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联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40例

2016-01-27 22:53张志军臧卫平
中医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针刺

张志军,臧卫平,封 倩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临床研究·

多联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40例

张志军,臧卫平,封倩

(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五病区,河南 郑州 450000)

摘要目的:观察多联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方法:将80例特发性震颤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法疗效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10 mg/次,3次/d。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天麻、钩藤、白芍、代赭石、生龙骨、生牡蛎、杜仲、何首乌、熟地黄、菊花、柴胡、当归、红花、伸筋草、甘草)水煎服和针刺(百会、四神聪、风池、太冲、阳陵泉、合谷)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18例,有效14例,稍有效5例,无效 3例,恶化0例,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6例,稍有效14例,无效10例,恶化0例,有效率为75.0%。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口服、针刺穴位联合普萘洛尔多联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关键词多联疗法;特发性震颤/中西医结合疗法;针刺;临床疗效;震颤评分

特发性震颤又叫原发性震颤,是一种以上肢远端姿势性或动作性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运动障碍性疾病[1],也可伴有头部、口面部或声音震颤,具有家族遗传性。震颤症状多在激动、紧张和劳累等情况下加重,随着病程的增加,可引起严重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易被误诊为帕金森病。该病采用西药治疗效果欠佳,目前中医药疗法已彰显出独特优势。2012年6月—2015年6月,笔者采用多联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40例,总结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门诊及住院的特发性震颤患者80例,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平均(66.35±8.19)岁;病程平均(6.28±1.03) a;双手震颤者12例,头部震颤者18例,单侧肢体震颤者12例;伴高血压病15例,糖尿病2例,冠心病5例。对照组40例,其中男18例,女22例;年龄平均(65.10±8.22)岁;病程平均(6.13±1.25) a;双手震颤者12例,头部震颤者15例,单侧肢体震颤者13例;伴高血压病16例,糖尿病1例,冠心病6例。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按照《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2]和《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3]。

3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盐酸普萘洛尔片[由石药集团(河北)永丰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11206,10 mg/片],10 mg/次,3次/d。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和针刺治疗。自拟中药方药物组成:天麻30 g,钩藤20 g,白芍20 g,代赭石15 g,生龙骨30 g,生牡蛎30 g,杜仲20 g,何首乌20 g,熟地黄25 g,菊花15 g,柴胡12 g,当归15 g,红花12 g,伸筋草30 g,甘草10 g。1剂/d,分3次口服。针刺取穴:百会、四神聪、风池、太冲、阳陵泉、合谷。均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 min,1次/d。

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判定疗效。

4观测指标

4.1震颤评分

震颤评分包括以下6项:①患者主诉;②上肢震颤程序;③头、下颌、舌、下肢震颤程度;④满水试验;⑤穿衣、进食、纽扣、用筷状况;⑥画圈及画直线。每项评分分为正常(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6项总和分值越高,说明病情越严重[3]。

4.2不良反应

观测治疗前后胃肠道、心率、血压等方面有无不良反应。

5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3]。显效:震颤评分治疗前后差值≥7分。有效:震颤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为4~6分。稍有效:震颤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为2~3分。无效:震颤评分治疗前后差值为-1~1分。恶化:震颤评分治疗前后差值≤-2分。

6统计学方法

7结果

7.1两组疗效对比

见表1。两组对比,经Ridit分析,u=3.08,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7.2两组治疗前后震颤评分对比

见表2。

注:与同组治疗前对比,**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1。

7.3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见表3。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5,**P<0.01。

8讨论

特发性震颤的病理变化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因此,临床缺乏针对病因治疗的特效药物。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普遍给予普萘洛尔口服,但该药物作用强度较小,相当多一部分患者疗效欠佳甚至无效,而加大剂量后其降低血压、减慢心率、恶心、腹泻等副作用明显显现,使患者不能耐受而限制使用,甚至停药。

特发性震颤可归为中医学“颤证”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病位在肝、肾,基本病机变化为风气内动,而气血失调是较为重要的病机变化特点[4]。特发性震颤的主要临床症状为头部、肢体震颤摇动,而风性主动,风邪致病往往是以摇动为主要临床症状,故本病发病责之在“风”,加之“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因此,本病病机为肝风内动、肝风致颤,而非外风。肾藏精,肝藏血,精血同源。素体先天禀赋不足,或人至中年以后,劳欲伤肾,使肾精逐渐亏耗,肾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却肾水滋养,阴血不足,阴虚风动、血虚失养均导致震颤发病;同时肾精亏虚,脑髓不充,下虚高摇而震颤。肾藏精纳气、为先天之本,肾中精气不足,全身气血生化乏源,肢体筋脉失养,则震颤加重;肝主疏泄,有调畅气机之功能,肝阴亏虚、肝风内动可导致气机失调,阻碍气血循行,血不荣筋,则震颤加重。由此可知,平肝息风、调养气血乃该病的治则。

本研究中药方中天麻、钩藤平肝潜阳,息风止颤,共为君药;白芍敛阴养血柔肝;代赭石平肝熄风潜阳;生龙牡潜阳熄风;杜仲、何首乌、熟地黄补肝肾,养精血;菊花平肝潜阳,清热解毒;柴胡疏肝理气,调畅气机;当归活血养血;红花活血行气;伸筋草活血舒筋;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标本兼顾,共奏补益肝肾、息风止颤、调养气血之效。同时辅以针灸治疗。针刺百会穴可通督脉,入络脑;配合奇穴四神聪,有定惊宁神之效;风池乃祛风要穴,针刺风池达祛风止颤之效;太冲穴乃足厥阴肝经原穴,取之可平肝息风止颤;肝藏血主筋,刺筋之会穴阳陵泉能养血荣筋;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有调和气血、营养筋脉之效。中药口服联合针刺穴位共用,增强了息风止颤、濡养经筋之效[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口服、针刺穴位联合普萘洛尔多联疗法治疗特发性震颤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单纯西药治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9参考文献

[1]Chandran V,Pal P K.Essential tremor:Beyond the motorfeatures[J].Parkingsonism Relat Delat Disord,2012, 18(5): 407.

[2]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诊断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55(42):571.

[3]隆呈祥.中医老年颤证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15(4):39.

[4]周仲英.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508-514.

[5]蒋宝龙.针刺治疗特发性震颤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4):23.

(编辑颜冬)

文章编号:1001-6910(2016)04-0017-03

中图分类号:R256.46

文献标志码:B

doi:10.3969/j.issn.1001-6910.2016.04.09

收稿日期:2015-09-17;修回日期:2015-01-13

猜你喜欢
中西医结合疗法临床疗效针刺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炎性包块30例临床观察
益气活血法早期干预对冠心病陈旧心梗或支架术后患者心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影响的研究
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临床分析
微创手术治疗胃溃疡42例临床分析
研究腹腔镜在早期卵巢癌分期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早期应用前列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观察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针刺拉伸加TDP照射法治疗落枕的疗效报道
牙痛苦相煎 针刺有要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