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碧成:献身兵团永不言悔

2016-02-01 02:14吕文祯
兵团工运 2016年2期
关键词:团里达拉兵团

吕文祯



左碧成:献身兵团永不言悔

吕文祯

闻听左碧成老人回到团里,我高兴地来到四师六十四团瑞祥小区他的家里。

“这几天,我一直在看兵团成立60周年的新闻,我这心里高兴啊,作为兵团人,我感到自豪。”老人虽然前期做了心脏搭桥手术,但一谈及兵团成立60周年的事,一双眼睛变得炯炯有神,说起当年激情燃烧的岁月,老人的军人气质始终溢于他的举手投足间。

今年77岁的左碧成老人,出生在四川省垫江县,1959年3月当兵,因为有初中文化,被编入成都军区一三○师师直高炮营三连,当了一名通讯兵。

1962年10月,中印边界爆发战争,23岁的左碧成背着报话机随部队奔赴前线,参加了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他发挥通讯兵在战场上的特殊作用,为部队的作战部署和胜利传递信息。此次战役,左碧成所在高炮营4个连的战友大部分都牺牲了,长眠在中印边界线上。

说起这段往事,左碧成老人的眼角湿润了,他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维护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尊严,保护了祖国西部边防。能参加这样的战斗,他很光荣,可是一想到牺牲的战友,他又倍加难过,他当时就想,自己要守一辈子边防,要和牺牲了的战友们一道守在边防线上,让祖国神圣的领土不容侵犯。

随后,部队从中印边界胜利凯旋一年后,左碧成又随部队从成都军区“转战”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拿起十字镐和铁锨,加入到西北边疆的开发建设热潮中。

1964年3月,左碧成所在的高炮营全部分到了可克达拉农场(现六十四团),荒凉的戈壁滩上白茫茫一片,没有路,也没有什么房子,人们住的大都是地窝子,这种荒凉是左碧成和战友们始料不及的。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左碧成老人至今都记忆犹新:“当时,大家心里都凉了半截,和自己想象中的兵团相差太大了,后来我还编过这样几句顺口溜,‘新疆是个好地方,抬头望不到家乡,走的是弹簧路,睡的是钢丝床,’因为那时地面的碱太大,槽子车一压就是深深的轱辘印,但车子过后又‘弹’起来了,像弹簧一样;睡的都是苇把子扎的床,我就给它起名叫‘钢丝床’,战友们常常被我的顺口溜逗乐,忘记了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

从通讯兵到生产建设大军,左碧成老人忘不了自己刚开始劳动时的情景,“刚开始,不会抓坎土曼和铁锨,开春挖毛渠的时候,怕落在老职工后面,别人挖100米,我要挖120米,拼了命地干,磨得满手都是血泡,泡磨破了也没时间管它,等拧着股劲完成自己给自己定的任务坐下休息时,才感觉这手上火辣辣地疼,一看,皮都磨没了,吃饭都不敢洗手,怕沾水后那个疼呀……但是第二天,照样干,还要比头天干得多呢。”

说话间,我注意看了看老人的手,手背上皮肤粗糙、青筋暴起,手指关节粗大,透过指间,老人定能回想起当年开发建设兵团时火热的劳动场面,而那段激情燃烧的屯垦戍边岁月已深深地烙在老人的心里。

1965年3月,左碧成调到可克达拉农场子校当司务长,他看学校的伙食不好,就找校领导商量,要求自力更生改善学校伙食。他领着老师们开荒种菜,找专人负责养鸡、养猪、养羊。到了秋季,学校每天定制食谱,食堂一个星期吃两次肉,一周的饭菜都不重样,而且一顿饭1毛5分钱管饱。那时,子校的生活在整个可克达拉农场都是最好的,就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子校的教职工和学生们也没有一个饿着,左碧成作为先进个人受到了师里和团里的表彰,他的这种做法还在全团得到了推广。

1971年3月,左碧成从团子校调到修配厂当会计,对于工作上的变动,左碧成心里有所顾虑,会计工作专业性强,一个门外汉怎样能尽快地熟悉业务?他借来会计专业书籍,边干边学。在从事会计工作9年的时间里,工作没出过任何差错。

1989年的春季,因团里进行人事大调整,左碧成从会计的岗位上调下来,便主动承包了5亩撂荒的斜坡地。那些年他种的甜菜一年比一年产量高。2000年,左碧成老人光荣退休,可是他退休不退岗,加入“三老队”义务巡逻从不间断。他时常教育自己在该团十七连当民兵的两个儿子:“当兵就要守好咱兵团的边防,啥时候需要都要义无反顾,屯垦戍边不是一代人的事,而是代代相传的千秋大业。我虽然出生在四川,但我是为兵团而生,你们也是为兵团而生,兵团是咱的家,屯垦戍边就是咱兵团人的使命!”

除了教育自己的儿子外,左碧成老人还经常被邀请到六十四团双语幼儿园,为孩子们讲述他当年开发建设兵团的故事,讲述团场的创业史和发展史,让孩子们从小接受兵团精神教育,让兵团精神代代相传。

老人高兴地说:“兵团走过了60年的辉煌,又迎来一个新的甲子,我可舍不得离开,现在我心脏梗塞的问题解决了,等身体再恢复些日子,我又可以为小区巡逻了,能为团场的经济建设发挥余热,我无怨无悔。”

猜你喜欢
团里达拉兵团
兵团记忆
兵团记忆
猫眼电影是怎么从美团里长出来的?
比翼双飞
角儿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用兵团精神凝聚兵团人的梦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0例
沉潜迷醉达拉湾
八路军留守兵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