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6-01-29 10:07余新华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期
关键词:沙门喹诺酮血清型

余新华

儿童腹泻患者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余新华

目的了解本地区儿童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对1762份临床诊断肠道沙门菌感染患儿检出的沙门菌进行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试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1762份腹泻粪便标本,分离出82株沙门菌,检出率为4.7%;患儿中位年龄12个月,3岁以下患儿占92.7%,秋季高发;有23种沙门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为主;肠道沙门菌对AMP耐药性较高达74.2%,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耐药率低于鼠伤寒沙门菌。结论肠道沙门菌流行在婴幼儿多见,具有季节性分布特征;沙门菌对抗生素存在不同耐药性,但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

沙门菌;流行病学;血清型;耐药性

肠道沙门菌是引起儿童食源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中国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监测显示,肠道沙门菌检出率较高达4.5%,而且对常用药物的耐药性要高于欧洲和拉丁美洲国家。然而由于大多数研究纳入的人群包括所有年龄段,儿童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状况相对缺乏。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抗生素在临床抗感染领域以及动物饲料添加剂的广泛使用,沙门菌血清型分布以及耐药状况可能发生改变。因而,本研究了解本地区儿童腹泻患儿沙门菌感染血清型分布及耐药状况,以期为临床经验用药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 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儿科门诊及其病房感染性腹泻患儿,选择临床诊断沙门菌感染腹泻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感染性腹泻定义:24 h内连续腹泻≥3次,且粪便性状异常者,或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同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获取患儿的基本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排除年龄>14岁,重复菌株。

1.2 主要仪器及试剂 麦康凯琼脂平板(MAC)、改良亚硒酸盐磺绿增菌肉汤(SBG)、M-H琼脂培养基均购自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沙门菌显色培养基(购自广东环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沙门菌属诊断血清(购自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ATB 32E肠杆菌鉴定板条(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抗生素药敏实验纸片(购自英国OXOID公司)。

1.3 细菌鉴定及药敏实验 采集新鲜粪便标本,接种于SBG增菌液,37℃培养过夜,接种MAC和沙门菌显色培养基。挑取可疑菌落(MAC平板呈灰色或无色、沙门菌显色板呈紫色)进行初步生化鉴定,同时应用沙门菌诊断血清,根据Kauffman-White血清分型标准,确定沙门菌血清型。采用K-B法进行手工药敏试验,药物包括氨苄西林(AMP)、头孢噻肟(CTX)、头孢他啶(CAZ)、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氯霉素(CHL)、复方新诺明(SXT)、庆大霉素(GN)、环丙沙星(CIP)、四环素(TE),药敏结果判定标准依据2010~2014年CLSI M100(每年套用新的CLSI折点标准)。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研究共纳入82例沙门菌感染患儿,其中男44例,女38例,中位年龄12个月,男女比例1.16:1,入院时患儿体温(38.6±1.2)℃,平均腹泻时间为(3.2±2.1)d,呼吸频率(29.9±4.9)次/min,心率(125.2±11.5)次/min,体重(10.8±5.4)kg,平均住院时间为(7.2±2.9)d,所有患儿经临床治疗后均好转,无一例死亡。

2.2 不同年份肠道沙门菌检出率分布情况及与患者年龄、季节的关系 2010年送检268份,检出菌株数7株;2011年送检340份,检出菌株数13株;2012年送检370份,检出菌株数22株;2013年送检449份,检出菌株数21株;2014年送检335份,检出菌株数19株。5年研究时间肠道沙门菌总体检出率为4.7%,2012年检出率最高为5.9%。发病年龄:0~1岁57例,1~3岁19例,3~7岁4例,7~14岁2例,0~1岁多见,占69.5%。发病季节:发病季节春季(1~3月)11例,夏季(4~6月)10例,秋季(7~9月)38例,冬季(10~12月)23例,在秋季(46.3%)更为常见。

2.3 肠道沙门菌血清型分布状况 共分离肠道沙门菌血清型23种。除了4株沙门菌(4.9%)未能定型外,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分离率最高42.7%(35/82),其次是肠炎沙门菌14.6%(12/82),斯坦利沙门菌8.5%(7/82),乙型副伤寒沙门菌3.7%(3/82),德尔卑沙门菌2.4%(2/82),圣保罗沙门菌2.4%(2/82),其他占20.7%(17/82)。

2.4 肠道沙门菌耐药性分析 肠道沙门菌对AMP耐药性较高达74.2%,SXT为36.2%;对头孢三代保持较高活性(>85%);肠炎沙门菌耐药性要低于鼠伤寒沙门菌,但两者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均未发现TZP耐药的菌株。

3 讨论

非伤寒沙门菌感染是儿童腹泻的常见病原体。由于患儿胃肠功能、免疫系统还不完善,肠道感染可导致患儿出现相应临床症状。正如在本研究中,大多数患儿平均腹泻时间为3 d且入院时体温>38℃。肠道沙门菌血清型分布各地区稍有差异。比如来自上海地区关于儿童腹泻患儿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监测提示:鼠伤寒沙门菌和肠炎沙门菌较常见,检出率与季节变化有关,主要集中在秋季。然而在中国台湾,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以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为主。最近来自武汉地区的报道,在0~3岁腹泻儿童中,肠道沙门菌检出率达5.9%,其中以鼠伤寒沙门菌、德尔卑沙门菌分离率较高。然而本研究中肠道沙门菌总体检出率稍低,这与病例选择与培养方法有关;菌种分布排位稍有不同而以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较为常见,发病年龄以0~3岁患儿多见,发病季节在秋季更为常见,这与广东地区[1]报道基本一致。肠道非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一般属自限性感染,无需抗生素治疗。但由于患儿免疫功能下降,治疗不及时可容易导致肠外感染如败血症。因而了解肠道沙门菌耐药性状况有助于临床针对性地治疗。

本研究结果提示肠炎沙门菌耐药性低于鼠伤寒沙门菌,肠道沙门菌对AMP耐药性较高达74.2%,对头孢三代保持较高活性;但两者对头孢菌素类、磺胺类、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均未发现TZP耐药的菌株,与国内地区报道基本一致,低于国外报道。但氟喹诺酮类不建议为儿童使用,可能导致软骨发育。此外,由于儿童平时很少接触这些,加之农业、畜牧业药物使用,导致食物链可能受到污染,因而有必要加强对食品的监测。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①虽然历时5年,但收集例数较少,检出率稍低,可能与本研究对象限定为儿童、医院结构、培养方法有关。②没有采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去鉴别菌株是否流行或散发,但是依据最近中国非伤寒沙门菌感染监测报道提示,本地区仍以散发病例为主。

总之,肠道沙门菌流行在婴幼儿多见,具有季节性分布特征;沙门菌对抗生素存在不同耐药性,但对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敏感性较好。

[1]何冬梅,柯碧霞,邓小玲,等.2010年广东省沙门菌监测及其病原学特征分析.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46(5):424.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01.131

2015-09-15]

464000 河南省信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沙门喹诺酮血清型
云南省祥云县恙虫病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点及血清型和基因型分析
FDA批准15价肺炎疫苗Vaxneuvance预防6周龄至17岁人群侵袭性肺炎球菌病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东莞地区B群链球菌的血清型与多位点序列型的分析
关注氟喹诺酮类药品的严重不良反应
华东地区沙门菌流行病学及耐药性分析
饮食和服务行业健康人群携带沙门菌调查
腹泻患儿沙门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分析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