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几点思考

2016-01-30 20:27陈伟生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6年11期
关键词:社会化净化兽医

陈伟生

我国动物疫病防控的几点思考

陈伟生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是实现重点疫病从有效控制到净化消灭。动物疫病防控要根据疫病特点及发展规律开展,包括疫病的流行状况,养殖场的经济效益、养殖模式、技术手段、社会效益以及流通模式,进行从控制到净化再到消灭的过程、就目前而言,对于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是保护易感动物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对预防我同的重大动物疫病起到了决定性的作川。重大动物疫病的强制免疫首先需要大量疫病防控财政资金。以2014年中央财政专门补助资金为例。强制免疫资金占62%,强制扑杀资金占l%,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占20%,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占13%。疫情监测与防治只占4%。其次强制免疫还需要庞大的体系人员,包括组织采购、发放、实施、监测与评估;聘用村级防疫员开展春秋集中免疫和每月补免:规模养殖场自己聘用兽医和技术人员开展强制免疫工作。

1 疫病防控

1.1 疫病防控措施的评估

疫病风险评估:疫病传播风险、生产损失风险、贸易损失风险、社会影响风险。

1.2 防控措施的选择

监测、扑杀,扑杀+局部应急免疫,区域性强制免疫+扑杀,全面强制免疫+扑杀。

1.3 疫病防控的主要任务

疫病监测、诊断平台、疫情研判、防控策略和应急处置。

1.4 疫病防控的工作目标

诊断清楚:国家动物疫病诊断平台包括动物疫病确诊机制、动物疫病诊断标准程序、动物疫病诊断专家队伍和动物疫病诊断技术能力。

研判准确:动物疫情研判分析团队的职能是统筹整合信息资源、准确把握疫情形势、及时判断疫情走向和提供决策技术支撑。

防控有效:主要是提高政策研究、技术措施与评估能力。包括防控政策及技术建议,防控措施组织落实、疫情的应急处理和政策及措施后评估。

2 种畜禽场净化

疫病净化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的转型,是疫病防控的新阶段。能够促进养殖企业提质增效,是公共卫安全的保障。国家已经出台了六大畜种改良计划:

生猪:形成以联合育种为主要形式的生猪育种体系:加强种猪持续选育,加快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开展地方猪种保护、选育和杂交利用。

蛋鸡:以提高国产篮鸡品种质量和市场占有率为主攻方向;走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道路;合理有序地肝发地方鸡种资源。

肉鸡:以提高育种能力和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为主攻方向;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育种道路;健全以核心育种场和扩繁推广基地为支撑的肉鸡良种繁育体系。

奶牛:实施准确、规范、系统的个体生产性能测定;选育组建高产奶牛育种核心群,培育优秀种牛;组织大规模的青年公牛联合后裔测定。

肉牛:以提高个体肉牛产量和牛肉品质为主攻方向;提高种公牛站制种和推广良种能力;有计划地组织杂交改良工作。

肉羊:以提高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品质为主攻力方向;以提升供种能力和质量为核心,以国家肉羊核心育种场为载体;扎实有序推进杂交改良。

在实际的养殖生产中,没有健康无疫的种畜禽,现代畜牧业就不可能实现。以鸡为例,1只曾祖代鸡到商品代鸡具有24万倍的扩大效应。1只曾祖代产生50套祖代、一套祖代产生60套父母代,而1套父母代产生80只商品代鸡,这充分说明了种畜禽无疫的重要性。

遗传资源交流的主要障碍在于疫病。以猪为例,核心育种场首先要进行种猪登记,然后经过测定中心测定、场内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才能进人种公猪站进行遗传交流和人工授精社会服务。

2.1 净化推动模式

从场入手,场区结合:由易到难,分层实施;技术推广,综合应用;示范带头,创建推动。

2.2 解决净化技术问题

首先是技术筛选,然后是技术集成,最后是技术规范。

2.3 示范创建——带动企业开展净化积极性

主动作为的养殖场要立为示范场,作为标杆;有想法没做法的养殖场要作为创建场,积极鼓励;对于安于现状的养殖场要积极引导,逐步走上净化的道路。

2.4 净化政策探讨

净化初期:采取财政激励,自愿参与的方法。发放净化专项资金,并与现行畜牧兽医补贴政策相结合。

净化中期:采取制度规范,市场推动的措施。实施企业无疫认证,动物及动物产品安全分级制度。

净化后期:采取政府主导、强制实施的措施。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疫病区域化管理制度。

2.5 各方责任分工

养殖企业要进行自主检测与净化,采取生物安全措施,对重大疫病要积极地淘汰扑杀。

技术部门要集成净化技术并推广,总结净化经验并推广,建立净化评价体系,评估净化效果。

政府机构要出台法规政策,建立公平竞争环境,奖优罚劣。具体可以采用激励机制、授牌、奖励和市场准入制度。

2.6 建立长效机制

制度建立、推广宣传、人员队伍建设、指导培训。

3 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3.1 重构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迫在眉睫

基层兽医公益性机构人员数量持续下降,经营性服务组织虽悄然兴起,但尚未发育。

3.2 新型兽医社会化服务发展空间巨大

产前包括良种、保险、贷款等;产中包括生产、阉割、饲料、疾病的诊断、治疗、防疫、药品和技术培训等等:产后包括屠宰、检验检疫、无害化处理等。

3.3 为新型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重构创造条件

3.4 国家政策支持社会化服务的发展

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扩大政府购买农业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大力培育多种形式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健全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原中央财政安排的基层动物防疫工作补助经费调整为动物防疫补助,对组织落实强制免疫政策、实施强制免疫计划、购买防疫服务等予以补助。

3.5 重构新型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

要因地制宜,模式多样,经营性服务和公益性服务要相结合。首先是内容丰富,传统型+新型服务、专项+综合型服务。其次是主体多元化,包括政府、企业、合作社、行业协会、科研机构、服务公司等。第三是方式多样性,要联合发展,要区域合作,要政府订购,要定向委托等等。

3.6 构建新型基层兽医专业性服务组织

政府、企业、协会和院校要承接专业性服务组织,服务于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反之。养殖环节和屠宰环节的问题要及时向政府、企业、协会及院校反馈。

4 动物卫生监督

4.1 高要求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战略、食品安全治理体系.严把从农田到餐桌的每一道防线,以基层为主战场,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和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从养殖到屠宰的全产业链条的网格化监管体系。

4.2 新挑战

外部层面要全面暂停征收检疫费政策,屠宰环节监管执法职责转移,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撤并。

4.3 不适应

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内部机构建设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不适应,监管模式与动物卫生监督工作不适应,执法队伍依法行政能力与监管要求不适应。动物卫生监管职责边界与依法行政要求不适应。

4.4 需努力

一是适应新常态,二是提高能力水平,三是严格执法,全力以赴做到位。

4.5 提能力

电子出证系统对接,加强跨省调运畜禽检疫信息的互联互通:标准化体系建设一规范执法行为;努力推进法制建设,制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

4.6 应探讨

一是养殖环节是否有职业兽医开具的健康证明:二是移动环节是否有标识的追溯;三是屠宰环节是否有专业兽医卫生检验人员开具的证明。而这些都要由官方兽医进行检疫和监督。

摘自《北方牧业》 2016年19期

猜你喜欢
社会化净化兽医
中国兽医协会第九届兽医大会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我是兽医志愿者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兽医改行搞发明
兽医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陶色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