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疗法治疗神经衰弱体会

2016-02-01 17:36陶文娟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2期
关键词:治疗体会



耳穴疗法治疗神经衰弱体会

陶文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 250355)

【关键词】耳穴疗法;神经衰弱;治疗体会

耳穴疗法历史悠久,在我国历代医学文献中多有记载。早在《黄帝内经》即有记载曰:“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灵枢·五邪》),“耳聋无闻,取耳中”(《灵枢·厥病》)。又如唐代著名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了利用耳中治疗寒暑疫毒、黄疸等病的疗法[1]。当今医学,耳穴疗法常被作为一种辅助的外治疗法来应用,对便秘、失眠、头痛、高血压、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进行治疗。作为全息疗法之一,耳穴疗法无毒副作用,笔者常通过耳穴捻豆结合压豆的方法调治人体的亚健康状态,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现将对耳穴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认识及心得体会分享如下。

运用耳穴疗法治疗神经衰弱的理论及实践依据

耳穴疗法,是指通过按摩、埋针、压豆等方法刺激耳部穴位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耳穴疗法之所以能够发挥很好的疗效主要在于耳部与经络脏腑有非常广泛的密切关系。如手阳明、太阳及手足少阳等经脉、经别均入耳中,足阳明、太阳的经脉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六阴经虽不直接入耳,但都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而与耳部相联系。因此,十二经脉都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部。奇经八脉中阳维脉循头入耳,阴跷脉、阳跷脉并于耳后。故《灵枢·口问》曰:“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耳与脏腑的关系亦十分密切,如《灵枢·脉度》曰:“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声矣。”《难经》曰:“肺主声,令耳闻声。”后世医家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厘正按摩要术》记载:“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进一步将耳郭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说明了耳与脏腑在生理上的息息相关性。而当人体的脏腑或躯体发病时,往往在耳郭的相应部位出现敏感压痛及皮肤变色、电特异性改变等反应[1]。可见,耳与脏腑的病理变化也是不可分割的。根据我国制定的《耳穴名称与部位的国家标准方案》,人体各脏腑和部位在耳部都有其一定的代表区,由于心主神志、肝主疏泄、肾主藏精通于脑,故按压耳部相应的心、肝、肾等穴位,对神经衰弱患者有一定程度的治疗作用。临床实践证明,通过对耳穴的不断刺激,能产生疏通经络、补虚泻实、调和气血阴阳,进而达到强身健体,及调节神经、内分泌平衡的作用[2]。

神经衰弱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功能性疾病。西医学研究多认为,本病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与兴奋过程失调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所致,多因长期精神紧张、情志刺激引起,以失眠、头痛、疲乏、记忆力下降、心烦抑郁、食欲减退等为主要表现,可发于各个年龄段,以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学生群体多见。神经衰弱属中医“不寐”“郁证”“虚劳”等范畴,其病因病机主要与情志内伤、思虑过度、饮食劳逸失宜等致心、肝、胆、脾、肾等脏腑气血阴阳平衡失调有关。本病有虚实之分,初起因情志内伤,多属实证;病久伤及气血,多见虚证或虚实夹杂。随着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及竞争的激烈,人们的压力、心理负担加重,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特别是神经衰弱者日益增多。神经衰弱为临床不易治疗的一种身心疾病,仅靠药物治疗往往不能奏效,如安定等药物只能缓解患者的某些症状,且伴有其他副作用,并易使患者产生药物依赖。故神经衰弱的治疗调节须采用多种综合方法。中医治疗神经衰弱,除了应用内服中药调治外,亦多合用外治法,如按摩、针灸、拔罐等,其中耳穴疗法经临床实践证实是一种调治神经衰弱行之有效且安全简便的外治疗法[3,4]。

病案举例

患者,男,27岁,2014年11月15日上午初诊。主诉为精神状态不佳1周;患者自述近来因学习压力大、休息不佳而致神经衰弱,症见精神不振、头闷胀痛、失眠、记忆力减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纳差,小便调、大便不畅,余无明显不适;舌质淡红,苔薄略黄,舌边有齿痕,脉沉弦细,尚未服用药物治疗。西医诊断为神经衰弱。中医辨为心脾两虚、肝郁气滞证。笔者根据经验运用耳穴疗法对患者的神经衰弱进行了治疗调节,具体操作方法为:取绿豆两粒,用食指将绿豆左右各一按压于患者耳前的耳甲腔内,拇指贴在耳背的对应部位,然后食指、拇指相配合轻轻捻压滚动绿豆,手腕及指关节需灵活,根据患者感受,捻压力度由轻到重,轻重结合,以轻柔缓慢、患者能够耐受为宜,以达到平调的作用;捻动部位由耳甲腔慢慢转移到耳甲艇、三角窝、耳垂等处,在神门、心、脾、肾、垂前、皮质下等穴位上捻动时间要长,如此反复捻压滚动约10 min时,患者感到耳部发热,精神有所振奋,头闷胀痛感减轻,接着操作2~3 min后结束。操作完毕后,患者感觉精神状态明显好转。当日下午复诊,首先继续给予耳穴捻豆疗法,操作方法同上;然后在神门、心、脾、肝、垂前、皮质下等穴位处压穴贴豆(王不留行籽),嘱患者可不定时对其进行按压,并注意休息、勿熬夜、饮食规律、保持愉悦心情、适当运动。1周后,患者来述神经衰弱症已基本消除,精神恢复以前良好状态,已无明显疲乏和心烦感受,睡眠改善,食欲增强,大便不畅改善。

讨论

综上所述,耳穴通过经络传导与人体各组织器官相连,耳穴疗法是以此理论为依据治疗疾病的外治疗法;该疗法能调和气血、平衡阴阳,对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能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中医认为神经衰弱多与情志内伤、思虑过度等因素致脏腑功能失调有关,因此应用耳穴疗法治疗时需注意辨证取穴,神门、皮质下、心、垂前等耳穴有治疗调节神经衰弱的功效,所以常以这些穴位为基本按压点;心脾两虚者可加脾穴以健脾益气、益心安神;肝郁者可配肝穴以疏肝解郁;胆气虚者配加胆穴以镇惊安神;胃不和者可配胃、三焦穴调胃安神。这些耳穴临证治疗时常配伍使用。在进行按摩、压豆等具体操作时,还应根据神经衰弱患者脏腑气血阴阳之虚实进行治疗调节,或以泻实为主,或以补法为宜,或平补平泻。一般而言,对于神经衰弱之属实者,操作手法要以重为主,类似于泻法;而属虚者,手法则以轻柔为主,类似于补法;虚实夹杂者,操作手法可轻重相当;但按压穴位时,总体以患者能够耐受及产生酸、麻、胀、热等感受为宜。

笔者运用耳穴疗法治疗神经衰弱,常常是采用耳穴捻豆和压豆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操作方法如上所举病案中所述,先是在患者耳穴上捻压滚动绿豆,致其耳部红润发热,以较快疏调患者经络,使其头痛、精神不振等主症迅速得到缓解,可收立竿见影之效,进而使患者对耳穴疗法产生信心,乐意接受下一步耳穴压豆的巩固治疗,如此最终常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应注意勿在患者饭后饱腹时操作,捻压滚动的力度要适宜;还应根据患者神经衰弱证候的虚实,把握操作力度及选取重点捻压滚动的穴位。如上例患者的神经衰弱证型为心脾两虚、肝郁气滞,所以笔者采用了轻重结合的捻压手法以达平调脏腑虚实的作用,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所以,应用先耳穴捻豆再结合耳穴压豆调治神经衰弱及其他疾病的方法,可以先缓解患者之急使其产生信任和信心,然后加强巩固疗效,此法或可值得同道借鉴。

参考文献

[1]石学敏.针灸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74.

[2]张旋,陈璇.耳穴贴压治疗失眠症的研究进展[J].中医学报,2012,27(1):118-119.

[3]李爱萍.耳穴治疗神经衰弱167例[J].湖北中医杂志,1996,18(1):36.

[4]彭平云.耳穴贴压治疗神经衰弱症30例[J].中医外治杂志,2009,18(2):33.

(收稿日期2015-06-17)

猜你喜欢
治疗体会
颅骨缺损钛网修补术416例治疗体会
腹腔镜儿童腹股沟疝内环闭锁50例体会
蒙西医结合治疗肠道疾病10例体会
浅谈耳前瘘管的治疗体会
眩晕型癫痫的50例临床治疗体会
小儿内科急性腹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
84例非小细胞肺癌外科手术治疗体会
64例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体会
心肌桥与壁冠状动脉临床特点与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