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2016-01-29 03:25刘卫福
学周刊 2016年34期
关键词:音节古诗诗人

刘卫福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甘肃张掖734000)

如何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刘卫福

(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西街小学,甘肃张掖73400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语言丰富多彩,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无数的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流传久远的诗词名篇。古诗语言更是精炼、形象,尤其是格式工整,朗朗上口,充满着想象力和深邃的意境。通过朗读还可以体会诗人炼字炼句,体会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领会诗歌创作的意境,使读者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

诵读;停顿;速度;情感体验

古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定的比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的特点是语言凝练、韵律和谐、节奏感强。而且,古诗的语言凝练、生动,富有感染力,读起来朗朗上口,节奏感很强,且形式比较灵活,语言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因此,古诗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的情趣、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指导学生正确诵读

小学语文《大纲》要求: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是培养学生诵读能力的第一步。

所谓正确诵读就是按普通话的要求,字音准确、节奏和谐,不错读、不拖腔。诗歌讲求韵律,要指导学生按阴阳上去的四声和谐地诵读。诵读,用这种常见的方法,帮助学生记忆背诵,感悟诗中的写作意境,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读中学习,读中感悟,这样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热爱古代诗歌文化的激情。教师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朗读技巧和肢体语言,引导学生诵读古诗,体会、玩味、揣摩诗的朗读语调和节奏,品味诗歌表达的意境和诗歌作品中所折射出的思想光辉。学生可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如可自由读、可齐读、可唱读、可吟咏,声音可高可低,可快可慢,自己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诵读时,应注意抑扬顿挫,做到声情并茂,吐字清楚。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能逐渐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走进文本,和诗人对话,教师进一步指导学生在理解古诗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就能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古诗《所见》一诗,在音节和语调上,“牧童骑黄牛”和“意欲捕鸣蝉”两句中,“骑黄牛”是三个阳平音节,读时“牛”要读成近似上声的音调;“鸣蝉”是两个阳平的音节,读时“蝉”要读成近似上声的声调。全诗中的“骑”“振”“捕”“闭”四个动词音节应读重音,要求学生用着重号标出。在指导的基础上,学生经过反复朗读体验,就会读准音节。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听录音,感受古诗朗读的音准和节奏,再让学生自己去尝试朗读,真正达到正确朗读古诗的目的。

二、指导学生把握诵读的停顿和速度

诵读古诗很讲究停顿和速度,这是有别于现代文诵读的标志之一。古代诗歌,每一行有几个节拍,每个节拍包括几个音节,一般都是有规律的。小学阶段大多为五言诗,一般划分为二字一顿,三字一顿,也可以把后三字划分为一字一顿,二字一顿。还有一部分是七言诗,一般划分为四字一顿,三字一顿,还可以把前四字划分为二,二两个节拍,后三字划分为一、二两个节拍。这些都要根据诗的具体内容来划分,如《江雪》一诗的节拍划分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夜宿山寺》一诗的节拍划分是: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在教学中,我先要求学生标出停顿符号,然后我进行范读,学生练读。这样进行音节语调指导,学生自然会朗读的抑扬顿挫。此外,在掌握音节和停顿规律的同时,我还让学生根据停顿间歇的时间进行语速训练。如“∥”表示间歇时间稍长,“/”表示间歇时间稍短,“逗号”间歇时间短,“句号”间歇时间长等。

三、注重诵读的情感体验

诗歌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往往渗透着诗人强烈的生活情感,政治理想和抱负。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很好地激发学生的读诗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在教古诗《草》这首诗时,我先用一张事先准备好的投影片,上面画了一幅繁茂的草地,在微风吹拂下显出生气勃勃的样子。在投放影片后,我让学生对照前两句认真观察,然后联系野草由春夏到秋冬的生长过程,让学生体会后两句的深刻含义;体会诗人对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给以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是对野草不屈不挠风发向上精神的赞美。诗的后两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已成为千古名句。又如,在教学《回乡偶书》这首诗时,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体会诗人贺知章少小离家,至老,半世飘零,黑发变白的流浪漂泊的生活,理解诗中包含和寄托了一个回归故乡的游子的万千思绪和无限感慨。

语言不仅是人与人沟通的工具,也是表达人喜、怒、哀、乐思想的工具。古代诗歌中的语言,更是精彩纷呈,韵味无穷,给读者留下了许多遐想和启迪。它们有的高亢激越,有的低沉悲壮,有的令人鼓舞,有的催人奋进,无不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迷人的魅力。《山行》一诗中,作者渲染勾勒出一幅优美的秋山风景画。一反文人悲秋的传统,书写对秋天的赞美,反映了诗人豁达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即安史之乱结束后,杜甫又回到了成都的草堂。这时诗人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之后,教师可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颜色:“黄”“翠”“白”“青”,色彩鲜艳明丽;“鸣”“上”“含”“泊”,动静相映相谐。接着,教师可让学生自由地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勾画这些表象组成的画面,从颜色的明丽、声音的轻盈中进而体会出诗人的欢快的心情。此外,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眼、耳、口、鼻等诸感官,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朗读是我国传统教学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不仅可以使学生通过听觉激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调动思维的积极性,从而更为具体深刻、细致入微地感受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还可以体会诗人炼字炼句,体会诗歌遣词造句的妙处,领会诗歌创造的意境,使读者再现诗中所描绘的生动画面。

[1]张玉成.浅谈古诗教学中想象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5).

[2]张文花.诵诗一春秋硕果满枝头[J].教育革新,2002(8).

[3]侯艳艳.初中生古诗词能力培养浅谈[J].考试周刊,2014(6).

[4]颜丽珠.古诗课堂的风采[J].陕西教育:教育教学版,2004(2).

[5]周选杰.诵读: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醉翁亭记》教学实录[J].新课程学习:中学,2009(1).

[责任编辑张翼翔]

G62

A

1673-9132(2016)34-0121-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4.068

刘卫福(1968—),男,汉族,甘肃张掖人,本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音节古诗诗人
拼拼 读读 写写
晒娃还要看诗人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品读古诗
诗人猫
藏文音节字的频次统计
诗人与花
木管乐器“音节练习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