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点

2016-02-01 10:14
工友 2016年2期
关键词:凤爪职高道德

新视点

为“权力走私”找克星

甘肃省陇南市的一群官员,把各自的亲友共19人弄进公办教师花名册,吃上了“皇粮”,一吃吃了三年,共领取财政工资117.84万元。日前,这起“假教师”案已进入二审。(2月1日《钱江晚报》)

点评:

“假教师”的败露,是一个意外,是拔出萝卜带出来的“泥”——2014年,陇南市检察院在查处一起农村基层组织成员职务犯罪案件时,把“假教师”案牵连了出来。如果没有这个意外,这19人很可能还在安然地吃着“皇粮”——其实是纳税人的“供养”。

制造“假教师”,本是见不得人的。但是,陇南这件事,因为参与的人多,保密程度并不高。县乡一级就基本上是熟人社会了,说个人情,拉个关系,太平常太容易了——就在大家视如平常中,“权力走私”悄悄地完成了。

那么,“权力走私”的真正克星是谁呢?是彻底的公开,向全社会公开,让全体社会成员来监督。而对社会成员来说,监督官员没有任何报酬,任何人都愿意做,这样,社会正常运转的成本就降到了最低。

为企业组织员工向父母行拜年礼点赞

1月31日,杭州,小年夜前一天,一单位12位员工跪拜自己的父母,行传统拜年礼仪,并发给父母过年压岁钱。据主办方称,此次活动是为了提倡传统孝道,感谢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情。(2月1日中国新闻网)

点评:

企业组织这样的活动花了很大的心思,通过这样的活动让员工深刻地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感恩文化,让员工深刻地感谢父母养育之恩。

俗话说,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只有懂得感恩父母,才能珍惜今天,创造未来。因此,企业搞这样的活动是十分有意义的。

企业搞这样的活动,意在让员工在对父母感恩的同时,也感恩所有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作为员工,这个企业给员工提供了工作岗位,只要一天在这个岗位上,就应该珍惜,就应该知道感恩。因此,企业搞这样的活动,能让员工学会感恩。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通过日积月累形成的,而不是通过一次二次的下跪就能累积起来的。在当下的社会,每个家庭父母与子女之间,每个企业员工和老板之间,平时要多沟通,让更多的年轻人在错杂的社会生活中,关注身边的一点一滴,常抱一颗感恩之心去生活和工作。

莫让炒作“丑恶”者获取额外收益

前段时间上海地铁上出了个“凤爪女”,不久,杭州地铁也有一个“咆哮女”火了!视频中:一位身穿红色外套的女子在座位上大声打电话,有乘客善意提醒打电话小声点,结果女子语出惊人:“我就是没道德,我伤害谁了我负责!”(1月29日《钱江晚报》)

点评:

同样是地铁,同样是不文明行为,同样是死不认错,虽然舆论汹汹,虽然饱受道德指责,但“凤爪女”和“咆哮女”都火了。因为火,“凤爪女”的身价不降反升,在某公司年会上还成了表演嘉宾,并且预约排队。好了,道德舆论的谴责不但没有起到激恶扬清的作用,反倒成了一些人的成名“利器”,成为一些人获取利益的资本,这令人始料不及。炒作“丑恶”者获取了额外收益,“凤爪女”们成了心态阴暗者模仿的“范本”。

所谓眼球经济就是依靠吸引公众注意力获取经济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在现代强大的媒体社会的推波助澜之下,眼球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候都要活跃。炒作“丑恶”者大多获取了额外收益,而受到惩罚的几近寥寥。就拿“凤爪女”事件来说吧,女主角态度强硬,死不认账,任你风吹浪打,任你道德谴责,反正我就意识不到我有任何不妥,反正我“红”了,我还从你们的万千谴责中获益了,且获益良多,社会能奈我何,规则与道德又能奈我何。当个体的不文明行为所造成的个人损失远小于其不当行为所带来的收益时,所谓规则意识、法律规范都可能遭到践踏,道德只能象瓦片一样被击的粉碎。更有甚者,倘若众人都看到了这种“行为艺术”所带来的巨大收益时,争相效尤只是多与少的问题。

或许,当我们正在群情激昂时,有人却躲在角落里,看着一场有编剧有导演有演员的一幕大戏。不幸的是,你和我以及所有众人都沦为他们牟利的工具。

面对歧视,愤怒不如奋起

“不要与社会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这句话出现在浙江省海盐县行知中学发给学生家长的一则短信通知中,与“走路时放慢速度”等温馨提示同时出现,落款是“行知中学德育处”。(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点评:

在舆论的狂轰滥炸之下,行知中学及时发出面向职高学生、家长及职业学校的公开道歉信,以期挽回职高学生的感情和职业学校的声誉,并求得大家的谅解。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前我们许多的职高学生受社会上流传的“职业教育学生都是双差生”的偏见所影响,失去了自信,并深感“自卑”。最后,由于学生不自信,没动力,自由散漫,难以管理,导致职业学校也深陷管理不力、教学无方、“职业教育是二流教育”的社会质疑声中。

其实,职高学生被歧视的根本原因,还是源自于我们全社会的“分数高于一切”、“高考才是唯一成才途径”的教育成才观念和“脑力劳动高于体力劳动”的职业观念。然而,无数的事实证明,分数绝不是衡量人才的唯一标准,绝大部分不爱学习、分数不高的“熊孩子”,也并不是“笨孩子”、“差孩子”。职业教育也同样不是“鸡肋”,只要学生找准了适合自己“脾胃”的专业,唤起了他们的兴趣,从而自觉自愿地学习,也照样能够学有所成,成为“职场明星”、成功人士。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绝不是忽悠,而是在我们当今社会上看得见、摸得着的职业现实。

猜你喜欢
凤爪职高道德
《辽宁职高学报》征稿启事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新课改下的职高物理实验教学初探
百香果凤爪
豉汁蒸凤爪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职高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职高生物课的实验教学探析
啃鸡爪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