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园艺植物生长周期构建《园艺植物栽培学》的实践教学

2016-08-23 06:03周浓李丽郭冬琴陈蓉
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7期
关键词:栽培管理技术岗位需求实践教学

周浓+李丽+郭冬琴+陈蓉

【摘要】园艺植物栽培学是园艺专业一门重要的面向就业实际需求的专业核心课程,具有较强的应用性和实践性。本教学团队根据现代园艺业的职业岗位需求,通过分析现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对园艺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两方面进行改革与实践,构建了基于园艺植物生长周期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体现了职业岗位群能力本位的规律,培养了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实践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

【关键词】园艺植物栽培学 园艺植物生长周期 栽培管理技术 岗位需求 实践教学

【基金项目】重庆三峡学院第七批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G150718)。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223-02

园艺植物栽培学主要研究果树、蔬菜、花卉等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是园艺栽培生产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极强、与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专业课[1]。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上仍沿袭“唯学习论”的学科本位模式,特别注重高等教育中的“系统性”和“学科性”,而忽略了高等教育的本质(职业性),违反了高等教育应面向就业岗位的能力本位规律,进而导致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严重脱节[2]。而实验(实践)教学是园艺植物栽培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是园艺植物的栽培管理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培养高素质实践应用型园艺专业人才的基础[1]。因此,用“现代农业”的理念提升园艺专业,遵循职业岗位群能力本位的规律,构建符合园艺植物栽培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对培养合格的高素质实践应用型园艺植物栽培人才有着重要作用。

1.《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缺乏生产技能连续性园艺 作物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连续性等特点,实际生产应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采取相应的栽培措施,通常在安排实验时集中在一个特定时间段内,从而学生在短期的实践锻炼无法对园艺植物的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后处理等生长发育、生产过程完全了解和掌握,导致实践教学安排缺乏岗位能力的培养目标,造成实践教学与岗位所需技能协调性较差。

1.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偏重“学科”性 园艺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的内容较为独立,大多采用农林院校种植类本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3]。受学科本位模式的影响,仅在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学时上简单变化,大多采用基础性实验和验证性实验、而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少见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少有针对性的园艺植物生产过程,难以适应现行园艺业生产的所需岗位能力。

1.3实践教学内容安排脱离园艺植物生长周期 园艺植物栽培生产具有极强的生长周期性和季节性,从而实践教学内容安排受到园艺植物生长周期的限制[3]。目前本科院校的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安排均为“短周期”的实验内容为主,仅仅开展栽培管理过程的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后处理等部分技术环节,导致学生掌握的实践技能要点较为零散,实践内容缺乏全面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由“专业技能”向“职业技能”的角色转换,缺乏“质”的变化,阻碍了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形成。

2.基于园艺植物生长周期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构建

2.1课程标准对接岗位需求,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内容 实践应用型人才以解决现状为目的,注重知识的科学有效性,因此在制订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标准时,应根据《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课程教学内容的要求,紧密结合本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结合园艺现代化、国际化进程,以满足岗位需求知识为基点的教学模块进行教学组织,在教学内容上根据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为此,我们邀请重庆瑞宝集团、重庆大山公司、重庆鼎荣公司、重庆同鑫现代农业等更多行业内龙头企业的技术骨干,与校内教学团队共同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发挥高等院校和行业企业不同的资源优势,将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高校教育与获取实践经验为主的企业教育有机融合,从而培养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高素质实践应用型人才[4-5]。根据园艺植物栽培的生产要求,对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准确定位,校企共同形成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根据园艺植物生长期来科学、合理的安排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毕业时获得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的同时,又能获得园艺师、花卉师等职业资格证书。

2.2工作任务遵循生长周期,突出岗位实践训练,设计实践教学内容 岗位能力的培养离不开相关专业课的实践教学,遵循园艺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循序渐进地安排园艺植物栽培学实践教学内容的典型工作任务(生产管理、科技创新、质量控制、市场销售等)[3]。因此,我们在每个教学班根据岗位需求设立生产部、科技部、市场部等,分工协作。结合区域特色产业的果树、蔬菜、花卉等栽培流程设计实践内容,让学生掌握栽培全过程,使学生全面掌握园艺植物栽培生产管理的知识。

2.3融合园艺植物生长周期,分步实施、循环化教学安排 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园艺专业的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选择范双喜、张玉星等主编的规划教材,采取基础操作型实验(如蔬菜的农业生物学分类、园艺植物开花结果习性的调查分析)、综合应用型实验(如园艺植物育苗营养土配制及床土消毒、主要蔬菜种子形态识别与种子质量鉴别、园艺植物的移植与定植等育苗实验)、设计创新型实验(如园艺植物设施环境调查与分析、园艺植物有机生态栽培基质配制与应用)[3]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目前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各个实验内容相互孤立,导致教学内容的连贯性脱节。为此,我们教学团队的做法是选择重庆地区的优势蔬菜品种甘蓝、豌豆、蚕豆等品种,完成从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质量评价等全程生产管理,实现实践教学内容与园艺植物物侯期变化紧密结合,保证了知识点的连贯性,进而建立系统、完整的知识体系。

3.实践教学内容建设的具体措施

3.1创新“双职双挂”,强化师资队伍的实践能力 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的保障,为此,本教学团队2015年开始开始与合作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开展“双职双挂”,教学团队先后派出1名教师到重庆康师傅集团进行技术挂职、1名教师到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委员会进行工作挂职,同时重庆市万州区农业委员会派相应技术员工到本教学教学团队进行工作挂职,从事实践教学工作、担任兼职教师。“双职双挂”工作的开展,提升了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师队伍的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3.2立足渝东北特色效益农业优势,建成高水平实践教学平台 本教学团队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有力地推动了本课程实践教学实习的开展。为充分利用渝东北特色效益农业的优势,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本行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和区域经济的发展需求,选择名优水果、高档蔬菜、观赏园艺、中药材、茶叶等内容进行,例证尽量玫瑰香橙、柠檬、猕猴桃、青脆李、食用菌、乌天麻、茶叶等优势产业,开展有特色的创新型实验项目,将成熟的科研成果(实践经验)运用在实践教学中,共同搭建学生见习就业平台,使高校的教学内容更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实现企业与地方高校的“零距离”对接,使培养的学生深受企事业单位的欢迎,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提供有力的保障。

3.3加强“任务驱动”实践教材建设 目前普通高等院校园艺专业的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选择范双喜、张玉星等主编的规划教材,现有规划教材的部分内容相对滞后于本地实际生产的现状和行业企业的岗位需求,导致实践教学内容差异较大。为此,本教学团队因地制宜,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实践教学,自编与之配套的实验(实践)教材,做到实践教学的开展有据可依。根据渝东北特色效益农业生产的发展趋势选取教学内容,以强化实践教学过程的岗位性为思路,构建“任务驱动”实践教学内容的教材,进而充分反映区域性的特色效益农业的新技术,通过生产项目的完成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园艺植物栽培特征及过程。

3.4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方法 《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是一门完整、系统的独立实验课程,改变了以往实验(实践)课的从属地位,给实践教学更大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学生实践创新技能方面的作用[5]。传统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以笔试考核为主,辅以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论文等)和平时考勤,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栽培管理能力。本教学团队采取以实际操作能力(效果)为主,辅以课堂讨论、理论考试和实验报告,突出符合“园艺植物生长期”特征的过程综合评定,将学生的理论知识、岗位技能、职业素养融入考核评定建设过程中,实行全过程考核,调动了学生对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习积极性。

4.总结

随着当今社会队园艺专业形成了新的人才取向,必然导致根据岗位需求的培养目标的转型,从而引导教学模式的变革。在重庆三峡学院推进转型发展的号角中,园艺专业的园艺植物栽培学课程从教学内容体系构建、实践实训、产学结合等方面入手,构建基于园艺植物生长期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强化了学生综合创新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达到了密切联系园艺生产、理论与实际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观光农业、社区农业、有机农业等园艺方面的应用性人才,实现了教学目标从“一般技术目标”转向“岗位就业目标”。

参考文献:

[1]祝海燕,张菲,梁国婷,等.“园艺植物栽培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实践[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3,15(6):43-45.

[2]刘印房.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内涵建设的导向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30(8):65-67.

[3]程磊,陈娜,郭伟娜,等.基于药用植物生长周期构建中草药栽培技术专业实践教学[J].滁州学院学报,2013,15(5):130-132.

[4]梁艳,姚东云,卢楠.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在生化工艺教学中的体现[J].微生物学通报,2012,39(8):1167-1170.

[5]刘素文,姜金仲.生产实习在食用菌栽培课程教学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4(4):234-235.

猜你喜欢
栽培管理技术岗位需求实践教学
淮南沿河滩区林茶间作无公害栽培技术
装备实践课程几种教学方法探析
厚皮甜瓜春季凉棚栽培技术
基于岗位需求的青年教师一体化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基于岗位需求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与分析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