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2016-02-01 07: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32期
关键词:造口黏膜病情

万 超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研究

万 超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0)

目的 研究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44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研究,记录患者术后病情情况,护理半个月后,对比44例患者护理前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半个月后,18例患者护理显效,造口完全痊愈,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消失,且不出现造口回缩或狭窄等并发症;21例患者护理好转,造口没有完全愈合,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得以改善,病情呈现好转趋势;5例患者护理无效,造口出现溃疡现象,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没有变化,患者护理前后病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能有效的帮助患者痊愈,改善患者病症,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值得推广。

造口皮肤黏膜分离;造口肠瘘患者;临床护理

肠瘘属于腹部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因为肠管和其他脏器、体腔或体腔内有空隙,致使肠内容物进入其他脏器、体腔内,而引发感染、体液丧失、脏器功能异常、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病症。对肠瘘治疗首先要对腹腔感染进行控制,而对腹腔进行彻底清洁以及腹腔引流是控制腹腔感染的有效途径[1]。有学者临床研究表明,通过对肠瘘或腹腔感染患者进行双套管清洗,可以有效的去除损伤组织、引流液,减少细菌数量,加快伤口血液流动,促进伤口愈合等。本文通过对44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进行护理,对比护理前后患者的病情,以了解临床护理在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44例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回顾性研究,44例患者中男患者31例,女患者13例,年龄分布为47~88岁,平均年龄为(62.4±4.5)岁,所有患者都确诊为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并出现腹胀、营养不良等病症。所有患者均自愿参与护理实验研究 ,并签订自愿同意协议。

1.2 护理方法

1.2.1 护理评估:首先,对创伤面进行评估,涉及皮肤黏膜分离面积大小、创面大小和深浅、渗液颜色、气味以及渗液量、肉芽颜色等。44例患者中,分离范围最大为造口总长一半,最小为造口总长八分之一;创伤面最大为5 cm×12 cm,最小为1 cm×1 cm,最深8 cm,最浅0.5 cm;10例患者为深层皮肤黏膜分离,渗液呈浑浊、黄色状态,有异味,渗液量为大于10 mL/d,创面基底肉芽组织呈现红黄相间色;34例患者为浅层皮肤黏膜分离,渗液为浅红色或浅黄色、不浑浊,无异味,渗液量<5 mL/天或在5~10 mL/d,肉芽组织呈现红色。其次,对所有患者肠造口大小、颜色、高度、有无支架管、造口与切口位置、排泄物检测、造口情况等进行评估。44例患者中,造口颜色都呈现红色,大小为直径2~8 cm,高度为高出皮肤0.1~4 cm,包括6例患者有支架管,7例患者造口位于切口之上,15例患者造口与切口间距为0.5~2 cm,4例患者伴有造口凹陷问题,25例患者排泄物为糊状,8例为稀状,其余患者排泄物为固状。最后,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评估,对患者整体病情进行检查,不仅重视患者创面和造口问题,还应注重患者营养状况、血糖含量以及心理状态等方面评估。

1.2.2 护理措施: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第一,对患者实行心理护理,患者手术后由于对造口存在还难以适应,当患者看到分离伤口会产生紧张、焦虑等情绪,手术后初期是患者适应带造口生活的艰难期。因此,护理人员需普及患者皮肤黏膜分离等基础知识,让患者了解皮肤黏膜就是结肠造口末端与皮肤缝合分离,腹壁出肠断会与腹壁发生相连,若及时治疗则会较快康复,避免患者因不了解病症胡乱猜想,导致患者神经过于紧绷,不利于患者恢复。同时,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如患者病情有所好转、配合治疗并取得进步,应对患

者进行表扬和夸赞,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第二,护理人员需时刻对术后患者病情进行观察,检测患者造口黏膜颜色以及造口与周围皮肤缝合等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告知主治医师并作出相应治疗。第三,对分离伤口进行护理,护理人员应先用棉球沾生理盐水进行清洁,进而清洁周围皮肤,最后进行造口清洁,需注意的是清洗不能适应消毒剂,因为消毒剂会损坏肉芽组织生长[2]。第四,根据患者造口情况以及实际病情,选择合适的造口袋以及定期更换。对造口明显回缩伴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可选择康乐保造口袋,该造口袋采用凸面底板可有效缓解造口回缩症状,同时利用凸面对周围皮肤施加压力,有利于造口乳头部位膨出。对于造口乳头高于周围皮肤黏膜分离患者,可选择康乐保增强型造口袋,该类型造口袋具有站黏性强、贴合性好,能预防排泄物渗出。同时,加上造口袋底板面积大、微孔,可根据患者造口大小随意裁剪[3]。此外,当患者出现造口回缩,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扩肛处理。最后,护理人员应嘱咐患者饮食均衡,提高患者营养汲取,保证患者恢复过程中营养充足。同时,还要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腹泻,降低创面污染以及换药次数,避免影响创伤面愈合。

1.3 护理评定标准:护理半个月后,如患者造口完全痊愈,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消失,且不出现造口回缩或狭窄等并发症,则护理显效;如患者造口没有完全愈合,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得以改善,病情呈现好转趋势,则护理好转;如患者造口出现溃疡现象,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没有变化,则护理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利用SPSS19.0软件包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表示,用t进行检验,两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44例患者治疗前均确诊为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并进行造口手术,护理半个月后,18例患者护理显效,造口完全痊愈,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消失,且不出现造口回缩或狭窄等并发症,21例患者护理好转,造口没有完全愈合,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得以改善,病情呈现好转趋势,5例患者护理无效,造口出现溃疡现象,腹胀以及营养不良等症状没有变化,患者护理前后病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造口皮肤黏膜是造口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引发原因是由于患者局部感染、营养不良、放疗影响等,如患者术后恢复情况不乐观,会严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质量[4]。因此,加强患者术后护理必不可少。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实际病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护理方案,并采纳主治医师建议完善护理方案,包括护理评估与护理措施。首先要对所有患者进行创面评估、肠造口评估以及全身评估,充分了解患者实际病情,以便做出相应的护理措施与急措施。进而对所有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病症观察、造口袋选择以及饮食护理等,从而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正常生活。本文通过对44例患者进行护理,结果显示:护理半个月后,治疗显效例数为18例,治疗好转例数为21例,治疗无效例数为5例,患者护理前后病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由此可见,对造口皮肤黏膜分离伴造口肠瘘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具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

[1] 谢春燕.循证护理在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护理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22(20):2937-2939.

[2] 李媛,徐小芳,邵力伟.1例结肠癌术后伤口裂开合并肠造口皮肤黏膜分离的护理体会[J].中国临床护理,2013,16(6):546-547.

[3] 丁璐.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伤口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32(20):273.

[4] 万艳华,胡庆霞,章小庆,等.探讨伤口造口皮肤黏膜分离联合伤口处理对患者愈合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6,24(14):116-117.

R473.6;R656

B

1671-8194(2016)32-0286-02

猜你喜欢
造口黏膜病情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Tiger17促进口腔黏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皮桥造口在预防性回肠造口临床中的应用及观察
微信授权式教育在尿路造口患者并发症预防中的应用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窦黏膜脱垂10 例临床效果报道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早期胃癌诊疗中的应用
82例后壁黏膜完整隆凸阴道缩紧术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