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2016-01-20 19:46郭凤霞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技术

郭凤霞

摘 要:该文介绍了早春马铃薯套种玉米的种植模式及其栽培管理技术。主要包括:整地施肥、品种选用、种薯处理与催芽、播种技术要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早春地膜;马铃薯套种玉米;栽培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24-02

近年来,大羊镇把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作为镇域经济发展的重头戏,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探索地膜马铃薯套玉米种植模式及其栽培管理技术,给百姓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经过多年的摸索、实践与推广,其种植模式也走向了产业化、科学化。现将其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供种植户参考。

1 土地选择

当地土壤类型主要为壤土,土层较肥沃,通气透水,耐旱耐涝,抗逆性强,适耕期长,非常适宜种植马铃薯。

2 整地施足基肥

马铃薯主要根群分布在33cm深的土层中,生育期需肥量大,特别是作为商品性生产,在施肥标准上要以“有机肥为主,氮磷钾、微肥结合”的平衡施肥法。因此,在前茬作物收获后,要及时清除田间杂草等残落物,结合冬耕或春耕,每667m2可施腐熟的厩肥4 000kg,深耕后打磨平整,灌足水,经过低温晒垡,既保住墒情,又能增加土壤肥沃度。

3 品种选择

马铃薯套种宜选用株型直立、植株较矮的早熟或中熟品种,如脱毒早大白、东农303、泰山1号、克新1号、脱毒鲁引1号,用种量120kg/667m2;玉米选用先玉335、登海3号、农大3138等品种,用种量2~3kg。

4 种薯处理与催芽

4.1 晒种 为保证全苗,春季播种前30d将种薯置于温暖阳光下晒种3~4d,同时剔除病薯烂薯。为打破休眠,可将挑选出来的种薯浸在5mg/kg的赤霉素溶液中泡种5min捞出。

4.2 切块 切块要充分利用顶端优势,每块种薯保有1~2个芽眼,重量在25~35g左右,尽量保持薯块大小一致,每kg种薯可切50块左右;换块时,切刀用75%酒精或5%高锰酸钾溶液消毒。具体要求是:25g以下的薯块,仅切去脐尾部即可刺激发芽;25~50g的薯种,纵切2块;利用顶芽,生长势强;80~100g左右的薯块,可上下纵切4块;较大的薯块,先从尾部开始切,切到中上部,再十字纵切;大薯块也可以先上下纵切两半,然后分别从脐尾部芽眼依次切块。切完后晾晒4~8h,伤口明水晾干后收集催芽。

4.3 催芽 放在20℃的室内采用层积法催芽。方法是将湿沙摊成100cm宽、70cm厚,长度不限的催芽床,然后摊放一层薯种,覆一层湿沙,厚度以看不见切块为准,可摊放3~4层,最后在上面及四周盖湿沙7~8cm。待芽长到2cm左右时扒出,放在散光下晾晒,薯芽变绿变粗后即可播种。

5 播种技术要点

5.1 播种时间 适时播种对植株的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是取得高产的关键环节。因此,综合我们当地的气象条件与往年气温变化规律,一般按照当10cm土层温度达到13~15℃度时可播种,即在2月~3月上旬播种马铃薯,4月下旬播种玉米。

5.2 土壤药剂处理 种植前每亩用50%辛硫磷乳油150g兑水2 000g稀释后拌细土20kg,均匀撒播地面,可防治蝼蛄、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

5.3 种植模式 按照标准化、科学化种植模式,一般将种植带设置为120cm宽,其中取宽为90cm、长度不限的畦种植马铃薯,预留下的30cm种玉米,隔1个种植带播1行玉米。这种模式,便于套作玉米,也利于排灌。

5.4 科学施肥 覆膜栽培马铃薯一般不追肥,化肥在播种时一次性全部施入马铃薯畦中。结合平衡施肥原则,在翌春播种时,每亩施入马铃薯专用复合肥或硫酸钾复合肥50~75kg(多施钾肥有利于防止环腐病的发生)、硫酸锌1kg、硼砂0.5kg。

5.5 播种方法及密度 每畦按行距45cm,株距30cm的标准,用马铃薯专用机械开深沟双行种植马铃薯,将芽眼朝上,薯块切口朝下点播,沟深约15cm,栽完1畦,机械或人工覆土,厚度在3~4cm左右,然后将畦面整平,667m2栽4 500株左右;套种玉米时,用精播机在畦沟两侧按行距40cm、株距18cm的要求种植,深度约2cm,667m2栽5 500株左右。

5.6 喷施除草剂 种完1畦,喷施乙草胺或都尔等芽前除草剂,按每667m2用100mL药剂兑水50kg均匀喷于马铃薯畦上。

5.7 覆盖地膜 接着在土壤湿润的情况下,选用1m宽的地膜马上覆盖,使地膜平贴垄面,膜边用土压紧盖实,防止风大揭膜,以利保温。

6 田间管理

马铃薯管理原则是前促后控,早浇水,促幼苗早发,茁壮生长;玉米生长发育对肥水需求量大,其管理要点是肥水得当。

6.1 马铃薯破膜出苗期 播下20d左右幼苗陆续出土,及时检查,人工辅助破膜,促进苗齐、苗全、苗壮;出苗后到7-8片真叶前、温度低、生长慢、需水量少,应视墒情少灌水,促扎根,匍匐茎生长快。

6.2 马铃薯结薯期管理 马铃薯进入团棵期,薯块开始膨大,是需水的关键时期,要根据墒情及时适量浇水,地皮见干见湿为宜,土壤湿度保持在50%~60%之间;在结薯中期视情况隔5~7d浇1次水,但不能造成田间积水;到结薯后期,降低土壤湿度,以利于贮藏。

6.3 玉米与马铃薯共生期的管理 加强中耕除草,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30kg、复合肥25kg;灌浆期视天气情况浇水1次。

7 病虫害防治

7.1 马铃薯病虫害 病毒病、晚疫病、环腐病是当地马铃薯3大主要病害;虫害主要是瓢虫、蚜虫、茶黄螨。针对田间发病情况,除选用无毒种薯、抗病品种、加强栽培管理外,可采取一下药剂防治措施:

7.1.1 病毒病 在大面积生产中,发现中心病株立即拔除,并在其周围100m以内喷药,可选用20%病毒A500倍液或1.5%植病灵II号乳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7.1.2 晚疫病 马铃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在温度较低、湿度较大的条件下容易发生,春季较少发生。因此若发生,可用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叶子背面,每隔7~10d喷药1次,连喷2~3次。

7.1.3 环腐病 属于细菌性病害,种薯带菌传播。通过选用抗环腐品种、切刀注意消毒外,在大田生产中若发生,可用72%的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90%新植霉素4 000倍稀释液进行叶面喷雾防治。

7.1.4 瓢虫 抓住幼虫分散前的有利时机,用40%辛硫磷乳油1 000倍液、40%氧化乐果1 000倍液喷雾防治。7.1.5 蚜虫 喷雾杀蚜一般使用0.1%灭蚜松可湿性

2 500倍液、40%乐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或蚜力克1 000倍液交替使用防治。

7.1.6 茶黄螨 应抓住早期防治,可选用73%炔螨特乳油2 000倍稀释液或0.9%阿维菌素乳油4 000倍稀释液喷雾。以上药剂可轮流交替使用,7~10d喷药1次,连喷3~5次。采收前10d停止喷药。

7.2 玉米病虫害 病害主要是叶锈病,可于发病时每亩用20%粉绣宁可湿粉剂75g兑水45kg喷雾防治;虫害重点抓好钻心虫的防治,可在玉米心叶末期每亩用3%呋喃丹颗粒或1.5%辛硫磷颗粒0.5~1kg直接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进行防治。

8 收获

马铃薯收获前7~10d停止浇水,防止田间烂薯,不利于贮藏。本着抢市早收,增加效益的原则,5月中下旬前后选晴天采用机械或人工收获,收获期间防块茎损伤和暴晒雨林,667m2产量约3 000kg,6月中旬收获结束;玉米在8月上中旬完熟期收获,667m2产约610kg。收获结束后,及时清除田间残膜,以防造成田间污染。

参考文献

[1]徐文东,王陆美,潘嫦艳.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实用技术,2009(05):50.

[2]蒲国年.地膜马铃薯间作玉米复种大白菜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03):84-85.

[3]徐连明,刘泽暖,胡文财.早春马铃薯—夏玉米—秋白菜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21):90,94.

[4]王冬雪.马铃薯早春地膜覆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2007(11):45.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技术
阜阳市颍东区枣庄镇刘庄村蜜本南瓜种植项目申报书
无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术
大棚香椿的栽培管理技术张丽静
新时期李子栽培管理技术分析
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
基于园艺植物生长周期构建《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践教学
甜樱桃新品种晓文1号及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