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药打假

2016-02-01 14:13
中国防伪报道 2016年12期
关键词:假药嫌疑人犯罪

食药打假

01 吕梁公安捣毁6 个制售假盐窝点 涉案金额1600 万元

吕梁市公安局经过缜密侦查,成功捣毁6个制售假盐窝点,查获假盐500余吨,涉案金额1600万元,摧毁涉及多个省市的假盐制售链条。

吕梁市公安局接到案件线索:汾阳市冀村李某荣、王某平有制造、销售假冒食盐的嫌疑。吕梁市公安局迅速成立了专案组开展侦查。经过数月缜密侦查,公安机关基本查明市汾阳冀村已形成假盐制售链条,涉及多个省市,涉案金额达1000余万元。

10月18日凌晨5时,吕梁公安机关集结300余人,出动警车20辆、中巴运兵车5部,货车5辆,兵分6路,在市盐务局的配合下,对汾阳市冀村、文水、孝义、中阳、离石制售假盐窝点进行集中查处。现场查获假盐500余吨,各类假冒伪劣包装3万余套,收缴账本31本,捣毁制售假盐窝点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9名,涉案金额1600余万元。

02 长丰警方摧毁制售假冒酒窝点

近日有群众向长丰县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举报,称合肥北城地区有阜阳籍团伙租住民房制售假冒酒。经过前期侦查,10月24日下午,长丰警方组织50余名警力,兵分多路对长丰造甲乡、双墩镇及庐阳电厂路3处制售假冒酒窝点进行统一查处。

警方现场抓获多名犯罪嫌疑人,查获大量假冒品牌酒成品和制酒原材料、加工机器以及运输车辆等物品。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并对5人采取了强制措施。

03 夫妻制假冒酒六十万赃物被查

9月5日上午,昆明市官渡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联合经侦支队五大队和官渡派出所民警,在官渡区中苜蓿村266号、267号捣毁一个制售假冒名牌白酒的黑窝点,当场查获假酒116件,涉案物品市值60余万元。

同时查获茅台外包装壳180个、外包装箱15个、茅台空瓶180个、手提袋135个、瓶贴180套、瓶盖180个以及压盖机、打包机各一台。抓获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的贵州籍犯罪嫌疑人冯某(男,40岁)、周某某(女、37岁)。

经审查,冯某等2人交代,其从2016年8月起,伙同其妻周某某,从贵州购买制假原材料后,在中苜蓿村267号进行假酒的手工翻包,准备以次充好进行销售,但尚未销售获利。

04 零陵公安破获一起销售假药案

10月19日,零陵公安分局水口山派出所破获一起销售假药案,抓获犯罪嫌疑人蒋某,缴获假药三十余盒。

该所民警通过摸排线索,发现零陵区芝山路110号某成人用品店有人销售假药,便立即联合零陵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到该店进行查处,当场查获标有疗效但无产品批号的保健品。经零陵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查处药品的检测,发现药内含有“西地那非”成份,结果认定以上保健品均为假药。

05 永济公安连破两起销售假药案

近日,永济市公安局食药侦查大队、张营派出所根据掌握的线索,分别于10月12日、13日各破获一起销售假药案,抓捕犯罪嫌疑人两名。

10月12日,食药侦查大队根据掌握的线索,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摸排,将涉嫌销售假药的犯罪嫌疑人张某抓获归案,成功破获一起销售假药案。经查,犯罪嫌疑人张某长期无证经营药品,自2015年9月以来,先后3次低价购买假药复方甘草片2400瓶,销往各镇、村诊所。

10月13日上午,张营派出所在食药侦查大队、永济市食药监局的配合下,将在西厢北路蔬菜批发市场门口摆摊销售假药的林某抓获,扣押无任何手续的膏药 158贴及其他无证药水若干(经永济市食药监局初步检验均为假药)。

06 夫妻互联网卖假药锒铛入狱涉案金额近百万

内蒙古通辽市公安局联合科尔沁区公安分局近日侦破一起互联网销售假药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查缴假药成品20种625瓶,原料280公斤,制作假药工具1 台。

网上买药上当受骗

2016年5月,内蒙古通辽市公安局科尔沁区公安分局食药环侦大队接到该市科尔沁区居民李小龙报案称,他在2015年12月18日至2016年3月5日期间,在名为“河南仲景中医研究院藏医联合泌研中心”的网站上,分4次花费2万余元购买了仲景国医中医药研泌尿所生产的阴毒清淋丸和阴毒清菌丹等药品共计118瓶,但吃过之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怀疑是假药。

经通辽市食品药品监管局检验鉴定,李小龙在网上购买的阴毒清淋丸和阴毒清菌丹等药品均为假药。科尔沁区公安分局决定立案侦查。

夫妻档涉嫌犯罪落入法网

在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食药环侦总队的指导下,通辽市公安局联合科尔沁区公安分局派出民警,于5月15日赶赴出售假药地河南郑州开展前期侦查工作。在当地警方的密切配合下,经过两个多月的艰苦工作,侦查民警收集大量线索,终于摸清了犯罪嫌疑人的身份、生产窝点位置、银行账目情况以及药品销售途径。

2016年8月25日,收网时刻终于到来,办案民警根据前期掌握的线索,再次赶赴河南郑州,在生产假药的窝点将犯罪嫌疑人王勇、王娟当场抓获,现场查缴假药成品20种625瓶,原料280公斤,制作假药工具1 台。

涉案省份之多令人咋舌

在办案民警的讯问下,犯罪嫌疑人“二王”如实供述了利用互联网销售假药的犯罪事实。据犯罪嫌疑人交代,自2004年起,王勇与王娟夫妻二人,在家自己配制、包装阴毒清淋丸和阴毒清菌丹等药品,利用“河南仲景中医研究院藏医联合泌研中心”网站宣传药品功效,通过网上挂诊等方式为患者“看病”“治病”“售药”。

截至目前,假药已销售至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受害群众达数百人,涉案金额达90余万元,警方已经冻结40余万元赃款。

8月27日,两名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通辽。目前,王勇夫妇因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此案正在进一步侦查中。

07 沅陵公安破获一假冒食盐案涉案假盐达360余吨

11 月 10 日,沅陵县县公安局,历时7个月,成功破获一起公安部督办的生产、销售假冒食盐案,将涉嫌生产、销售假盐的唐某庆、周某、张某安等 5 名犯罪嫌疑人抓获归案,涉案假盐达 360 余吨,涉案金额约 80余万元。

2016 年 4 月 28 日,沅陵县盐务管理局盐政人员在县麻溪铺镇日常检查时,发现麻溪铺镇、池坪、五三厂家属区、庄田村等多处小卖部及居民家中销售、使用假冒某品牌 400g 绿色加碘精制盐,并随即对扣押的假盐进行抽样送检。经省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的检验,抽样样品碘含量为 0,亚铁氰化钾 / 亚铁氰化钠含 6.3mg/ kg,均不符合国家行业标准。

5 月 10 日,沅陵县盐务管理局将案件移交县公安局治安大队,并于当天将案件嫌疑人唐某庆、田某芳夫妇抓获。经审讯,唐某庆的假盐是从常德市一名叫周某的人手上购买。同时,与公安局治安大队成立专案小组,并赶往常德。5月 28 日,周某落网后交代,自已也是为别人提篮子,他先后两次以每吨 2300 元的价格从常德人张某安处购买假冒品牌绿色加碘精制盐,并以每吨2600 元销售给唐某庆、田某芳夫妇。

专案组通过对案情的梳理,获悉周某的上线是一名叫张某安的常德男子。为了放长线,钓大鱼。专案组再次赶赴常德,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再次展开。天不遂人愿的是,周某的落网,使其上线张某安失去了联系,张某安开始刻意规避办案人员的调查。

8 月 15 日,经过十多天缜密侦查,终于掌握了案犯张某安的活动轨迹,并在常德市鼎城区体育馆附近一民房内将其抓获。面对铁证如山,张某安对基于 2014年至 2016 年间,从广东胡某手中购买高级精制盐 (工业盐) 后,并雇请其亲属加工灌装再出售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10 月 12 日,以胡某为首的生产、销售食用假盐案被公安部列为督办案件。10 月 20 日,办案组的民警在广东省佛山市将胡某抓获。

至此,办案组连续追缉了 7个月的生产、销售假冒食盐案终于告破,这个生产、销售达 360余吨假冒雪天牌食用盐、涉案金额达 80 余万元的犯罪网络就此瓦解。

08 镇平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查处一起网络销售假烟案件

近日,镇平县公安局经侦大队成功侦办一起利用网络销售假冒名牌香烟的案件。

2015年,犯罪嫌疑人杨某在网吧上网的过程中无意间进入一个销售假烟的QQ聊天群里。经过简单的聊天,杨某觉得在网上卖假烟是一个不错的挣钱门路,此后杨某便用心“学习”,很快就成为一名销售网络覆盖山东、河北、河南、湖北等省份的代理商。截至今年7月份案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杨某销售的假冒名牌香烟数额达上百万元。

在全国打击假冒伪劣犯罪的大潮中,镇平县公安局经侦部门通过抽丝剥茧地收集、分析各种情报信息,逐渐摸清了这个横跨多省的销售假烟网络,在“集群战役”模式的统一调度下,全国各地经侦部门分别对涉案人员同时采取行动,统一收网,一举打掉了这个售假网络。

09 哈尔滨打掉制售假冒知名调味品团伙 扣押产品两千余件

近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破获了一起涉案金额达50余万元的制售假冒知名品牌调味品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2名。扣押假冒产品2000余件。查扣商标标识、空桶等大量制假物品。

据悉,2016年7月,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接到厂家举报称,在哈尔滨市流通市场发现假冒品牌酱油。经过为期3个多月的摸底排查,执法人员发现曾有过此类犯罪前科的赵某海雇佣王某辉,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汲家店及香坊区果园星城小区租用仓库内,生产假冒的品牌酱油、鸡精等调味品,并将假冒产品销往省内一些市(地)各大市场。10月28日,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兵分两路,在阿城区新华镇和香坊区果园星城小区将犯罪嫌疑人赵某海和王某辉抓获,并现场扣押假冒调味品成品2000余件,查扣包装材料300个、商标标识1540套、瓶盖12000个、空桶295个。赵某海目前还在缓刑期,最初坚决否认参与制售假冒调味品,但在大量证据面前,最终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为了避免假冒调味品流入百姓餐桌,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已经会同食品药品稽查局,对假冒产品的流向进行了清查。目前,已在哈尔滨市香坊区横道市场和哈安大市场的2个调料品商行内,查扣假冒酱油72桶、鸡精7袋、鲜味宝调味料13袋、蒜蓉辣椒酱8瓶。此外,黑龙江省食品药品稽查局与哈尔滨市公安局经侦支队已向其他假冒调味品流入市(地)食品药品稽查部门发函通报案件线索,控制假冒产品流向,并对相关违法行为人进行处理。

10 北京警方开展“网歼行动”捣毁假药窝点26个

10月中下旬,北京警方展开了“网歼行动”,捣毁涉嫌生产、销售假药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窝点2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破获案件25起,起获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等140余种共130余万粒,涉案价值近1300万元。

嫌疑人网购胶囊自己灌装

今年10月初,丰台分局接群众举报称,在丰台区一住宅小区内有人利用网络购物平台从事生产、销售假药的违法活动。对此情况,民警立即开展侦查。通过调取相关数据和取样购买等方式,民警成功锁定嫌疑人刘某。

10月20日,丰台分局经侦大队民警在该小区一出租房内将涉嫌生产、销售假药的嫌疑人刘某抓获。经工作,民警在其居住地和位于丰台区某地的库房内共查扣涉案药品种类20余种、涉案药品1万余盒、药品说明书2万余张,经鉴定查获药品均为假药,涉案价值200余万元。

据办案民警介绍,嫌疑人刘某用亲戚朋友的身份证注册,在某网站上共开了5家卖保健食品和药品的店铺,主要售卖的假药是降压药和减肥药。

在其店铺上,民警看到商家打出的广告页,包括瘦身、减肥、塑形、减脂等关键字。降压药里添加了西药成分氢氯噻嗪,减肥药里添加了西布曲明、酚酞,这些成分被非法添加到药品中。刘某在网上购买成药,还有散装胶囊,自己进行灌装,含量非常不固定。“两粒药中,可能一粒有,一粒没有,效果可想而知。”

据刘某供述,假药售价一般在30至100元不等,卖假药已有2到3年,月收入上万元。现该人已被丰台分局刑事拘留。

“网歼行动”捣毁假药窝点26个

近年来,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食品药品犯罪也明显增多,并且因其具有更大的扩散性、欺骗性、隐蔽性,往往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性。北京警方根据食品药品案件发案规律特点,由市局经侦总队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组成专案组,开展专项侦查打击工作。

通过对全国销售药品和保健品的网络店铺开展筛选,民警发现,涉及北京的20余家网店虽然打着出售减肥药和保健食品的旗号,但店铺中可见的商品却很少。若以顾客的身份向其咨询,店家就会推荐一些店铺中没有的食品药品,称这些食品药品疗效显著,并会晒一些客户好评。如有购买意向,则会让顾客以其他商品名义下单购买。专案组民警通过对上述网店中取样购买的食品药品进行检测发现,这些可疑网店销售的食品药品均含有西地那非、西布曲明、酚酞等有毒有害成分。

2016年10月中下旬,在北京市食药监部门的配合下,北京市公安局在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房山、通州、昌平、大兴等9个区同时开展打击网络食品药品犯罪的“网歼行动”,捣毁涉嫌生产、销售假药及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窝点26个,抓获犯罪嫌疑人37名(刑事拘留21名),破获案件25起,起获假药、有毒有害食品等140余种共130余万粒,以及大量包材和制假设备,涉案价值近1300万元。

通过对犯罪嫌疑人进行审查发现,嫌疑人在明知其所售商品为假药或有毒有害食品的情况下,为逃避打击,在网店网页上采取隐藏式宣传方式,不直接宣传违法产品,而是通过微信、QQ等网上通讯工具与客户私聊,达成意向后以购买其他产品名义付款交易。

未经批准进口药滥用也有害

据办案民警介绍,假药一般分为三种类型,一种是仿造正规品牌,一种是纯自制,名称、成分、包装都是自己做的,还有一种就是进口药,是国家没有批准进口的药品。

以查获的假减肥药为例,里面非法添加了西布曲明、酚酞等有毒有害成分,壮阳药中,非法添加西地那非成分。“因为成分、含量不明,有些人吃了可能没反应,有些人吃了可能出现心律失常等心脑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

张贴标靶,由于昆明路段综合管廊空间狭长,且管廊纹理相近,不易区别,需要张贴标靶。张贴标靶不仅可以高精度拼接点云,还可以使扫描的点云不会漂移。本路段准备了3个不同颜色的标靶球。

在专项行动中,通州一网店销售进口药也被依法查处。该网店由一位全职妈妈经营,她通过海外代购的方式获得了进口药进行销售,种类多样达上百种,大到治疗癌症的,小到治疗咳嗽的。据了解,售卖进口药,利润在30%到100%,这位店主也是月收入上万。

民警介绍,正规医院或药店购买的进口药品均已通过检测和临床验证,而海外代购的很多药品由于未经国家食药部门检测和临床试验,是否适应国人体质尚未确定,滥用亦会造成身体损害。

北京警方在此提示广大群众,食品药品事关身体健康,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切不可轻信“立竿见影”等虚假宣传,随意购买和使用。同时,告诫企图利用互联网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人员,生产、销售假药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均属犯罪行为,北京警方将持续会同相关部门重拳打击食品药品犯罪,对涉案线索一查到底,绝不姑息。

11 大连破获系列销售假药案涉及28省市

辽宁省大连市警方破获系列销售假药案,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该案件涉及辽、豫、鲁等全国28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涉案金额达260余万元人民币。

2016年2月,大连花园口经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辖区内丛某经营的一家诊所进行检查,发现该诊所销售的某品牌咳喘胶丸等14种药品提供不出进货票据和供应商资质。经初步鉴定该品牌咳喘胶丸为假药。警方随即抓获在大连本地销售假药的丛某和王某。

根据犯罪嫌疑人交代,办案民警顺藤摸瓜,进行缜密侦查,并三次前往山东聊城、河南濮阳等地巡查暗访,终于摸清了徐某一伙通过网络销售假药的这一庞大群体,并掌握了这一犯罪团伙的作案手法和规律。

2016年6月,警方在河南省濮阳市将销售假药的犯罪嫌疑人邱某和朱某抓获。随后,警方决定今年11月12、13日对该案进行统一收网。收网期间,大连食药侦部门出动警力28人,迅速抓获犯罪嫌疑人徐某等3人。

12 黑龙江警方破获生产销售美容假药案 涉案近亿元

近日,黑龙江省警方成功侦破了一起公安部督办的生产销售女性美容假药案件,18名涉案嫌疑人被抓获。据悉,该案涉案金额近亿元,销售网络遍及全国乃至海外。

2015年11月下旬,黑龙江省牡丹江市警方得到举报线索称,东宁市有一个发售假肉毒杆菌、假玻尿酸等美容医疗用品的犯罪团伙。鉴于案件危害较大,牡丹江市警方立即成立专案组,经过近五个月大量细致的工作,初步查明了以王某为首的这一团伙的犯罪事实。经查,王某伙同宁某鹏等人在天津市将其购买的假肉毒素裸瓶及配套包装物,通过快递贩卖给东宁市居民李某强。李某强及其同伙刘某在东宁市将裸瓶包装为成品后,再通过微信联系买家,向外贩卖。此外,王某还租用仓库储存假药,雇佣汪某柱等人帮其接收和管理从天津发来的假肉毒素及商标等用品。汪某柱在当地将假肉毒素进行包装之后,再按照王某提供的地址向外贩卖。

2015年12月,在查清了该团伙的犯罪事实与团伙成员后,公安部治安管理局组织、部署全国各涉案地公安机关积极配合专案组派出的4个行动组,在全国多个省市同步开展抓捕工作。截至2016年7月,警方先后在东宁、天津、郑州、北京等地将18名涉案嫌疑人分别抓获。

经审讯,犯罪嫌疑人王某交待了其犯罪事实:自2014年6月份开始,他从北京李某杰处数次大量购买假肉毒素裸瓶、配套包装物及部分其他美容类假药,伙同宁某鹏、刘某等人在天津市其租住的房屋内将假药包装为成品后,通过微信联系、快递发货方式将成品假药销售至全国60多个省市。为了增加销量,李某强发展了很多下线代理,这些人通过微信联系并不直接接触假药,因而被称为“代发”。“代发”遍布全国各地乃至国外,在交易中赚取每瓶5-10元的差价。

在此次专项打击中,警方共查封涉案场地3处,查获涉案假药5700余支、针头3100个、口服液封口机3个、打码机2个、涉案车辆2台及用以包装假药的托架、包装盒、瓶盖、商标、说明书等物品若干,涉案金额近亿元人民币。此外,经过相关部门检测,这些假肉毒杆菌、假玻尿酸等美容产品不含有任何药用成分,相反注射后轻则无效,重则出现皮肤红肿、疼痛、甚至浑身乏力等症状,需要到正规医院注射肉毒素血清后才能恢复正常。

13 丽水警方查处非法微整形培训班 22名涉案人员被捕

外行人经过短短5天培训就能成为“美容医生”,并敢给爱美人士做微整形注射手术;销售的假药遍布全国31个省份,销售额6000多万元——浙江丽水市公安机关在办理一起非法行医案件时,查处了一个在全国各地非法举办微整形培训班,同时向学员推销假药的团伙。目前,22名涉案人因涉嫌销售假药罪、非法经营罪被批准逮捕。

培训5天变“美容医生”

浙江丽水莲都区警方不久前在网络上巡逻时,发现有市民投诉:“有人在微信里做微整形广告,招揽顾客,可能是骗人的。”其发布的广告显示,微整形项目有打肉毒素、玻尿酸等,均为注射手术。

警方高度重视,迅速展开调查,随即在丽水市区一家宾馆内查获了准备给两位顾客手术的小珠。警方查明:小珠是丽水人,没有任何行医资质,只是在2015年8月参加了一个叫“德丽注射美容培训中心”组织的培训,培训时间只有5天。随后,小珠就回到丽水开始“创业”,注射一针肉毒素收费1500元,注射一针玻尿酸收费1600元。小珠之前已经做过几次“注射生意”。让警方大跌眼镜的是,顾客中还有一名有行医资质的医生。

“微雕大师”各地办班

警方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个所谓的“德丽注射美容培训中心”是一家非法美容培训机构,曾被媒体曝光,随后又改头换面,以“中美商学院”为名,继续在全国各地举办培训班。

“他们在各地办班,却没有固定的教学场所,都是在宾馆的会议室进行。”办案民警告诉记者,“通过举办111期培训,周某某等人至少收取了4000多万元的培训费用。”

2016年下半年,丽水警方开展了抓捕行动,行动组在深圳、东莞和郑州同时开展行动,抓获“面部微雕大师”周某某等22人,查获104箱相关器械和药品,冻结了部分涉案资金、资产。

通过网上搜索发现,这个周某某毕业于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上海医科大学教授,是国内著名的“面部微雕大师”。而在看守所里他否认了以上对自己的描述并坦言:“没有,这些只是各方面的包装。”

通过学员卖假药获暴利

负责办理此案的民警陈国平介绍,周某某原来在一家医疗机构工作,从2012年开始,他伙同杨某、刘某在深圳非法成立了一家美容公司,常年对全国各地的无资质人员进行培训。其中周某某负责授课、杨某负责网络推广、刘某负责销售假药。他们通过网络上的虚假推广,在全国各地大肆招揽学员,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大城市开办培训。直到被公安机关抓获,他们已经办班111期,培训“学员”超过5000人。

不少微整形都是通过微信传播,熟人介绍,在小区随便租个房间,不易被人发现。即使出了问题,顾客不容易投诉,相关管理部门也不容易追查。

陈国平介绍,通过学员大量推销肉毒素、玻尿酸、水光针、美白针、麻药膏等来源不明的假药,是培训机构的另一条获取暴利的途径。在培训班结束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让学员添加刘某的微信,以便销售各种整形药品和器械。“销售的假药遍布全国31个省份,销售额6000多万元。”

猜你喜欢
假药嫌疑人犯罪
公园里的犯罪
新《药品管理法》施行后制售假药案件认定的思路转向
Televisions
光从哪里来
无序攻击的防御与控制(中)
环境犯罪的崛起
三名嫌疑人
制售假药入罪就该“零门槛”
制售假药入罪“零门槛”
“犯罪”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