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ERM模式加强心血管内科医疗风险管理

2016-01-24 11:42王娟王爱华吴鸿雁李俊峡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王娟,王爱华,吴鸿雁,李俊峡

运用ERM模式加强心血管内科医疗风险管理

王娟1,王爱华1,吴鸿雁2,李俊峡3

医疗风险是指临床诊断、治疗或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结局出现的机会,贯穿于疾病诊断、治疗与康复的全过程[1]。医疗机构各科室纠纷分布情况显示,外科医疗纠纷发生率高于内科,内科纠纷发生率心内科居首位。这与心内科诊断治疗手段“外科化”相关[2]。本文借鉴企业风险管理(ERM)模式,提出心血管内科医疗风险的新思路及方法。

1 ERM理论的概念

ERM是对企业内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衡量、分析、评价并采取及时有效的方法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以实现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其优势为将风险管理流程化、制度化,注重早期识别、衡量,以“筹备工作”为重点,全程跟踪分析、评价,既有涵盖单元整体风险管理,又体现患者个体风险管理,与医疗行为特点密切融合。

2 心血管内科风险管理思路

2.1心血管内科风险管理原则 包括:全员参与、贯穿全程、整体与个体化结合、动态变化。科室医疗风险管理贯穿于每一个医疗护理流程,只有全员参与,树立风险防范意识,落实各项诊疗常规,规避医疗风险。医疗风险管理贯穿患者就诊、检查、治疗、随访的整个过程,缺一不可,具有延续性、完善性、全面性的特点。它既兼顾整体流程的合理、缜密、规范,又体现了每一例患者的个体化。同时不断与医疗新技术、新业务,门诊入院量等变化趋于动态平衡,才能确保患者在诊疗过程中的安全。

2.2心血管内科风险管理体系构建

2.2.1组织结构 成立科室医疗风险管理小组,科室主任为科室医疗风险的第一负责人。小组成员为医护技专业的骨干,定期召开小组例会,评价分析医疗风险,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监督实施,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本专业医疗风险、医患沟通及法律法规培训。

2.2.2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定期规范《心血管疾病诊疗指南》,建立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肌病、高脂血症等核心病种的临床路径管理,完善心肌梗死溶栓窗口期抢救绿色通道流程,建立急性心力衰竭、高血压合并动脉夹层、高钾血症等危重疾病的处置流程,落实医疗不良事件上报制度,建立出院患者随访制度,完善医疗风险应急预案。

2.3心血管内科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小组针对本专业疾病核心病种、手术病种、医疗新技术新业务,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及时开展疑难病例、死亡病例讨论。将发生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出现并发症、死亡、发生投诉的患者作为风险评估的重点对象,及时向医政管理部门上报不良事件。

2.4心血管内科风险分析 其成因主要由医患双方及社会因素等综合造成。医方因素:医患沟通不畅,医生与患者对疾病及诊疗的理解重合度较低,导致其依从性差,疾病转归不理想;诊疗操作技术粗疏;知情告知不充分;对合并心理障碍的患者未能鉴别,未给予有效干预;护理工作不到位等。患方因素:患方存在过度维权意识,对治疗期望值过高,利用互联网检索诊疗相关知识,自我认知;缺乏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及信任,导致医务人员出现谨慎保守的诊疗原则。社会因素:医疗费用自付比例高,患者就医负担重;社会舆论对医疗纠纷的导向错误,患者缺少引导就医的有效信息等。

3 心血管内科风险管理方法

3.1加强风险意识 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安全风险意识,持续改进医疗质量是实现医疗安全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抗风险能力的有效方法[3]。科学提高风险意识,认真履行各项风险管理制度及规定,杜绝简化流程的侥幸心理。提高职业化医患沟通能力,规避因沟通不畅导致纠纷。

3.2规范随访 跟踪了解患者对诊疗的反馈,重视患者意见及投诉,不断修正各项医疗流程,改进细节。

3.3加强专业风险管理培训 医生不仅诊疗技术熟练,更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了解医事法学的基础知识,熟悉本科室风险管理体系,才能在突发医疗风险时,安全及时应对。

3.4加强病历管理 病历是医务人员对患者病情认识和处理意见的主要载体[4],体现其诊疗处置和医学逻辑推断思路,是医疗纠纷案件最重要也往往是唯一的证据。严谨的病历文书,缜密的诊疗思维,对医疗风险的防范起到重要作用。

3.5注重双心模式 心血管疾病或以“心血管疾病症状为主诉的就诊患者”往往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这类人群中约40%为情绪障碍如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等[5],但在综合医院门诊医生对躯体化障碍的鉴别率不高,导致患者出现反复就医无果,射频消融后复发等情况。注重双心模式,提高诊疗质量,从源头上确保医疗安全。

[1] 孙纽云,王莉,周军,等. 美英加澳和中国台湾地区医疗风险管理机构,法规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2):117-24.

[2] 王娟,刘晓艳,易蕊,等. 心血管内科常见纠纷成因及对策[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5,10(5):721-2.

[3] Elie MF,Charles G,Pamela F,et al. Medical malpractice reform:exploring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ement[J]. Connecticut Medicine,2014,78(1):41-5.

[4] 吕九红. 医疗纠纷中篡改病历之法律界定及效力分析[J]. 赣南医学院学报,2015,35(5):820-1

[5] 王娟,易蕊,谭琛,等. 心脏射频消融术前军队患者的心理状况分析[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4(5)388-90.

本文编辑:孙竹

R541

A

1674-4055(2016)09-1152-01

1100700 北京,陆军总医院医务部;2100700 北京,陆军总医院妇产科;3100700 北京,陆军总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李俊峡,E-mail:18600090805@163.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6.09.45

猜你喜欢
内科心血管风险管理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内转科型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对企业合规风险管理的思考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