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哺之爱

2016-02-01 02:14王税均
兵团工运 2016年2期
关键词:小两口弃婴婴儿

王税均



反哺之爱

王税均

午后的阳光下,一中年男子搀扶着一白发苍苍的老人走在田间小道上,就那么缓慢地走着,男子小心翼翼地搀扶,白发老人干瘪的脸庞上时而露出淡淡的笑容,这就是一师十团十七连职工杨曦兵和他的妈妈孟红英正在散步呢。

孟红英老人是四川一个边远山村的农民,在一次赶集,发现了一名弃婴,弃婴满身爬满了蚂蚁,在炎热的夏季,苍蝇围着弃婴飞舞着、盘旋着,心善的孟红英当时心疼地抱起那名婴儿,给他喂了点水,婴儿才有了微弱的哭声。他抱着婴儿回到家中,收养了这名弃婴,这名弃婴就是杨曦兵,孟红英老人硬是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将自己的两个儿女和杨曦兵拉扯大。

1996年,27岁的杨曦兵跟着村里的其他村民一起来到九团七连拾棉花挣钱,那时,拾一斤棉花3毛5分钱,杨曦兵一天能拾40多公斤棉花,一季棉花拾完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这对于当时的杨曦兵来说,是一笔天文数字,他在老家村里一年的收入都没有1000元。杨曦兵当年回家就给妻子孙大芬做思想工作,劝妻子一起到新疆挣钱。杨曦兵和妻子都很担心母亲的身体。孟红英老人说:“你们去吧,我支持你们,小孩就别带去了,我给你们带着。”就这样,杨曦兵夫妻二人在春节后,又再次来到了九团七连。

来到新疆后,刚好赶上连队土地承包,勤劳的杨曦兵找到连长,连长熬不过杨曦兵的再三央求,给他们小两口承包了30亩棉田。到年底兑现,获得了丰产攻关奖等多个奖项,这使得杨曦兵信心百倍。小两口合计着,回老家把父母小孩儿一起接到新疆来。老人还是坚决不同意,杨曦兵只好带着妻儿再次来到新疆。

2002年,杨曦兵在团工会的帮助下,购买了50只羊,搞起了养殖。夫妻二人更忙了,将父母接过来尽孝的心情也越来越强烈。多次打电话给远在家乡的母亲,劝母亲到新疆来,享享清福,都被孟红英老人拒绝了。

2005年深夜的一个电话,是老家打过来的,电话那头传来哥哥焦急的声音,“父亲突然头痛昏迷,送到乡里的医院,查出是急性脑溢血,没有抢救过来,母亲伤心得哭昏了好几次,你看能不能回来一趟……”犹如晴天霹雳般,杨曦兵再也睡不着了,天还没亮就去阿克苏赶火车票。

安排完父亲的后事后,他坚持将母亲接到新疆和自己生活在一起。

他在忙完活后,干得最多的就是陪着母亲说话聊天,他说老人最害怕孤独,他要让老人开心,2010年,他在阿拉尔购买了楼房,搬家的哪天,他母亲笑得嘴都合不拢。

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杨曦兵在无微不至地关怀老人的同时,还时不时地带老人去做体检。孟红英老人常常自我调侃,“我这是捡来的福气……”

人们常说,“做人先做人,为人先尽孝。”杨曦兵的日子越过越红火,还购买了装花机,开上了小轿车,过上了令人羡慕的日子。

猜你喜欢
小两口弃婴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腊八节,请喝下这碗杂米粥
小两口的幸福生活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热心肠
无奈之举
弃婴岛的现实困境与法理分析
婴儿为何会发笑?
弃婴岛的良性运行与儿童权利保障
——由厦门弃婴岛关停引发的思考
婴儿的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