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6-01-28 09:44王华玺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9期
关键词:气腹开腹胆囊

王华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0例临床疗效分析

王华玺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12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20例患者中,成功切除115例(95.8%),中转开腹5例(4.2%)。术后常规于肝下放置橡胶引流管1根;术后出现切口感染1例,腹腔感染2例,均经积极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痛苦轻、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切口美观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分析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从而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金标准”[1]。本科2012年5月~2015年5月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120例,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科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2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男31例,女89例,平均年龄51.3岁,术后住院3~7 d,平均住院4 d。所有患者根据症状、体征,结合辅助检查确诊,手术证实。其中胆囊结石患者98例,胆囊息肉样病变16例,非结石性慢性胆囊炎6例。

1.2 术前准备 术前常规行血常规、凝血机制、心电图、X线胸片及肝肾功能检查,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还要常规查肿瘤标记物(如CEA、CA-199、CA-125等),并对体内重要脏器进行常规检查,对于老年患者,要重点评估其心肺功能,必要时行心脏彩超及肺功能检查,作出相应的术前评估。针对异常指标术前予以纠正,并及时治疗合并疾病。通过上述术前评估后,若患者可以手术治疗,术前还要行腹部CT、超声检查,了解胆囊大小、壁的厚度、胆管有无扩张、是否存在结石及结石的大小和位置,以判断是否适合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是否留置胃管、尿管应依具体情况而决定;术前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对于急诊手术患者术前还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同时做好患者的心理准备工作,使患者更好的配合治疗。

1.3 手术方法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体位摆放为仰卧位,头高脚低,左侧倾斜约15°。于脐下缘做一长约1.0cm的弧形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用布巾钳对称提起切口两侧腹壁,气腹针经切口垂直穿透腹壁进入腹腔。建立CO2人工气腹,气腹压力12~15mm Hg(1mm Hg= 0.133 kPa)。气腹建立后,由脐下切口处穿入10mm的锥鞘,拔出穿刺锥,连接气腹机保持腹腔内恒定压力,然后植入腹腔镜。腹腔镜明视下剑突下、右腹直肌外侧缘、右腋前线再做三个套筒针穿刺。首先旋转腹腔镜360°探查腹腔其余脏器有无异常。以无损伤钳夹持胆囊底部,钝性分离,解剖胆囊三角,游离出胆囊管,确认三管关系后距胆总管约0.5cm处结扎钉夹闭胆囊管,靠近胆囊颈部再钳夹结扎锭一枚,远近端结扎锭之间剪断胆囊管,然后分离出胆囊动脉,确认后结扎锭夹闭并剪断。用电凝钩将胆囊从胆囊床分离下来,移去胆囊,胆囊床彻底止血后用胆囊抓钳将胆囊连同套筒一并取出,肝下常规放置引流管。清点器械敷料无误后缝合各穿刺孔。

2 结果

120例患者中,经腹腔镜成功切除115例(95.8%),5例(4.2%)因炎症粘连严重或解剖结构变异而中转开腹。术后常规肝下放置引流管1根。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并结石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2例高龄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患者,合并糖尿病,术后出现腹腔感染。上述发生并发症患者,经积极治疗后均痊愈出院,无一例患者因出现严重并发症而死亡。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痛苦轻、对腹腔干扰小、切口美观等优点,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日趋成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的首选的治疗方法,但仍有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其并发症除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如胆道损伤、门静脉和肝动脉损伤)外,还可能因穿刺不当引起腹腔重要脏器及大血管损伤。但腹腔镜手术并发症随着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会逐渐减少[2]。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准备应充分,并要求熟练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手术的成功率,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当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适应证在开始时掌握得比较严格,随着经验的积累,术者对手术技巧的掌握,可适当放宽[3];但是,对于老年患者,特别是合并心肺疾患的患者,其适应证应从严掌握。当然,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一定的中转开腹率,中转开腹的常见原因为炎症致胆囊三角粘连致密、解剖关系不清、结石嵌顿于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解剖变异造成误伤血管或胆管等。中转开腹并不等于手术失败,而是为了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而采取的最好措施。故术中若遇见腹腔或胆囊三角粘连严重、解剖结构变异或解剖关系不清、结石嵌顿于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处等情况腹腔镜无法继续操作时,应果断中转开腹,以减少并发症。另外,因患者术中需建立气腹,加之头高脚低的体位,影响下肢静脉回流,术后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几率就会增加,预防措施为尽量缩短手术时间,术后鼓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必要时应用抗凝及活血化瘀药物,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术前应常规行下肢血管彩超。

总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临床应用广泛,具有损伤小、恢复快、痛苦轻、住院时间短、切口美观、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35.

[2]顾殿华,张建淮,王业波,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胆管损伤的预防和处理.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11):87-88.

[3]Metcalfe MS,Mullin EJ,Maddern GJ.Relaxation of the criteria for day surger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ANZ J Surg,2006,76(3):142-14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9.025

2016-01-05]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猜你喜欢
气腹开腹胆囊
舒适护理对腹腔镜CO2气腹并发症患者的效果观察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
改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于胆囊良性疾病中的效果观察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低气腹压辅助悬吊式腹腔镜在老年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胆囊底缝线牵引两孔免夹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操作体会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