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2016-01-26 05:14伞洪光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辽宁省辽宁教学资源

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伞洪光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辽宁锦州121000)

摘要:高职高专院校是我国现代教育关注的焦点,如何促进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保证其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法等,说明了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必要性,论述了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特点,比如人力资源开发突出了教师主导地位,相对弱化了学生主体地位,竞技性项目比重大,健身项目比重小等。依据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教学资源特点提出了促进其开发的倾向,为提高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教学质量服务专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体育师资;学生主体 通过登录中国知网查找体育教学资源、体育资源和高职院校等搜集相应有借鉴价值和意义的

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Liaoning Province

SAN Hong-guang

( Liaoning Railway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Jinzhou 121000,China)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resources; development;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student's subject

体育教学是高职高专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作用服务于高职高专学生专业特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打造社会适用性人才,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学资源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是开展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源,研究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特点与倾向不仅能促进辽宁省专业人才的发展还能为全

国专业人才的素质提高奠定基础。

1 研究对象

以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辽宁交通专科学校、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经济干部管理学院、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沈阳工程学院专科部、辽宁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政法职业技术学院、辽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渤海船舶职业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鞍山师范学院专科部、营口职业技术学院、锦州师范专科学校、铁岭师范专科学校、辽宁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朝阳师范专科学校、抚顺师范专科学校、辽宁地质工程职业学院、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轨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现代服务职业技术学院等共计24所院校的体育教学资源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问卷调查法

针对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共计24所院校的体育相关负责人员发放问卷24份,回收问卷24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24份,有效率100%。

2.2文献资料法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23X( 2015)02-0123-06

收稿日期:2014-12-05

作者简介:伞洪光( 1966-),男,辽宁兴城人,副教授

Abstract:Vocational college is the focus of modern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It is valuable to study how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f Liaoning province and provide the service for students'professional development.In the paper,we use literature review,questionnaire survey,case study research,etc.to illustrate the necessity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forthe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teaching resource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Liaoning province,such as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which highlighted the teachers'leading position,relatively weakenedthe role of student's subject,the majority of athletics project,the smaller part of fitness project etc.Based on this characteristic,the paper pointsout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in teaching resources of physical education as follows: first,conform to the students'characteristics,focus on the students,reform course content,improve students'physique; Second,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sports teachers,introduce the social human resources; Third,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tandardize the sports teaching files; Finally,keep clear of sports information,advance with the times,improve sports teaching.We did this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and serving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3数理统计法

运用SPSS17.0社会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以为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4访谈法

访谈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相关方面负责人,了解相关内容,为本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2.5个案研究法

以辽宁省高职高专学院中体育教学资源开发比较有代表性的院校作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为其它院校更好开发体育教学资源提供参考。

3 当前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必要性

体育教学资源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条件,是开展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资源,如何充分利用体育教学资源提高体育活动效果,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高职高专院校为我国培养了众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随着2014年两会的召开,更加合理地定位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为社会服务的宗旨。每个专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于身体素质的需求不尽相同,为了发挥体育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的重要作用,充分合理地利用现有体育教学资源、有效开发新资源是发挥体育作用的重要保障。

高等院校对体育教学资源研究起步相对比较早,研究角度和内容也是多层面的,主要集中于高校体育教学资源共享、开发现状、资源配置、网络体育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开发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对策等方面,而从高职高专院校角度进行体育教学资源研究尚不多见。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发现,省内外从高职高专院校体育资源角度进行研究论文23篇,主要体现在高职院校体育资源校企共赢、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社区体育资源共享、体育资源理论、体育教学改革、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与参与情况等方面,而关于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尚不多见。

因而,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现阶段的开发特点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内容,如何科学、合理、有效的利用与开发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内容。

4 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特点

4.1人力资源开发突出了教师主导地位,相对弱化了学生主体地位,学校领导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体育教师和学生,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活动开展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学生是主体,是受教者、知识技能获得者。二者是现代学校体育教育中的双主体。

4.1.1体育师资资源的开发个别院校特色鲜明,但整体而言师资结构仍不均衡

体育师资资源整体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职高专院校体育发展方向与发展速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采用多种方法均衡与提高师资整体素质是促进其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师资资源开发特色鲜明,充分发挥“传、帮、带”精神,以老教师扶持中、青教师,以中、青教师的创造力、活力、精力带动教师队伍的生命力,发挥教师队伍的潜力创造最佳效能。采用师徒制的方法,进行传授、指导,加快新入职教师融入体育教学的步伐。在此方面比较突出的是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该校不仅采取师徒制的方法,还采取集体备课、学科备课、专业备课等方式,促进教师与领导、同事的沟通、交流,创新成果不断,受到省内外一致好评。

师资队伍结构是指教师队伍人员各要素数量构成比例及相互结合的关系,它主要是由人的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等要素构成的整体动态结构,是衡量教师队伍质量的一个综合指标[1]。通过对辽宁省高职高专24所院校的调查(见表1~4)显示,从性别结构来看:男教师的人数明显多于女教师,女教师不能完全满足24所院校女学生的需求。师资年龄结构相对合理。学历结构中,没有博士,硕士学历群体比例排到了第二位,说明近些年来在人才引进中倾向于高学历,但拔尖人才的引进还有一定的难度。职称是衡量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从表4中可以看出,高级职称的比例总体并不低,但是教授级别的人数少。另外,走访中发现辽宁省高职高专师资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发展很不均衡:有一些院校学历结构和职称结构整体偏低,比如鞍山师范学院高职院以学士学位或函授本科为主,在职研究生学位只有一人,职称结构均为讲师。而有一些院校此方面整体结构偏高: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2名体育教师中7名为正规院校硕士研究生毕业,高级职称共计4名教师。学缘结构是指教师队伍完成某一级学历(学位)教育的毕业高校、所学专业等在类型、层次、分布等方面的构成情况[2]。访谈中发现,大多数院校师资学源结构比较单一,比如辽宁政法职业学院11名体育教师中10名来自沈阳体育学院,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15名体育教师中12名来自于沈阳体

育学院,辽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7名体育教师均为沈阳体育学院,单一的学源结构会影响教师体育思想交流、专业水平的发展。当然也有一些院校注重师范院校与体育专业院校人才类型相结合的引进方式,同时体现不同专业方向区分引进,比如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12名体育教师中5名教师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4名教师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1名教师为抚顺石油大学体育学院、1名教师来源于青海师范大学体育系、1名教师来源于沈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可见其师资来源多元,省内省外相结合。

表1 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师资性别结构 N =309

表3 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师资学历结构 N =309

表4 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师资职称结构 N =309

4.1.2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体质增强的锻炼,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尚显不足

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学生体质健康程度影响着国家未来的发展。近些年来,学生的体质下降速度较快,学生课业负担重、学校片面重视升学率、家长忽视体育的作用等因素阻碍了学生身体健康成长,自中共中央国务院[2007]7号文件《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的精神在学校贯彻实施以来,学生体质在某种程度上引起了学校的重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也不断深入人心,学生体质测试已经成为各所学校的热门话题,为了通过体质测试的数据证实学校体育实施的效果,各学校在课程内容的选择、运动量的控制、体质相应测试项目融入课堂等方法做了一定的改革与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绩。据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2014年调查的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体质测试结果显示,男生在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引体向上、1000m等测试中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分为62.4,女生在身高、体重、肺活量体重指数、5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仰卧起坐、800m等测试中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总分为65.2。

学生体质的重视程度在不断提高,尤其《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版的实施,再一次唤醒了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学生体育锻炼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所改变。但访谈中发现,学生的主体性在体育教学中体现还不明显。大多数院校还处在为了提高学生体质而加大运动量、改变教学内容、督促学生引起重视等层面,真正让学生在体育课中主动探索、有意识提供其实践锻炼机会与展示自我平台等方面还有很大的不足。

4.1.3不同高职高专学院领导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参差不齐

学院领导对体育重视程度影响学校体育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规模。访谈中发现: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国家发布的有关体育方面相关政策在学院中执行力度不够,监管机制不够完善,导致体育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也有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领导高度重视学院体育工作的开展情况,为获得学院体育教学提供资金、器材、场地、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在此方面比较突出的是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该院在2014年6月27日全省部分高职高专学校体育部主任、专家、教授等在现场观摩学习中获得很高评价。该院体育部继承并发扬铁路系统半军事化的优良传统,同时从领导到教职员工形成了浓厚的体育活动氛围,经常组织院校体育比赛活动,校园体育文化传播较快,学院领导高度重视体育教学工作开展情况,尽学院最大努力满足体育发展所需,在辽宁省高职高专中体育成绩显著。

4.2竞技性项目比重大,健身项目比重小,缺少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民间体育项目

表5 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项目开设情况一览 N =2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依据“熟悉理论”,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爱程度与自身选项之前是否接触过该项目有很大关系。竞技性项目的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田径等发展历史悠久、社会公认度和从事率比较高,学校体育的中老年教师对这些项目接受过专业训练或学习,学生对此也有一定了解,因此,这些项目在辽宁省高职高专中开设的比例较高(具体见表5),篮球、足球、排球跃居前三位,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开设的

比例分别为五、六、七。而健身性的健美操开设情况相对乐观共计有16所学校进行该课程的教学排在第四位,所调查的学校中只有1/4的比例开设了轮滑,1/8的比例开设了舞蹈。体能、塑身等针对体育弱势群体开设的课程仅仅出现在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这所学校,占了所调查院校的4.1%。

同时,从以上的调查中还可以看出,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项目中缺少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

5 促进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倾向

5.1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关注学生主体,改革课程内容,提高学生体质

5.1.1为奠定学生专业能力的特殊技能基础服务

现代职业教育以社会就业为导向,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辽宁省高职高专所开设专业不同需要学生身体素质基础不同。为了更好发挥体育教学对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服务作用,科学有效地设置体育教学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体育教学内容特点,满足学生专业体质需求,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设有铁道运输系、电信工程系、铁道工程系等相关专业,对学生耐力、速度、灵敏、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要求很高,需具有创新能力、竞争能力、沟通协调能力、抗挫折能力等,离不开意志力、吃苦耐劳、协作等精神品质。因而,在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倾向于能为此创造价值的运动项目,比如开设健美操、形体课程满足铁道运输系学生形象与体育素质需求。篮球、羽毛球、体能等满足其它系学生身体素质需求,最大限度为学生职业所需素质服务。

5.1.2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体质弱势群体

体质弱势群体主要是指残疾或不宜参加剧烈运动的学生;身体过于肥胖或矮小体弱、多病以及患有先天性疾病等运动学习困难以及身体协调性差,运动能力较低的学生;还包括学习懒散,没有积极性,不愿参加运动的学生。[1]本文关注的体质弱势群体是除去残疾和患有先天性疾病的群体之外剩余部分的学生。学生体育学习懒散、运动积极性不高、身体协调能力差等是高等职业院校常见问题,解决的措施方法比较多:增加体育教学内容选择的范围、男女区别教学、因材施教等。但是作为身体过于肥胖的学生群体的体育关注度仍需提高。他们参加运动需要克服自身的肥胖障碍,另外身体素质整体水平不高,以正常学生的考核标准要求该群体势必会降低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性、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关注身体过于肥胖学生群体,设置利于该群体学生运动的体育教学内容,灵活教学方法、注重教学过程,评价指标多元化等才能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在此方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做法可供参考。该校为肥胖学生单独设立了塑身课,选课要求学生体重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可以参加该门课程的学习与锻炼,这种做法属于同质分组形式,利于教师上课统一教学、考核、管理,教师根据学生情况有计划的制定塑身方案,建立了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小胖墩”的及格率明显提高。

5.1.3注重学生主体,改革课程内容,实行学生选项制,提高学生体质

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其体质发展程度直接影响国家未来人才的质量。而学生对体育项目的感兴趣程度、主体发挥程度、体育活动参加积极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体质。为此,体育教学中倡导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学生实际设置课程内容,发挥学生主体实行体育课程内容学生选项制,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热忱,实现终身体育目标。

以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上,该校实行“竞技项目+健身项目+时尚流行项目+体质弱势群体项目”相结合的方法,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羽毛球、田径、武术、健美操、轮滑、体能、塑身等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同时,为了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不同体育项目需求,又采用了“学生选项制”,即学生以系、年级、专业为单列模块,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打破原来班级界限,以共同选项课为核心重组班级。经过实践证明该法所确定的选项课教学效果良好。除此之外,该校在学生主体性发挥做法比较突出。为了真正让学生动起来、学起来、会起来,该校将体标测试、体育社团等与体育课相结合,并把学生体标测试项目得分成绩、体育社团参加活动情况纳入到体育课成绩当中。同时,一门体育项目开课时长为一学年,两学年可以选择不同的两门课程,单门课程教学时强调让学生运动时活跃起来、要给学生思考、探索、展示自己体育能力的机会,学生体育学习的整体氛围良好,身体素质水平逐年提高。

5.1.4克服师资结构男女比例失衡问题,选课时注重男女生差异,区别对待

性别差异是影响学生选课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项目的体育课教学内容不同,学生学习的难易度不同,受欢迎程度不同。大多数男同学喜欢竞争性、剧烈性的体育项目比如篮球、足球等,女同学喜欢柔美、干净、教学环境好一些的体育项目,比如健美操、形体等。高职高专的专业设置不同,每个专业男女比例有所不同,根据职业与专业特点、男女生比例、学生兴趣等多方面因素确定每个专业、不同性别学生选课的比例数,能刺激学生选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针对一些体育项目特点、学生专业特点,限定学生性别,缓冲了学生选项集中的问题,借以上两种方法缓解了男女体育教师比例失衡的问题。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做法值得借鉴:该校因性别而异分为共同选项内容、男女生分别选项内容两个模块,这种模块形式可以实现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的男女合班分组和男女单班分组两种。既考虑了男女生沟通与交流等需要,又考虑了男女有别的体育态度差异。

通过以上对体育教学主体——学生,“符合学生专业特点,关注学生主体,改革课程内容,提高学生体质”给予多层面多角度的开发,“以学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在体育教学中得以充分体现,这将是学生体育热情的高涨、终身体育的实现和学生体质的提高的催化剂。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数据分析对此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据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体标测试数据2011级学生大一、大二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大一、大二身体素质比较分析再一次证实了以上做法会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对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进行同样本随机抽取各20名学生进行连续二年

( 2011-2013)的身体素质测试数据进行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比较之间数据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该项数据来源于伞洪光,辽宁体育科学学会,2014年课题)。在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对照实验中,检验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主体性教学、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的调整是否对促进学生的体质健康有着积极的作用。检验结果显示: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2011级学生大一阶段的体质健康数据( 50m、1000m、80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男、女生数据都不具显著性差异。说明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身体素质水平相当。可是两所学校大二阶段的体质健康数据( 50m、1000m、800m、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只有男生50m数据是不具显著性差异,其余各项数据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并且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各项数据成绩均高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各项数据成绩(见表5~表8)。

表5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石化大二学生50m数据统计与分析方差分析 n =20

表5中男、女生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概率p值分别为p =1.033和p =1.065,显著性概率p>0.05,即方差齐性。双侧检验说明我校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男生50m大二之间数据不具有显著性差异( p>0.05),女生50m大二之间数据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表6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石化大二学生1000、800m数据统计与分析 n =20

表6中男、女生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概率p值分别为p =7.113和p =8.691,显著性概率p>0.05,即方差齐性。双侧检验说明我校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男生1000m大二之间数据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女生800m大二之间数据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表7中男、女生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概率p值分别为p =0.610和p =0.771,显著性概率p>0.05,即方差齐性。双侧检验说明我校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男生立定跳远大二之间数据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女生立定跳远大二之间数据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表7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石化大二学生立定跳远数据统计与分析方差分析 n =20

表8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与辽宁石化大二学生坐位体前屈数据统计与分析 n =20

表8中男、女生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显著性概率p值分别为p =0.131和p =0.209,显著性概率p>0.05,即方差齐性。双侧检验说明我校与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男生坐位体前屈大二之间数据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女生坐位体前屈大二之间数据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01)。

5.2优化体育师资队伍结构,多方面引入社会人力资源

5.2.1师资学缘结构倡导远缘杂交

师资来源单一易受到相同教育体系和教育思想的影响,产生类似的思维体系,这不利于体育教学中创造性的形成与发挥。改变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教师来源单一的现状,倡导远缘杂交。比如,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师资来源多样,体育教师分别来源于沈阳体育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抚顺石油大学体育学院、青海师范大学体育系、沈阳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省内省外相结合,体育专业院校与师范教育相结合,实现了资源互补。

5.2.2师资专业结构倾向多样化

体育课是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一种实践性、活动性、综合性课程,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课程内容单一、枯燥,教学方法陈旧缺乏新颖性、多样性等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设置哪些体育项目,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教师。体育教师所从事的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可能开设的课程种类,专业种类越多,开设体育项目的种类相对就越多。为了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作为体育项目传播者的体育教师队伍专业结构显得尤为重要。

5.2.3年龄结构均衡化

合理的老、中、青教师年龄结构能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利于保持体育教师队伍的相对稳定性、继承性和连续性。青年教师活力十足、热情饱满,但是体育教学经验尚显不足;中年教师承上启下,有热情、有经验;老年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技巧娴熟,技能水平高。发挥中老、中、青教师各自优势,克服其各自弱势,经常组织学习,开展交流活动,借助中、青教师创造力、活力带动教师队伍生命力,传承老教师教学经验,共同促进体育师资队伍发展。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利用老、中、青教师年龄、教学经验与活力等特点开展集体备课、学科备课,体育教

师素质整体提高。

5.2.4职称结构合理化

职称是体育教师科研水平的反映,职称结构主要是指不同知识水平和职称级别的科技人员之间的构成比例和相互关系。职称结构合理程度是师资队伍实力的一种体现。目前辽宁省高职高专院院校中有一部分院校职称偏低,教授和副教授比例少,讲师比例高,这不利于体育教师科研的发展。提高体育教师科研意识,发挥教授、副教授对讲师、助教的传、帮、带作用,形成科研团队。另外,根据学校实际,考虑中青年体育教师的贡献情况,科研课题申报时多提供机会,评审高级职称时适当向此群体倾斜,以利于拔尖人才的培养。

5.2.5借助社会人力资源丰富体育教学活动

体育人才是推动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开展的重要因素。目前为止,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教师绝大部分为在编专任体育教师和外聘体育教师,师资来源相对单一,师资男女比例失衡。为此,通过拓宽体育教师来源渠道,专职、兼职、人事代理、合同制等多种引进人才形式并存,提高体育教师授课质量,减轻体育教师教学压力,丰富体育教学内容,均衡师资专业结构,奠定辽宁省高职高专体育教学人力资源基础。

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借助社会人力资源丰富体育教学活动。合同制是该校引进人才形式之一,根据社会发展、学生职业特点、体育项目所需,借助兄弟院校人力资源、锦州市体育相关项目教练员等来校任教,教学效果良好。

5.3加强体育教学工作管理,规范体育教学文件

体育教学工作管理,是根据体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的过程。[3]体育教学工作管理内容包括体育教学文件、体育教学环节、体育教学、体育教学质量的管理等。教学文件是指对课程教学进行规范性要求的制度性条款,具体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教案。[4]体育教学文件,是辅助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规范体育教学文件,加强体育教学文件的管理,保证体育教学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教学计划保证了教学的科学性、可行性,使课时计划服务单元计划,单元计划服务学期计划,学期计划服务学年计划,学年计划指导学期计划以此类推。教学大纲是开展体育课的纲领性文件,引导体育课有章可循,教学进度保证学生接受系统的体育教学。教案是体育教师直接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能反映出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课程专研程度。规范管理体育教学文件,对提高教学效果,体现教学科学合理性具有重要意义。重视体育教学环节,提高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建立评价体系,形成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同行之间相互评价的体育教学质量考评机制,促进体育教学改革,能保证体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5.4保持体育信息畅通,体现与时俱进,促进体育教学提高

体育信息资源是指人们从事体育实践的记录,它汇集了体育工作者以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工作者对体育科学的探讨、认识和研究成果,用无数的事实、数据、理论、定义、方法、运动成绩和记录证明了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反映了一定时代、一定区域、一定社会条件下,人们对体育这门学科的认识和运动技术水平现状,预示着未来体育科学的发展趋势和方向。[5]体育信息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既能满足学生获取体育相关信息,又能满足专家、学者、体育教师对科研、教学、竞赛等信息需求。合理的管理体育信息、构建体育信息平台、实行校内体育信息导航模式便于提高体育信息获取的速度,实现真实性、有效性的特点,减少信息孤岛现象出现,提高体育信息利用效率。

6 结论

6.1体育师资资源的个别院校开发特色鲜明,但整体而言师资结构仍不均衡。年龄结构合理;性别结构男教师多于女教师;学历结构硕士比例跃居第二;职称结构教授级别的人数少;师资学源结构比较单一。

6.2体育教学中注重学生体质增强的锻炼,但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尚显不足,学生缺乏体育课中主动探索、有意识参加实践锻炼与展示自我平台的机会。

6.3不同高职高专学院领导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参差不齐。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对体育教学重视程度不够;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领导为了学院体育教学的发展,提供资金、器材、场地、培训等各方面的支持,活跃了体育教师工作的氛围和积极性。

6.4竞技性项目比重大,健身项目比重小,缺少新兴体育项目和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篮球、足球、排球跃居前三位,羽毛球、乒乓球、田径开设的比例分别为五、六、七。健身性的健美操排在第四位,其它运动项目的比例非常低。

6.5促进辽宁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倾向为多角度多层面体现重视学生主体为学生专业技能发展服务,从学缘、专业、年龄、职称等方面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强体育教学管理,重视体育信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阅读学校体育等相关书籍,以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1]徐维克.我省高校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02( 3) :95-96

[2]王莹.以教育评估为契机推进师资结构整体发展——基于全国14所体育学院教师队伍结构之量化分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9,29( 1) :14-20

[3]孙峰,耿潇.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管理[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8,24( 6) :79-80

[4]郝庆威.沈阳体育学院体操普修技术课教学文件“规范度”的实践状况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5,24 ( 3) :89-90

[5]程蔚.试论新时期高校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J].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19( 3) :75-78

[6]雷泽勇,游俊.高校体育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机制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 9) :106-109

猜你喜欢
辽宁省辽宁教学资源
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开发
辽宁之光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新媒体环境下江苏省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辽宁舰
新型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冰上教学资源社会开放的意义及管理模式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