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民工免费上浙大: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2016-01-18 03:23凤儿
金融经济 2016年1期
关键词:浙江大学务工人员总工会

凤儿

对在杭州西溪湿地工作的女工孙天达来说,当年名落孙山,未能考上本科,是她心里一辈子的遗憾,这份遗憾随着岁月演变,越来越重。2015年6月1日,杭州市总工会“民工上大学”活动启动,只要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含外来务工人员)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一旦被录取,他们将报销全部学费。这回,孙天达为了当年未圆的梦狠狠拼一次,她任命丈夫为“候补管家”,负责家里的全部大小事宜,而自己只一心复习读书,为梦想而战!2015年9月,和其他210位民工兄弟一起,孙天达幸运地被浙江大学录取。

艰难圆梦,只想再走进校园一次

孙天达197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考时,因为发挥失常,她未能考上本科,最终被哈尔滨学院师范专业录取。校园生活虽然美好,但没能考上自己理想的院校,却是孙天达最大的遗憾。

2002年7月,大专毕业后,孙天达独自一人来到浙江杭州打拼,在这里她认识了后来的丈夫,两人很快结婚生子,在杭州安家落户。2013年年底,孙天达顺利拿到导游证,成了一名导游。一开始,由于资历尚浅,她只能在景区做讲解员。几个月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她成了带队导游。2009年,孙天达升任杭州西溪湿地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导游部副经理。

然而,随着职位越来越高,孙天达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总想着有机会能再回到校园继续深造。跟丈夫说了此事后,丈夫很支持:“现在成人高考和自考都很方便,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行。”在丈夫的鼓励下,孙天达买来了不少专业书籍,在家里埋头苦学。哪知工作的繁忙,琐碎的家事,让她多次错失了机会。一次聊天中,她跟同事吴枚说起了自己的苦恼:“到了我们这个年纪,上有老下有小,牵绊太多,想再回到大学校园真的很难。”吴枚听后同样深有感触:“我也是专科学历,一直想参加成人高考拿个本科文凭,可我刚工作不久,工资不高,又是外地员工,每个月还要租房,花销很大,学费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等存下一些钱,我一定要拿个本科学历。”

2012年6月的一天上午,同事给孙天达送来一份文件,那是杭州市总工会刚下达的一份关于《资助千名农民工上大学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上面提到:凡是在杭州市工作,已签订劳动合同,加入工会组织,缴纳6个月以上社会保险,年龄在18至45周岁的农民工(包括外来务工者、专兼职工会干部),或是参加2012年全国成人高考、第一志愿填报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且被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正式录取的农民工学员(含外来务工人员、专兼职工会干部),均可作为资助对象。

符合条件的民工可以向所在单位工会提出申请,经主管产业工会,各区、县(市)总工会和各开发区(司、局)工会批准,并参加于每年10月中旬进行的全国成人高校统一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被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录取。在农民工学员录取入学时,先自行垫付全额学费,完成学业并取得文凭之后,再与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结算资助金。市级以上劳模将享受全额资助,区县和系统劳模(先进工作者)资助90%,市、区级技术能手、创新能手、职业技能带头人、工会优秀(先进)工作者资助80%,其他农民工资助70%。

这份文件让孙天达既兴奋又遗憾,兴奋的是,这样一来就会有更多的人走进大学校园,遗憾的是,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只能发放大专学历文凭,像自己这样希望拿到本科学历的工作者则不能通过这个办法圆梦。没想到,机会很快来了,2013年6月杭州市总工会再次启动了资助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的项目,这一次的申请条件与去年相同,由于去年报名情况的火爆,总工会把资助的名额扩大到了500名,加上区县级的资助名额,今年将有1000名以上的农民工得到免费上大学的机会,还增加了专升本项目。

吴枚兴高采烈地对孙天达说:“孙姐,这么好的机会,我们一起考。”孙天达心动了。但想要报考专升本并获得资助,必须先参加每年10月中旬举行的全国成人高校统一考试,或参加8月份由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组织的入学测试。恰好那段时间是孙天达最忙的时候,由于没时间多看书,很多知识点都未能啃透,为了不浪费一个名额,在报名前夕她只能忍痛放弃。丈夫劝她:“今年不行咱们明年再来,只要你不放弃,这学肯定能上。”孙天达点点头。此后,只要有时间,她就把以前的书本拿出来翻看,每天下了班不管多晚,她都会背一会儿英语,丈夫也成了她的“监考老师”,她会定期让丈夫抽查她的知识点,也从网上下载试卷自己做,时刻为重回大学校园做准备。

重新做个“学生,为梦想狠狠拼一次

2015年6月1日,“民工上大学”活动再次启动。相比前几年,今年有6所大学可供选择,专业设置更丰富。想要获得专科学历,除了可以报考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之外,还可以报考杭州师范大学、杭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而对于想要报考专升本的职工,除了华东理工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之外,孙天达最向往的浙江大学也在报考之列。孙天达再也按耐不住心中的激动,当即下定决心,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今年一定要考进浙大。

当晚,她跟家人宣布了这个决定。丈夫首先表态:“你安心学习,家里的事交给我,从现在开始你只需做到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孙天达拍拍丈夫肩膀:“希望你这个‘替补管家把家管好。”她在日记本上写道:“为了梦想,拼了!”

经过比较之后,孙天达选择了报考浙江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看见有那么多报名者,她心里清楚,要想考进浙大,绝对不是易事,绝对要付出比常人更多的心思和努力才行。吴枚主动找到孙天达:“孙姐,不懂的你就来问我,我给你当‘家教。”

从孙天达报名那刻起,“考浙大”就成了全家人最关心的话题。为了扫除妻子学习的障碍,丈夫付出了不少心思。

2015年7月,孙天达在家复习,孩子放暑假,在旁边一直闹腾个不停。眼前虽然放着书,但却看不进去,孙天达气坏了,冲孩子发火:“去边上玩去,再吵着妈妈,小心你的小屁股。”孩子调皮,故意跟妈妈唱反调:“我们老师说了,越是闹的地方,越能锻炼一个人的专注力,妈妈,我这是在帮你。”孙天达忙喊丈夫前来“江湖救急”。孩子被丈夫拎出去后,孙天达这才安静地看起了书。

很快,一个上午过去了,孙天达心里很好奇,家里咋一点声音也没有。她走出书房一看,丈夫跟孩子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两人的交流全靠手里的小本本。丈夫笑着说:“你看,为了不妨碍你学习,咱家都用上哑语了。”见爸爸开口说话了,孩子长吁了一口气:“妈妈你看,为了你能考上浙大,爸爸变着法的‘虐待我。”孙天达装作不予理会:“投诉无效,继续执行。”

之后,孙天达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每天晚上下了班先看一个小时的书,做一个小时的卷子。有时候太晚了,丈夫劝她:“明天早上早点起来看呗。”孙天达不同意,这次,她想为了自己的梦想搏一回,虽然有可能会失败,但在这之前,她必须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的入学测试定在2015年8月份,公司里很多有着大学梦的民工同事都十分珍惜这一次的机会,光是孙天达所在的部门就有十几位员工报了名。从前午休的时候,办公室里处处都是轻松的嬉闹声,而现在则是一片紧张的学习氛围,每个人都在静静地看书、做卷子。孙天达觉得自己仿佛又回到了青葱的学生时代,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竞争,这种感觉挺好。

2015年7月底,孙天达得到消息,为了帮助更多的外来务工人员考上理想的学校,浙江大学特意办了考前辅导班,并在西溪设立了校区。孙天达当即报了名。第一天,坐在陌生的教室里,听着老师讲课,孙天达心里有掩饰不住的激动,似乎一下子回到了许多年前。现在,她虽已快到中年,但初心始终未改。

很快,考试那天到了。丈夫早早地煮好了稀饭和鸡蛋,让她吃完再去,似乎比妻子还紧张。孙天达开玩笑道:“你让我吃鸡蛋,难道想要我考个大零蛋吗?这可不是一个好彩头。”丈夫听后急得把鸡蛋丢到了一边:“别吃鸡蛋吃包子,圆圆满满的多好,你忙了这么久,我们全家人都希望你能达成所愿。”孙天达劝丈夫别担心:“没事的,我已经想好了,如果今年没考上,明年继续考。”“你有这个心理准备就好,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第一批报考浙大的284位考生中,最终通过入学考试被录取的有210位。孙天达在入学测试中的成绩名列前茅,被浙江大学正式录取。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孙天达难以压抑心中的激动。丈夫特意下厨烧了一顿丰盛的佳肴。

2015年9月13日,杭州市总工会“资助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活动”,浙江大学学历教育班开学典礼在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报告厅举行,典礼上,孙天达作为西湖区总工会的学员代表上台发言。面对着台下210名优秀外来务工人员,孙天达的双眼中闪烁着和他们一样兴奋而自信的光芒。这些年的希冀和遗憾,都是为了这一刻。孙天达在台上激动地说:“我老家是哈尔滨的,这些年我一直生活在杭州,记得刚来的时候,当地话我听不懂,当地的饮食我也不习惯,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老想着回家。慢慢地,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可逢年过节的时候,依然想念远在东北的那个家,觉得大暖炕、贴饼子才最舒坦。说心里话,作为一个外乡人在这里,心总是悬着的,我想很多外出打工的兄弟心里都有这个想法,可是今天,我第一次觉得自己真正的把杭州当家了,在这里,我实现了我的梦想,我能再次回到大学校园,我想我跟很多民工兄弟的想法一样,我们都会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

千人圆梦,让女工体面地生活

在和孙天达一样上大学的职工中,1994年出生的凌晨尤其的引人注目。来自浙江省衢州市的凌晨今年7月份刚刚从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是这一批入学的职工中年龄最小的一位。实习期间,她在杭州安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找了一份文员工作,平时的工作内容就是在办公室里写报告、打印文件、核对考勤及下发通知。

2015年3月,凌晨在工作半年后进入公司的工会,没多久就得知了杭州市总工会资助千名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的消息。为了提升自己,凌晨决定报考浙江大学的英语专业。这个专业对凌晨现在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帮助,但英语一直是凌晨比较感兴趣的一门功课,另外她也想多学习一门语言,多掌握一项技能,为自己的未来寻求更好的发展。

2015年7月,凌晨找到公司负责人签名盖章,与另外几名同事一起完成了报名工作。8月份接受了浙江大学的考前辅导后,凌晨顺利地通过了入学考试,成为公司这次报名的员工中唯一一名通过考试的职员。

在拿到课本之后,凌晨开始一边学习一边工作。从前周末用来逛街的时间被她拿来看书、做题。以前下班后回到公司宿舍,凌晨一般会看看电视剧和娱乐节目,而现在她则有了更充实的活动。每晚凌晨都要登陆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平台,在线学习,看视频、听教程,白天工作的间隙她也不放过,中午匆匆吃完饭就回到办公室里巩固知识。

浙江大学设置了专门的论坛,供同学与老师互相交流,学生们有不懂的问题可以在论坛发帖,由老师们一一解答。凌晨的班里还有专门的微信群,有消息就在群里发布,同学间有问题也可以在群里互相探讨。凌晨的专业第一年要学习计算机、政治学、经济学、听力等多门课程,其中最让她犯难的则是日语。从未接触过日语的凌晨对这门功课毫无基础,不知从何入手,许多同学也面临着和她同样的困难。老师在得知同学们的问题后,积极应对,帮他们向学校申请了面授课程,并尽量安排在休息日上课,以免耽误他们平时的工作。面对老师的用心安排,凌晨十分感动,同时她自己也在努力学习。凌晨找到一位日语专业的朋友,请他帮忙指导,学习效率提高的很快。

接下来,还有1655名报名者,他们将通过全国成人考试、学校入学考试等,由所报考的学校择优录取。而对于这批已经被浙江大学录取的职工来说,并不是考上大学就可以松一口气,接下来的两年半,他们都要沉浸在紧张的学习中,和在学校时一样,必须要修满学分并通过期末考试,他们才能顺利拿到本科毕业证书。

接受资助的外来务工人员需要先自行垫付学费,在完成学业并获得毕业证书后,再填写报销审批表,经所在单位工会和区县(市)总工会、开发区(集聚区)总工会、产业工会等两级工会审核盖章,凭在杭州工作的有效劳动合同及所垫付学费的收据等相关材料,到杭州市工人业余大学按相应资助标准予以报销。在大学学习期间,这些由工会资助上大学的职工不能离开杭州市的工作单位,否则即视为自动放弃受助资格,毕业后不享受学费资助。

今年是杭州市总工会施行“资助优秀外来务工人员上大学”活动的第四个年头,至今已有2800人通过这项活动在大学就读,数以千计的外来务工人员通过这种方式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猜你喜欢
浙江大学务工人员总工会
西城区总工会第三届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 孙劲松当选区总工会副主席
云南:800多名务工人员乘“务工专列”外出就业
安徽:省总工会启动
浙江大学农业试验站简介
浙江大学作物科学研究所简介
诗歌专列送务工人员返乡过年
我国进城务工人员总量增至 28171万人
欢迎订阅《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La jeunesse chinoise d'aujourd'hui
广电媒体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关爱报道”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