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陆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

2016-01-25 05:55周永红郭瑞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心神酸枣仁安神

韩 萍,周永红,史 蕊,郭瑞友



·经验交流·

王新陆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

韩 萍1,周永红2,史 蕊1,郭瑞友1

心律失常;王新陆;临证经验;心悸

心律失常是临床常见病之一,是指心搏频率、节律以及冲动传导等任何一项异常,可分为快速性(如早搏和心动过速等)和缓慢性(如传导阻滞等)心律失常,属于中医学“心悸”“怔忡”的范畴,严重者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生命[1]。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肌病、风湿性心瓣膜病为多见,但随着现代疾病病因学的改变,精神因素影响、生活节奏加快及生活方式改变等导致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发病率日渐攀升,病人伴发或以心律失常为主要病证者也不少见[2]。

王新陆教授,系山东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师从中医名家徐国仟先生,并受业于当代名医周凤梧、李克绍等。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医术精湛,尤其擅长内科杂病和疑难病的诊治。笔者有幸忝入门墙,感受颇深,兹将王新陆教授治疗心律失常经验整理介绍如下。

1 病因病机

王新陆教授认为,现代疾病的三大主要致病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精神心理因素、环境污染[3]。心悸的病因也不外乎以上三点,不良生活习惯主要包括饮食习惯不良、运动量减少、纵欲过度、思虑无常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嗜食膏粱厚味、煎炸炙煿,以车代步,缺乏必要的运动,导致内生痰热,气血阻滞,日久则致脑浊血浊,可蕴热化火生痰,亦可损伤脾胃,脾失健运,水湿停留,聚而成痰,痰火扰动心神而发病;情志刺激、生活压力、境遇人事等精神心理因素致病的关键在于逆乱气机,扰乱脑神,脑之元神逆乱下及脏腑,导致脏腑之气逆乱,而出现各种病变;平素心虚胆怯,突遇惊恐,或长期忧思不解,心气郁结,化火生痰,痰火扰心,心神动摇,不能自主,故致心悸;本脏已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痹阻心脉,心失所养也可发生心悸。禀赋不足,素体虚弱,或久病失养,劳欲过度,均引起气血阴阳亏虚,以致心神失养,发为心悸。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新的致病因素,有害物质严重污染了大气、水源、土壤、动植物,污染物质通过各种途径沉积体内,侵蚀日久,血液成分发生改变而失去其清纯状态。血浊失荣,污脑浊神,则脑主神明功能不能正常发挥,下及于心,而致心悸。具体来说,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是心脏亏虚、血脉瘀滞、瘀而化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病因病机则为心脾肾阳气亏虚,寒湿、痰饮、瘀血之邪阻滞心脉,心脉瘀阻流通不畅。

总之,心律失常以虚证居多,也可由虚致实,导致虚实夹杂,本虚是致病之根,是主要矛盾,心神不宁或失养是发病的关键。因此不论是气血阴阳的亏损,还是痰浊、瘀血、水饮、气滞,均因扰动心神或心失所养而导致心神不宁,继而发生心律失常。由此可见,发病关键在于心神的状态,心神安,心脉调,则不病;心神乱,脉不调,则发病。

2 遣方用药,独具匠心

正因为养心安神在心律失常治疗中显得尤为重要,王新陆教授采取辨病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心律失常时遣以养心安神药物作为基本方:炒酸枣仁30 g,甘松9 g,苦参9 g,丹参15 g,党参15 g,元参10 g,红参(单包) 6 g,五味子15 g,白茅根30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赤芍15 g,红花10 g,当归10 g,茯苓15 g,黄连10 g。方中甘松辛、甘、温,归脾、胃经,其温而不热,甘而不滞,其气芳香,能开脾郁,其性温通,能行气止痛。红参味甘微苦性平,能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凡气血津液不足之症皆可应用。《本草纲目》记载红参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益智,久服轻身延年”功效。苦参味苦、性寒,清热燥湿、安神,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党参味甘、平,入脑、脾、肺,补中益气,养脑安神,用于脑、脾、肺等脏气不足证。丹参味苦、微寒,入脑、心、肝,活血化瘀,养血安神。《滇南本草》曰:“补心定志,安神宁心,治健忘怔忡,惊悸不寐”。元参味甘、苦、寒,入脑、胃、肾,清热凉脑,滋阴生津,用治热邪入血扰乱脑神虚烦等症。《医学启源》曰:“治心烦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小便不利”。炒酸枣仁味酸甘性平,入心、肝经,《本草汇言》言其:“养气安神,荣筋养髓,和胃运脾”。可见酸枣仁为养心宁神之要药;五味子味酸,性温,入心、肺、肾三经,《神农本草经》载:“主益气,咳逆上气,劳伤羸瘦,补不足,强阴,益男子精”。又能养五脏宁心神。酸枣仁、五味子是养心之圣药,又有宁心之功,二者配伍乃标本兼治,共收养心安神之效。生龙骨为重镇之品,主入心、肝二经,《名医别录》言其能“疗心腹烦满……伏气在心下不得喘息……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生牡蛎为肝、肾血分药,《本草纲目》载可“化痰软坚,清热除湿,止心脾气痛”,且有重镇安神之功;黄连味大苦,气大寒,气味俱厚,可升可降,阴中阳也,最善入心经,为心引经之要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酸枣仁、黄连有显著的抗心律失常及对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的保护作用。本方组成既注重养心益肺安五脏以治其本,又兼顾健脾和胃逐痰以治其标,更能安心神、消心悸,治其发病之关键。诸药合用,共奏清心补脑、化浊安神之效。

临床之时,常以上方为基础,随证化裁治疗各种心律失常。若合并有冠心病,兼有心中动悸,动则益甚等心气不足证者,加党参、沙参、黄芪等补益心气;伴心前区疼痛明显者,加丹参、川芎、红花、桃仁、水蛭粉等活血通脉;阴虚有瘀热者,加丹参、赤芍药、生地黄等清热祛瘀;气滞心胸者,加炒香附、柴胡等理气止痛;心中惕惕不安,胆怯恐惧明显者,加珍珠母重镇安神;虚烦失眠,加珍珠母、合欢皮、夜交藤以清心除烦;痰热壅盛者,合用黄连温胆汤清热化痰;大便秘结或通而不畅者,加全瓜篓、桃仁、何首乌等润肠通便;心阳不振,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无力者,加炙附子、桂枝振奋心阳。

3 独创援药理论

王新陆教授在临床诊治过程中,还常常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使用援药来治疗心律失常。王新陆老师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中药有非常确切的药理作用,配伍到处方中,能明显提高疗效,改善实验室检查指标,但又无法用传统的中药理论来解释,于是提出了“援药”的概念[4]。认为援药是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可直接作用于靶器官,对主病、主因、主症有明确治疗作用的药物,例如甘松含有甘松新酮、缬草萜酮、甘松酮等倍半萜类,以及环烯醚萜化合物和齐墩果酸、熊果酸等三萜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甘松可显著减慢心率。苦参含有苦参碱、氧化苦参碱、槐定碱等多种生物碱,现代药理研究证实苦参可使心率减慢,抑制心律失常,延长P-R和Q-T间期,并有明显的抗柯萨奇病毒作用[4]。可用苦参、甘松、郁金、山豆根、珍珠母、青皮等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用炙附子、桂枝、麻黄、细辛等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如合并有高脂血症者常加荷叶、泽泻、玉米须;合并有冠心病者常加黄芪、丹参、鸡血藤、水蛭、地龙等;合并高血压者加菊花、钩藤、草决明、石决明、桑寄生、炒杜仲、黄芩等。

此外,王新陆教授还自制偏方治疗心律失常,取得了不错的疗效,如猪心一具去油及血,白胡椒若干粒(一岁一粒)、黄芪15 g,红花10 g,甘松10 g,纱布包,微火,适量水,将猪心煮烂后喝汤食肉[2]。

4 验案举例

病人,女,30岁,2005年9月20日初诊。病人1周来因劳累导致阵发性心悸、胸闷,未经治疗,近2 d加重,伴乏力、头晕目眩,心烦少寐,恶心,纳差。发病前1周,病人感咽部疼痛,但无发热。舌暗淡,苔薄黄,脉细数。心电图示频发室性早搏(二联律),ST-T异常。诊断:心悸(病毒性心肌炎)。辨证为气阴两虚,心神不宁。治以益气养阴,镇心安神。处方:炒酸枣仁30 g,五味子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黄连6 g,党参25 g,沙参15 g,丹参30 g,全瓜蒌15 g,桃仁9 g,菊花15 g,钩藤10 g(后入),珍珠母30 g,合欢皮9 g,甘松9 g。水煎服,每日1剂,上方服6剂。6剂后,诸症大减,心悸明显减轻。2005年9月27日复诊,诸症缓解。配置1料水丸,每次10 g,每日3次。1个月后复诊,诸症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1] 朱浩.心律失常中医证治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828-830.

[2] 王新陆.王新陆文集[M].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出版社,2005:199;327.

[3] 王新陆.脑血辨证[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0-145.

[4] 王新陆.王新陆中医内科治疗经纬[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66-174.

(本文编辑郭怀印)

2015-2016年度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15-348)

1.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山东青岛 266033);2.青岛大学

郭瑞友,E-mail:doctorhp@163.com

R541.7 R256.2

B

10.3969/j.issn.1672-1349.2016.19.043

1672-1349(2016)19-2331-02

2016-03-09)

引用信息:韩萍,周永红,史蕊,等.王新陆教授治疗心律失常临证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19):2331-2332.

猜你喜欢
心神酸枣仁安神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二十世纪美术钩沉·吴嘉行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酸枣仁行情出现上扬
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安神补气丸中8种成分
小朋友绘画作品展
酸枣仁黄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心神宁片中酸枣仁成分的质量控制研究
温肾安神方联合针刺治疗小儿遗尿症34例
养血安神汤治疗失眠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