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废旧农膜治理现状及对策

2016-01-23 14:20李锁钱陈杰新任怀义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2016年3期
关键词:平凉市农膜加工

李锁钱,陈杰新,任怀义,麻 勇

(平凉市植保植检站 平凉市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站,甘肃平凉 744000)

1 废旧农膜危害及回收利用现状

平凉市是典型的旱作雨养农业区,年均降雨量在300~500mm之间,雨量集中分布在7~9三个月份,冬春连旱,十年九旱是平凉市的基本农情。地膜覆盖技术既可以蓄水保墒,抵御干旱灾害,又可以提高地温,促进农作物生长发育,是旱区农业发展的关键措施,在稳定粮食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14年,全市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地膜覆盖面积达到20多万hm2,农膜使用量达到1.96万t,随着地膜覆盖技术特别是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废旧农膜残留问题也日益突出,每年产生的废旧农膜数量达1.2万t以上。平凉市地膜覆盖技术推广集中在旱塬、山台地,覆盖范围广,捡拾难度大,回收成本高,加之群众环境保护意识不强,治理工作跟不上,回收率相对较低,致使每年约有30%左右的废旧农膜残留在土壤中。这些废膜的产生直接影响到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废旧农膜长期残留土壤耕作层,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降低土壤肥力,影响肥效发挥和作物均衡生长,致使农作物产量和效益下降。废旧农膜降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毒物质污染地下水源,弃置于村居周围、田间地头、交通沿线、河渠沟道,既破坏农村环境,又形成二次污染。残留农膜与作物秸秆混杂,家禽误食后容易阻隔食道,影响消化吸收,长此以往,将会严重污染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影响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废旧农膜治理对策及成效

近年来,平凉市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作为促进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长期的重要工作来抓,采取行政推动,专项扶持,舆论引导等措施,使全市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上来。

2.1 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落实

市、县(区)政府均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牧、宣传、财政、环保、供销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政策调动、层层发动的合力。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切实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通知》、《关于集中治理残留废旧农膜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全面安排部署了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建立健全市上统揽、县(区)负责、乡镇组织、村组实施、企业参与、全民动手的废旧农膜监管回收长效工作机制,逐级靠实责任,层层推进落实。各县(区)制订了辖区内集中治理残留废旧农膜工作的实施意见,各级农牧部门加强了残留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的监督管理、调度安排和督促落实,引进推广新技术,抓好农民培训和咨询服务,确保残留废旧农膜治理工作取得实效,并把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纳入县(区)目标管理考核范围,健全工作问责机制,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2.2 合理规划布局,建立健全回收体系

根据平凉市旱作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按照“三扶原则”,即扶大、扶优、扶强原则,统筹安排,合理规划,新建或改扩建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企业17家,在重点乡镇、旱作农业示范区和方便群众捡拾缴售的地段设立废旧农膜回收屋,建立回收网站,主要村社建立子网点的回收模式。全市设立乡镇回收网站108个,辐射村社建立的回收网点390个,基本形成县上有加工企业回收生产、乡镇有回收网站、村级有回收点的网络化服务体系。

2.3 加大扶持力度,激发企业运营活力

从2010至2014年五年时间,我市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回收加工扶持补助资金3 085万元。其中,争取国家废旧农膜回收清洁生产补助资金2 675万元(2012年静宁县恒达公司747万、2013年庄浪县茂源废旧农膜回收加工有限责任公司1 028万元、2014年崆峒区金顺再生资源循环利用有限公司300万、灵台县森源废旧塑料回收加工有限责任公司和灵台县鑫隆塑料制品厂共同实施项目600万元);省级废旧农膜回收财政补助资金905万元;市级财政补助资金100万元;企业共投资建设和回收资金1 350多万元,回收加工废旧农膜31 500t,企业实现产能效益850万元,主要以初加工和深加工产值为主。全市根据地膜使用量,充分挖掘废旧农膜加工潜力,结合政策导向,采取招商引资、启动民资和多方融资相结合的办法,筛选扶持建办起了恒达、兴盛、鑫隆、森源等4家1 000t以上回收加工企业,改扩建永兴、金达等13家企业400t以上回收加工企业。对废旧农膜回收加工企业,在信贷、土地、税收等方面给予优先审批和优惠。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开发有市场竞争力的新型产品,加强技术改造,引进新型生产线,逐步提高深加工能力,生产塑料编织袋、地膜、管材及其他塑料制品。至2014年底,17家企业共回收加工废旧农膜3.2万t,棚膜2.3万t,其他废旧塑料包装制品回收加工2.56万t,回收利用率逐年提高。

2.4 强化舆论宣传,充分营造社会氛围

市、县(区)按照省农牧厅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的通知精神,制定下发了《平凉市农业环保体系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结合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农村清洁工程等项目,采取电视、网络、明白纸、手机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指导销售和使用厚度大于0.008mm地膜,农膜的回收利用宣传工作深入从学校,从娃娃抓起,形成人人爱护环境,人人捡拾废旧农膜的良好习惯,营造全社会宣传动员的新共识。全市各县(区)积极贯彻落实《甘肃省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条例》精神,制作了《条例》音像资料,印发宣传材料12 000份,出动宣传车辆,深入乡镇和村社,利用科技下乡和乡镇集市贸易日,广泛宣传使用超薄地膜和残留农膜对土壤和环境污染的危害性,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捡拾废旧地膜的积极性。

2.5 扎实开展专项治理,农膜残留现状明显改观

市、县(区)加强源头防控,加大督查力度,开展专项整治。每年春秋两季对农用地膜生产、销售、使用和回收利用组织开展专项治理行动。针对残留废旧农膜易随风飘散的实际,进一步细化措施,明确责任区域,扩大捡拾范围,以农田治理为重点,加大田埂地头、交通沿线、村庄周围、河边沟岔、树枝树梢等视觉区域残留农膜的捡拾与回收力度。同时,各县(区)农牧局积极联合工商、质监等相关部门,从加强源头防控入手,加强督导检查,严禁加工企业生产厚度小于0.008mm的超薄地膜,禁止销售和使用厚度小于0.008mm、耐候期小于12个月的农用地膜。加强市场监管,严格市场准入,严禁超薄地膜进入农资市场流通,杜绝超薄地膜的生产使用,以降低农田残膜的捡拾回收难度,从源头上减少残留地膜的污染。

全市各县(区)积极开展了整建制示范片区创建活动,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强化工作督导,狠抓措施落实,实行整乡推进,全面提升了治理效果。2014年,全市农膜使用量19 628t,回收利用14 883t,回收利用率达75.77%,较2013年提高3.77个百分点。回收利用棚膜3 877.7t,回收率达到100%。经过全市各级农牧部门的共同努力,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白色污染”得到有效遏制。

[1] 田进.平凉市庄浪县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现状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4,(8):32-33.

[2] 高焕荣.浅谈平凉市废旧农膜的回收及加工利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3,(2):171.

猜你喜欢
平凉市农膜加工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对策
全国农膜回收率年底前达到80%以上
马瑜婕作品
马瑜婕作品
扶贫扶智 点亮希望——平凉市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纪实
甘肃省平凉市检察院依法对魏兴刚决定逮捕
复杂三维微细加工技术创新与研究
选购农膜时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