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文化校本化实践与思考

2016-02-01 00:20出更新
文理导航 2016年3期
关键词:数学活动学科建设数学素养

出更新

【摘 要】小学数学文化的校本化实践,即在学校中以数学资源开发为主旨,研究构建数学文化的途径和策略,让数学文化成为校园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为此,大力提高教师的数学文化素养,依靠学科课堂教学,精心设计数学活动,挖掘数学文化资源,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数学,实现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数学文化;数学素养;数学活动;学科建设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2011版)》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环节,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数学活动经验。”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数学文化资源,渗透数学文化,实现数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协调发展。笔者通过课题研究实践,试从教师素养、数学活动、学科建设三个方面来谈谈小学数学文化校本化实践的思考。

一、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把握数学文化校本化实践的根本点

渗透数学文化,数学教师的文化素养是根本点。作为数学教师,要能够从文化的视角来观察数学,能够用数学的目光来审视文化,让学生感受到老师身上的数学文化气息。那么,如何让数学教师身上有独特的数学气息呢?

第一,要勤于读书。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要有源源不断的活水。因为学科特点,数学老师平时接触的书籍大部分是与教育教学有关的或是本学科知识的,比较少接触到人文类的书籍。因此,数学老师应读三类书,一是教育理论方面的书,如教育学、心理学书籍。这些书可以让我们明白教育的本原和教育原理。二是教学艺术方面的书,如《怎样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数学教学中的逻辑问题》等,可以提高数学老师的教学技巧和驾驭课堂的能力。三是人文素养方面的书,如《教师人文读本》、《论语》、《柏林苍穹下:一位数学家的文化随想》等,可以让数学老师更深入地理解教育是什么,让老师站在人的全面发展和文化的高度来看教育,这样,才能体会到教育的真正魅力,才能观察到课堂外的美丽风景。

第二,要善于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这句话深刻揭示出学习与思考的辩证统一关系。《教师最需要什么》第25章“做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让我们懂得,教师要成为智者,更要成为“善于思考的智者”,在学习的同时要不断思考:小学数学是什么?小学数学文化是什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有了这些思考,我们才会更有智慧,才能轻松驾驭课堂,让数学与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让数学文化走进学生的心灵。

第三,要善于总结。教育家朱永新说:“教育随笔能够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让教师享受到教育的幸福。”归纳总结是实践向理论的上升过程,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总结,教师可以全面地,系统地了解以往的教学情况,可以正确认识以往教学中的优缺点;可以明确下一步教学的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教师对教学、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将自己失败的教训及感悟、成功的经验、典型的教育案例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归纳总结,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能在理论上得到提升,而且能在实践上得到突破。

二、设计创新数学活动,突出数学文化校本化实践的关键点

渗透数学文化,要立足于学生的数学活动这一关键点。数学活动能充分展示数学的美妙和神奇,引领学生用文化的眼光去品味数学、体验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数学文化,丰富精神生活。数学活动的开展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开展了如下几种形式的数学活动。

第一,举行讲数学家故事或数学史比赛。北师大版教材中的“你知道吗”这部分内容,有很多数学史及数学家内容,如《九章算术》、《墨经》、“十进制”、“圆周率的历史”、“黄金分割点”……这些数学著作、数学史或是数学思想,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

第二,编写数学手抄报。我校有编写手抄报的优良传统,我根据各个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每月选择一个主题,以小组为单位,编写数学手抄报。主题有: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史话、数学思想、图形设计比赛、数学在生活

中的应用等等。学生从查资料、版面设计、数学知识摘抄等工作中,感悟了数学文化,拓宽了数学视野。

第三,开展动手实践活动。“数学课程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综合与实践是数学教学中的内容,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数学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等知识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指导中低年级的学生制作七巧板、钟面等简单学具、游戏材料,高年级的制作长方体、圆柱等模型,在动手实践中既巩固和运用了知识,又可以渗透数学文化。课外,结合教材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如让四年级的同学结合教材中的“数学好玩”——滴水的调查,调查我校寄宿生每天的用水量及每间宿舍没有关紧的水龙头的滴水量;调查统计寄宿生食物的浪费量,等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收集数据,提出建议,在实践活动中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巩固加强学科建设,抓住数学文化校本化实践的着力点

渗透数学文化,还要依靠数学学科,依靠数学课堂。这就要求数学学习的内容、题材及呈现方式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文化的角度对数学进行诠释,构建充满文化气息的数学课堂。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学科建设这个着力点。

第一,营造数学课堂的文化氛围。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蕴育着灿烂的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材的“你知道吗”栏目中,提及了刘徽、祖冲之、华罗庚、陈景润等大数学家,也列出了《九章算术》、《孙子算经》、《周髀算经》等古代数学著作。在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利用中华民族灿烂的数学文明,营造数学文化氛围。如在学习《分数的认识》时介绍《九章算术》,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由于使用了十进位值制,所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极为方便优越;在学习《鸡兔同笼》时,我介绍了《孙子算经》;在学习《圆的认识》时,我介绍了圆周率的历史,让学生了解刘徽、祖冲之,知道了《周髀算经》及圆周率的发展历史,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第二,挖掘数学课中的文化价值。数学文化有显性数学文化和隐性数学文化两方面体现:显性主要指教材中的“你知道吗”、“数学好玩”等栏目中介绍的数学史、数学家等;隐性的数学文化主要指教材或课堂教学所隐含的数学精神、数学观念、数学思想。如《三角形》的分类隐含了集合思想、《字母表示数》隐含了符号化思想、《鸡兔同笼》和《点阵中的规律》隐含着数形结合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用好、用活显性的数学文化,充分挖掘隐性数学文化,发挥其价值。如教学《字母表示数》一课,教材呈现的素材很丰富,表面上看,教材体现的是用字母可以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公式、运算定律等四方面的知识;透过这些知识,隐含的是用字母表示数的概括性、简洁美,渗透特殊到一般以及符号化思想和函数思想,这些数学思想正是数学课中的文化价值。

第三,加强数学与其它学科联系。数学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它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如诗歌意境中的数学文化: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去二三里》: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把数字嵌进诗歌里,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如美术学科中的数学文化:有常见的对称美、通过图案平移和旋转得到的美术作品。因此,要加强学科的横向联系,拓宽文化渗透渠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建立完善机制保障,重视数学文化校本化实践的立足点

建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是构建校园数学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没有机制作保障,校园数学文化也就难以为继,昙花一现。需要从制度层次进行较为长期的活动运行,形成一种惯性力量,才能有效地促进活动的开展,因此,它是校园数学文化建设的立足点。作为数学学科也就确立了建设文化数学的目标,并通过活动、评价等机制来实施。因此要着力建设学校层面的数学环境和建设班级层面上的数学环境。学校层面主要通过的途径有:建立定期举行数学节或数学文化周的制度;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读数学科普读物;每个班级的板报都有数学乐园角;每个月腾出一节数学课作为数学科普读书指导课;每个学生至少要拥有一本科普类数学书(报)。各班级则为学生创设各种数学活动的机会,比如班级开展的快乐读报;数学信箱;数学小论文的撰写;生活中的数学故事等。当然学校在资金上、时间上需给予扶持和帮助。

总之,数学的色彩应当是五彩缤纷的,数学的空间应当是神奇瑰丽的,而构建校本化数学文化体系的研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不断探索和实践。在数学文化的校本化实践中,我们要不断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加强数学文化活动,重视数学学科建设,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数学,让数学不仅仅是一门科学,更含有人文价值。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的美,从而爱上数学、学好数学、享受数学。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郑毓信.数学文化学[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

[3]沈晓东.将数学文化融入数学课堂[J].教育研究与评论,2009(12):4-7

[4]金松武.从数学文化的视角实践数学教学[J].江苏教育研究,2006(12)

[5]金一民.结构化:融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J].江苏教育,2010(12)

[6]沈旎.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育部义务教育新课程远程研修丛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7]郭元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管理与评价[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试验稿)[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数学活动学科建设数学素养
浅谈主题区角活动中有价值的数学活动
武警院校应急救援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于当下小学低年级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方案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