新型套管针用穿刺针的设计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驴常见消化道疾病的特点及治疗
超声引导动静脉内瘘经皮血管成形术(二)
——导丝概述及导丝通过病变技巧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改良后的清洗流程在髂骨穿刺针清洗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拐形可注水穿刺针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
Dieulafoy病变致消化道大出血的急救及护理
超声引导经皮穿刺导丝定位在乳腺隐匿性病灶切除中的应用
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方式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