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建国教授诊治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经验总结

2016-01-31 00:26赵艺萌邵英强孟昭阳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5期
关键词:阴血建国低血压

赵艺萌 邵英强 孟昭阳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 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 250014



姜建国教授诊治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经验总结

赵艺萌1邵英强1孟昭阳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济南250014

总结姜建国教授治疗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经验。姜建国教授诊治老年人餐后低血压一病,从阴血、阳气、脾之升清的角度出发,结合脏腑机能与辨证论治的理论,辨病与辨证相统一,独创滋补阴血以充养血脉、温通阳气以充盈脉道、补中益气以助脾化源升清三位一体的理论,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可供同道学习。

餐后低血压;老年人;中医药疗法;辨证论治;姜建国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给患者带来很多烦恼及隐患,诸如可导致心脑缺血症状,甚至导致生命危险。因对该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故治疗方法亦尚难明确。姜建国教授长期从事伤寒论辨证论治思维研究,法尊仲景而不泥其方,遵循古人的同时结合现代研究进展,于临床诊病中每获奇效,笔者有幸跟随姜建国教授学习,深感其辨证之准确,思路之明朗,疗效之显著,兹将姜建国教授诊治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经验总结如下。

1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概念及临床表现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则是指老年人于进食之后所引起的低血压,即餐后2h内收缩压比餐前下降20mmhg以上[1]。本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乏力、嗜睡、黑矇,甚至跌倒、晕厥及心绞痛发作等心脑缺血症状,严重者可进一步导致心脑血管危险事件的发生。

2  西医对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发病机制的研究

目前,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生可能是神经、体液失代偿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2】。其治疗方法不系统,效果亦不明显。

3  运用中医理论对老年人餐后低血压辨证论治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归根结底为血液对脉管的充盈出现问题,因而影响其濡养全身的功能。中医认为血液在脉道中得以正常运行并发挥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所决定:阴血的充盈、阳气的推动、脉管的通利以及各脏腑的协调。在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论治的理论中,气为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而血则是循行于脉中富有营养的红色液体,二者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素问·调经论》中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气为阳,血为阴,阳气推动阴血在脉道中运行,循环不止,流布于全身上下,四肢百骸,才能保证其濡养全身的生理功能得到发挥,正所谓“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另外,气血的化生有赖于脾胃之腐熟水谷,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其居于中焦,又能起到升清降浊的作用。因此,将气血二者整体考虑的同时,从脾胃化源的角度治病求本,是论治本病的关键所在。故姜建国教授从此出发,创立了一套实其体、助其用、求其本三位一体的辨证治疗方法,现分述如下。

3.1滋补阴血以充养血脉—实其体阴血的充足是保证脏腑营养的关键,“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还是后天调养失宜,比如营养不良、劳倦过度、忧思伤脾和年老体衰等,均会导致虚损病症的出现,阴血不足,无以充养脏腑,脏腑机能无法得到正常的发挥,因而导致乏力、嗜睡、黑矇等一系列证候。因此,姜建国教授认为其体受损,必当实其体,滋补阴血为其首要治则,常用药物有熟地、当归、白芍、川芎等,即取四物汤之意,补血和血,补血与调血并行;另考虑“有形之血不能自生,生于无形之气”、“善治血者,不求之有形之血,而求之无形之气”之理,亦应灼加补气药,如黄芪、人参等,即取圣愈汤之意。

3.2温通阳气以充盈脉道—助其用老年人餐后低血压多于早餐后出现,而早晨为人体一身阳气始发之时,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中所言:“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在祖国医学中,非常重视阳气的作用,人身阳气是一切生命功能的源泉,具有向上向外运行的特性,是生命的动力所在。前人多有论述:“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因此,姜建国教授指出,老年人之所以发生餐后低血压且多于早餐后出现,与阳气素虚有着密切的联系,血液失去阳气推动与鼓舞,对脉道充盈力度减弱,因而血压下降,故主张温通阳气以充盈脉道为其治则,其用不足,当助其用。但值得注意的是,此时并不是简单地选取温阳药,更重要的是选用辛温升散之品以助阳化气,且需重用其量,常用药物有附子、麻黄、桂枝、细辛等,常用方剂如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桂汤等。

3.3补中益气以助脾化源升清—求其本治病求本是中医辨证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低血压于餐后出现,与餐后血归于脾以主运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素问·经脉别论》所言:“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入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化源不足之人,加之平素血虚,此时既无血供养四肢髓海,脾胃亦虚弱无力以化生营血,另脾虚不能升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因而患者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故而姜师提出补中益气以助脾升清为治病求本之道,法以李东垣补中益气汤之意,益气升阳,另反佐少许枳实以调理气机,有升有降,恢复脾之化源升降枢纽之权,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 典型病案

李某,男,77岁,2014年11月12日初诊,患者近三月每于清晨早餐后出现头晕,乏力,眼前黑蒙等症状,站立不稳,需卧床休息半小时后方能缓解,平时血压110/80mmHg(1mmHg=0.133kPa)左右,此时测量血压为85/55mmHg左右,身形高瘦,食欲一般,睡眠尚可,小便正常,大便一日3次,质稀,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尺部重按无力。姜建国教授仔细询问病史,察舌按脉后分析:患者为老年男性,平素气血虚少,进食后血归于脾胃以强运化腐熟之权,无力供养四肢髓海,故而出现头晕乏力等症,辨证为气血虚弱,脾阳不足,气血生化乏源,无力升清,治则为补中益气,温补脾阳,以助气血化生及脾之升清。处以方剂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整方如下:炙黄芪30g,党参30g,炒白术15g,当归15g,川芎15g,红花15g,野葛30g,桂枝30g,白芍15g,细辛3g,柴胡9g,升麻6g,枳实3g。7剂,水煎服,日服一剂。一周后复诊,患者自述早餐后头晕昏沉乏力等症状均减轻,但出现口干不适,观其舌苔,由白转黄,考虑患者年事已高,胃之阴津亦亏乏,加之上方温阳之力偏强,有伤阴之弊,遂于上方中加入麦冬12g,知母12g,续服7剂,诸证明显改善。后用该方7剂量加工成水丸,嘱患者长期服用,一日三次,每次服用9g,半年后回访,患者早餐后血压平稳,体重增加,食欲增进,大便成形,一日2行,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

5 小结

姜建国教授诊治老年人餐后低血压,注重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师其法而不泥其方,从滋补阴血、温通阳气、补脾升清的角度,标本同治,并汤剂与丸剂相互交替配合使用,保证了长期疗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编辑:陶希睿)

2016-05-25

赵艺萌(1991-),女,汉族,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医治疗心血管疾病。E-mail:420809869@qq.com

R544.2

A

1007-8517(2016)15-0067-02

猜你喜欢
阴血建国低血压
从“经本阴血何脏无之”探析卵巢早衰的中医病机治法
无声的危险——体位性低血压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低血压: 一个容易被忽视的大问题
女性护血养阴,不同时期各有侧重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建国通宝”钱考辨
我家秘方
黄建国小小说欣赏
补中益气汤联合归脾汤加减治疗气血两虚型低血压性眩晕5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