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县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状调查

2016-01-29 18:15王海兄
中国牛业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兽医站无害化畜牧

王海兄

(青海省祁连县畜牧兽医站,青海 祁连 810499)



祁连县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发展现状调查

王海兄

(青海省祁连县畜牧兽医站,青海 祁连 810499)

对我县畜牧兽医机构体系建设、机构体系运行情况、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进行了调查。

体系建设;工作现状;问题;建议

祁连是以畜牧业为支柱产业的牧区县,全县土地面积近140万公顷,辖4乡3镇45个行政村,总人口4.6万人。牲畜存栏达117.8万头只,其中牦牛16.9万头,藏羊100.3万只。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事关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大局,在此将我县“十二五”期间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的进展、存在问题及思路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如下:

1 机构体系建设现状

祁连县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始建于1957年,之后8个乡镇相继成立了乡(镇)级畜牧兽医站,隶属于县畜牧兽医站,由县兽医站统一管理。1986年进行第一次兽医体制改革,乡镇兽医站“人、财、物”三权归乡,由乡政府管理,在县兽医站指导下开展业务工作,实现了行政与业务管理的统一,业务上受县兽医站指导的双重管理机制,同时强化了村级防疫员队伍管理,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得到强化。改革开放以来,本地畜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牲畜存栏大幅增加,疫病防治任务日益艰巨,为此2006年进行了第二次兽医体制改革,在县畜牧兽医站基础上,成立了“祁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祁连县动物卫生监督所”,三个单位实行“三个牌子,一套人马”管理模式。乡镇兽医站则实行农牧局、乡政府、县兽医站“三重”管理。

目前,县、乡畜牧兽医站共有事业编制68个,其中县兽医站17个,乡镇兽医站51个,全县在编技术人员54名,在编人员中女26人、男28人;县畜牧兽医站有技术人员21名高级职称2名,中级职称13名。全县45个行政村配备村级防疫员186名(农业乡镇每个村1名,牧业乡镇每个社2名),使县、乡、村三级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初具规模,已形成了以县农技、畜牧、兽医、草原、经营管理等业务部门为龙头。

2 机构体系运行情况

第一次动物防疫体制改革形成了疫病防治“双重”管理模式,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逐渐形成行政业务“双轨”机制。“双轨”制对保障本地畜牧业持续、稳定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1996年全省动物防疫 “双轨”目标责任制观摩大会在祁连召开,这一管理模式得以在全省推广,随着行政和业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这一制度不断完善。2006年开始实施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了牲畜养殖档案,完成了畜禽标识的网上申领、发放工作。可追溯体系建成后可实现牲畜从饲养、运输、屠宰加工、产品销售的全程监管,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提高畜产品卫生质量,有效维护畜牧业发展和人体健康。2007年第二次兽医体制改革,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并制定和完善了“祁连县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考核办法”这是“双轨”制的进一步延伸。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动物防疫的内涵和外延不断拓展,动物防疫已不单指动物疫病防治而是涉及公共卫生安全。2008年加强了村级动物防疫员管理,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业务考核办法(标准)。牧业乡镇每社设2名动物防疫员,农业乡镇每个村设1名防疫员,全县村级动物防疫员增加到186名,防疫员生活补助列入了县财政预算,稳定了基层防疫队伍,强化了动物防疫基础,村级动物防疫员已成为本地区动物疫病防控主力军。每年开展牲畜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注射350万头只(次),重大动物疫病巡查面达100%,防疫密度100%,有效防止了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和传播。本县重点防治的牲畜传染病有牛出血性败血症、炭疽病、牛魏氏梭菌病、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羊梭菌类传染病、羊痘病、羊链球菌病、马流行性感冒、犬瘟热、仔猪副伤寒等11种。每年免疫预防注射780万头只(次),免疫密度95%以上,实验室检测0.8万余头份,寄生虫病防治270万头只(次)。

全县共有动物防疫监督员14名,检疫员51名。负责县城屠宰检疫及畜产品运输检疫。峨堡检疫站和 “九号”公路检疫站有检疫员9名,承担出入省界的动物检疫监督工作。年检疫活畜28万头只,牲畜产品320吨,皮张20万张;检查运载车辆400余辆,无害化处理病害产品0.12万公斤。

3 存在的问题

随着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和动物防疫法制化管理不断完善,动物疫病防控已由被动防疫向疫病监测、检疫、疫情预警全方位主动防疫过渡。畜疫防治工作重心由单纯免疫注射向疫病监测、流行病学调查和产地检疫转移。动物防疫职能由单纯的技术服务向农业执法方向转变。

目前服务体系普遍存在“一套人马、多块牌子”现象,业务范围包括:技术推广、动物检疫、疫病防治、农副产品质量监测。加上业务人员数量不足,各业务口工作任务逐年加大。一是当前的畜牧、兽医、检疫一体化管理体制,已难以适应日益繁重的实际工作需要,加上行政执法与技术服务职能不分,基层业务人员严重不足,造成实际工作力不从心、顾此失彼;二是技术人员普遍较为年轻,实际工作经验不足,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是寄生虫病防治理念和技术需要更新。长期以来寄生虫病防治一直延续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基础理论和防治方法,只注重季节性驱虫,忽略了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措施的实施;对各种寄生虫种类消长规律变化缺乏了解,驱虫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四是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滞后。牧区病害牲畜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设施普遍缺失,无害化处理机制尚未建立,大量牲畜粪便及污物无法得到有效处理,对草原生态保护、疫病防控造成压力。五是牦牛、藏羊繁育场建设有待强化。野牛沟牦牛种牛繁育场和阿柔藏羊种羊繁育场,作为全县牦牛藏羊本品种选育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和生态养殖技术服务平台,由于没有固定编制,单位性质以及业务工作定位不清,已严重影响到“两场”正常运行,基础设施建设距规模化养殖场建设要求上有较大差距

4 建议

随着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不断进步,进一步深化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度是力在必行。一是提高基层业务人员业务素质,加大专业技术人员业务培训经费投入,不断提高业务人员专业基础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技能。二是加强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建设工作。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经费、应急物资储备资金、应急预备队建设及演练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充实和稳定应急预备队,开展年度应急演练,确保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机制高效运转,提高突发疫情应急能力和水平。三是引入先进寄生虫病防治理念,推广综合防治技术。根据现代生态畜牧业和有机畜牧业发展需要,引入“季节性驱虫、转场前驱虫、生态划区轮牧防治、寄生虫病动态监测”等先进防治理念和技术,提高寄生虫病综合防治技术水平。四是建立健全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工作。积极申报和实施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项目,完善无害化处理基础设施,建立健全无害化处理管理机制,落实相关目标责任制。

Investigation Report on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Veterinary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in Qilian County

WANG Hai-xiong

(AnimalHusbandryandVeterinaryStationofQilianCounty,QilianQinghai810499,China)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veterinary service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 as well as to study the present situation, existing problems and suggestions of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working status; problem; suggestion

2016-06-20

2016-06-30

王海兄(1978-),女,青海省祁连县人,本科,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

S823

A

1001-9111(2016)05-0078-02

猜你喜欢
兽医站无害化畜牧
生猪防疫检疫与兽医站的监督管理策略
浅谈乡镇畜牧兽医站如何适应现代畜牧业发展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乡镇兽医站防疫检疫存在问题及对策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乡镇畜牧兽医站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两种高温法无害化处理病死动物灭菌效果比较
规模化养殖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