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统色彩词“硬红”的探索与应用

2016-01-23 02:38罗玉婷
流行色 2015年12期

罗玉婷

摘要:

中国红,是能够代表中国的颜色之一,中国人尚红是众所周知的。中国传统的红,种类繁多,染色技法各异。硬红,作为一种浓郁的红色,具有极大的魅力。本文通过对历史和现代文献的搜索,探讨硬红这一传统色彩的真实面貌。

Abstract:

China red, is made to represent the color of China, Chinese people like red is well-known.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red, is most diverse around,and have many Staining methods. "Ying Hong", as a rich red, have great charm. In this paper, with the search of the history and modern literature, explore the really the face of "Ying Hong" in this traditional.

中国自明清时代,开始了“尚红”的风尚,并一直影响着中国当代的审美。中国红,已经走出中国,成为最代表中国的色彩,在中国传统色彩中,红色有很多种,用到的染料也大有不同,染布的时间与次数也都决定了色彩的深浅与浓淡。

“尚红”的风尚自元代统治的终结,就开始体现出来了。元代,少数民族统治中原时期,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的时期,但也是汉人最不得志的时期,知识分子不受重视,只能在戏曲领域发挥才能,所以在元代,此话本与戏曲领域得到了发展。而在服饰方面,由于平民只能穿褐色的衣服,“红色色谱不过九种,而褐色却达到20余种”

关键词:硬红,尚红,传统色彩,传统染色

一、色彩名的由来

1.首饰方面

硬红在词典中的解释为:红宝石,硬玉,莫氏硬度7.5-7,属于中档宝石。主要用来制作耳坠子。清代赵翼的《粤滇杂记》中记载“宝石有红蓝诸色,据云其中映红与映蓝最为珍贵。”可见,硬红又名映红,在古代,是红宝石中,比较珍贵的一种”。在《红楼梦》中,有对硬红的描写:“宝玉只穿着大红棉纱小袄子,下面绿绫弹墨袷裤,散着裤脚,倚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和芳官两个先划拳。当时芳官满口嚷热,只穿着一件玉色红青酡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束着一条柳绿汗巾,底下水红撒花夹裤,也散着裤腿。头上眉额编着一圈小辫,总归至顶心,结一根鹅卵粗细的总辫,拖在脑后。右耳眼内只塞着米粒大小的一个小玉塞子,左耳上单带着一个白果大小的硬红镶金大坠子,越显的面如满月犹白,眼如秋水还清。引的众人笑说:“他两个倒象是双生的弟兄两个。”在这段描写当中,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尚红风尚。描写的主角宝玉与芳官穿了大红棉纱小袄,倚着玉色枕头,玉色红青酡三色缎子斗的水田小夹袄,水红撒花夹裤……红色词出现的频率之高,可见一斑。“硬红镶金大坠子”为芳官的耳饰,衬得肤色比满月还白。清代文康的《儿女英雄传》中,也有记载:“当下张姑娘便尊着公婆的指示,给她梳了个蟠龙宝髻,髻顶上带上朵云宝盖,髻尾后安上缨络莲地,髻面上盖上镶珠嵌宝过梁儿,两旁插上七星流苏,关上珍珠对挑,后是同心如意,前是富贵荣花,耳上两个硬红宝石坠子……”文康的《侠女奇缘》中,也有:“只见她生得两条春山含翠的柳叶眉,一双秋水无尘的杏子眼,鼻如悬胆,唇似丹朱,莲脸生波,桃腮带靥,耳边旁带着两个硬红坠子,越显得红白分明。”综上,可以看出,硬红这种红宝石,是宝石中比较高级,适合做耳饰的一种。

为搞清楚硬红宝石的颜色,笔者到故宫的珍宝馆找到了清代后宫的硬红镶金步摇。同时,清代的顶戴上除了红珊瑚外,也有用红宝石的,朝珠上也串有红宝石。在首饰方面,主要用到的就如清代的小说话本中一样,为硬红镶金的坠子。红宝石颜色很多,主要有红色,玫瑰红,石榴红,水红,粉红,紫红等,以缅甸出产的“鸽血红”最为名贵,即“映红”。在故宫的珍宝馆,看到的大多为紫红或绛红,而镶金也已经变暗,这大概是由于时间的流逝在清代文物上的痕迹。从清代的小说传记中,可以看出,里面的“硬红镶金”为一种浓艳,明亮的红,与肤色交相辉映。

2.服装方面

穿硬衣,是汉族婚娶习俗,流行于陕西横山县。迎娶日,新娘须穿着硬衣,即身穿红衣、红裤,头戴红盖头,脚穿毛袜或毡袜,腰系红带,胸前挂铜镜。当地认为这样可以避邪。解放后,此俗已废。这也是中国礼服文化的代表,红色的婚礼服,是中国的礼服文化。

3.其他方面

(紫砂壶)“张虹所藏时大彬壶,底镌叶硬红霜绿,花肥向日红。”老舍小说《文博士》中,有写到:“客厅内的陈设很复杂,各式摆设,混杂在一处,硬青硬红的不调和……那油红油红的一两件竹器代表着南方的文化……唐家是南方迁来的……”

4.总结

从各方面的出处来看,“硬红”并非一种特定的红,而是指一种浓郁的红色。色谱中的“退红”,不是一种确切的色名,而是相比大红色而言的一个色域范围内的浅淡的红色系,如桃红、银红、水红等,对“退红”这一命名的解释有文献记载:“唐世,染色,日退红,唐诗,香注小熏笼,诏州新退红,与褪同谓浅红也,半新半就日褪”,准确表达了这一色域颜色的特点。那么,硬红应该也是这种类型的色彩词,是深红这一类:色彩浓郁,饱和度高的色彩。

二、染色

在中国古代,可染红色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矿物染料和植物染料。矿物染料有:朱砂,赭石,银朱等,植物染料主要有:苏木,茜草,红花,朱槿,冬青,海棠等。在这些植物中,应用最广泛的是茜草和红花。茜草在古籍中就有记载,《尔雅》中释义“茹藘,茅蒐”。《诗经》:“东门之墠,茹藘在阪”、“缟衣茹藘,聊可与娱”。《周礼》中记载了:“蓝以染青,蒨以染赤。”,《汉宫仪》中记载:“御园出茜,可以染绛。”《本草纲目》记载:茜草又称“染绊草”(宏景日)“此即今染绛茜草也”。(保升日)“染绊草叶似枣叶,头尖下阔,可以染绛”。汉代出土的织物,确定为茜草并明矾媒染,确定了汉朝就能够运用媒染剂和茜草进行红色染色了。红花又名红蓝花,是中国染红的重要植物。王祯所撰的《农书》载:“红花,一名‘黄蓝,叶颇似蓝,故有‘蓝名。生于西域,张骞所得。《博物志》中有记载:“一名红蓝,一名黄蓝,以其花似蓝也。今处处有之,色红黄,叶绿有刺,夏开花,花下有棣,花出棣上,棣中结实,大如小豆。”但由于现金红花较为珍贵,不适合大批量的染织,最常用,最方便的,则是苏木。《本草纲目》中记载:“红蓝花即红花也,其花攀干,以染真红,又作胭脂”。《布经》中,大红用到红花的配方:“川红花二百斤,姜黄十两,乌梅十五斤,生破灰七斗。”《本草纲目》中记载:“南岛有苏方国,其地产此木,故名。”“苏枋木:……其木,人用染绛色,煎汁忌铁器,则色黯。”晋代嵇含的《南方草木状》中,提到了苏木的成色,与水和实践有关:“渍以庾岭之水,则色愈深。”《天工开物》中载“木红色用苏木煎水,入明矾、桔子。”苏木可以套染,媒染,直接染,应用的范围目前最为广泛,所染色也多。清代的《布经》中,就提到了京红,藕荷,玫瑰紫等的染色,都用到了苏木。本文主要讲红色,则只以京东为例:“南棓八斤、苏木六十斤、白从三斤、广灰半斤。”《本草纲目》中还记载了“橉木……白余灰入染家用,木入染绛用”“冬青,其叶堪染绯。”等等。在“中国传统染色的课程上,主要通过对苏木的染色,媒染,套染方法进行了学习,可以用多种方法染出浓郁的红色。

三、硬红在设计中的应用

经过调查与研究,推测硬红为一种比较浓郁的红色,包含的范围较广,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颜色为红宝石中的极品“鸽血红”。硬红的颜色与2015年的流行色宝石红颜色相近,浓艳而高贵深邃,红的深沉,红的浓艳,红的光芒四射。

北京国染馆的“中国传统染色”课程中,黄荣华老师染的枫叶绵羊围巾(羊毛),采用了苏木,小叶紫檀,朱砂的搭配,所染出来的颜色最能够代表硬红,是中国色彩走向世界的代表作品。在当今的设计中,如何在传统元素,技法,色彩的应用上,能够适应当今的时代需求,既古典又时尚,是“借古”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庞朴《阴阳五行探源》.中国社会科学.1984 (3)

2.周艺《说文解字中的阴阳五行说》.中国民族学院学报.1989 (2)

3.王文娟《论儒家色彩观》.美术观察.2004(10)

4.周跃西《五色审美的发展历程及相关假象》.艺术探索.2003(5)

5.邓焱《中国五色观及其现代发展》.文化心旅

6.王玉《五行五色说与中国传统色彩探究》.美术时空

7.张杰,张伟《“五行说”传统色彩观的传承与发展》河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