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颅多普勒对血压异常的检测价值

2016-02-01 17:36郭秀梅
中国民间疗法 2016年2期
关键词:经颅频谱多普勒



经颅多普勒对血压异常的检测价值

郭秀梅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021008)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在整体人群中,血压水平随年龄逐渐升高,以收缩压更为明显,但50岁后舒张压呈现下降趋势,脉压也随之加大[1]。近年来,人们对心血管病多重危险因素作用以及心、脑、肾靶器官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入,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也在不断调整,目前认为同一血压水平的患者发生心血管病的危险不同,因此有了血压分层的概念,即发生心血管病危险度不同的患者,适宜血压水平应有不同。医生面对患者时,在参考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其具体情况判断该患者最合适的血压范围,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血压异常是一种常见的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症候群,正常人的血压随年龄而不同,且在不同的生理情况下有一定的波动。目前,随饮食的改变,高血压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年轻化。早期可无症状,体检时不被发现,有的患者有头痛、头晕、心悸、眼花、失眠及手指麻木等症状,后期血压持续升高,并可影响心、肾、脑等器官,可表现为脑动脉硬化,心力衰竭,眼底病变及脑血管意外等。低血压患者也不容忽视,本文对5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检测,分析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近五年的高血压患者500例,连测3 d血压,以明确诊断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检测分析,检测结果均有不同程度的多普勒频谱反应。异常率达80%以上,同时检查眼底及颈部血管彩色超声做比较。

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进行检查,用4 MHz探头和2 MHz探头及8 MHz探头分别检测双侧锁骨下动脉起始部(SUB)、双侧颈总动脉(CCA)、双侧颈内动脉起始部(ICA)、双侧颈外动脉起始部(ECA)及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双侧大脑前动脉(ACA)、双侧颈内动脉末端(TICA)、双侧颈内动脉虹吸部(CS)、双侧滑车上动脉(TRCA)、双侧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颅内段(VA)及基底动脉(BA)、阻力指数(RI)和脉动指数(PI)。

结果

不同程度的高血压TCD的表现如下:①短时间症状型高血压100例,眼底动脉无动脉硬化,颈部彩超无变化或有内中膜增厚,TCD主要变现为高流速状血流频谱,频谱形态无明显改变或仅有轻微改变。②长期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0例,眼底动脉有动脉硬化,颈部彩超有斑块形成或粥样斑块形成,TCD表现为血流阻力指标增高,流速则降低,形态上表现为舒张期流速降低或明显降低,收缩峰上升支后1/3倾斜,第一峰等于第二峰或第二峰大于第一峰,或第一峰与第二峰融合成圆钝状。这是由于高血压病后期脑内小动脉硬化阻力增高,对舒张期影响,表现为流速降低,对收缩期影响为收缩峰时间延长。③年龄较大的高血压病患者或长期高血压未及时服药的105例,眼底动脉有明显动脉硬化,颈部彩超有粥样斑块或狭窄形成,TCD表现为流速明显增高或明显降低,且伴涡流或湍流的TCD信号,可闻及明显杂音者,诊断为高血压引起的血管狭窄。④各种原因导致的血压下降患者50例,脑血管扩张以维持脑血流量的稳定,这时TCD频谱表现为舒张末期流速明显增高,搏动指数降低。⑤患者的脉压差明显减小的患者35例,TCD频谱表现为搏动指数降低。

讨论

不受控制的高血压最早在中年早期就能破坏大脑的结构和功能,甚至在临床上被认为没有高血压的中年人的大脑也有大脑结构暗中受损的证据。所以尤其是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早发现、早治疗,及时检查脑血管的破坏程度[2]。通过以上检测发现,对于评估病程分期及对脑血管破坏程度及机体代谢功能有着一定的帮助意义。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增多,TCD的监测具有很大的价值,可以评估高血压对血管的破坏程度,年龄大于60岁的患者,阳性率高达100%,随着病史的延长,阳性率也逐渐增高,病史20年以上患者,阳性率也高达100%。高血压分期与TCD阳性率成正比,Ⅰ期高血压患者阳性率20%,Ⅱ期高血压患者阳性率85%,Ⅲ期高血压患者阳性率100%,说明TCD对Ⅱ、Ⅲ期高血压患者确诊和分期有显著意义。大约50%的65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对老年人尤为重要,因为老年患者使用降压药更易增加跌倒、眩晕、晕厥等副作用的危险[3,4],而这些不良作用大部分又与脑灌注有关。因此应用TCD有助于临床医生对患有高血压的老年人选用更为合适的降压药物[5,6]。所以TCD在高血压中的另一个作用是评价降压药对于脑血流速度的影响。正常情况下,脑血流具有自动调节的能力,从而维持脑血流在血压异常时的脑供血相对稳定[7,8]。血压增高使脑内小动脉管腔内压增高而发生小动脉的颅压增高,反之血压下降可发生在颅内小的阻力血管。因此血压变动时动脉灌注压虽有变化,但总的血流量维持不变[9,10]。从而引起TCD频谱形态和速度的改变。通过这500例的分析,高血压患者检查TCD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定期检查,随时观察高血压对血管的破坏程度,及时应用预防血管损害的药物。TCD检查经济实惠,对身体无副作用,是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血压异常患者应长期坚持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原则,注意劳逸结合,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合理用药。

参考文献

[1]陈清棠,余宗颐,鲍圣德,等.临床神经病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225-228.

[2]汪波,黄一宁,高山,等.颈内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可能是眩晕的病因[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0,33(6):380-382.

[3]戚跃勇,邹利光,王文献,等.颈动脉狭窄的DSA诊断[J].现代医学,2005,33(1):18-20.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中国临床医生,2011,39(3):67-73.

[5]华扬,高山,吴钢,等.经颅多普勒超声操作规范及诊断标准指南[J].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08,5(2):2-6.

[6]Robert W.Hobson,William C.Mackey,Nrico Ascher,等.颈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处理——美国血管外科学会临床实践指南[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08,2(6):371-377.

[7]崔丽英.神经内科诊疗常规[J].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345.

[8]古坤意,潘秋燕,邹良玉,等.经颅多普勒检测大面积脑梗死急性期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0,13(10):30-32.

[9]王伊龙,王春雪,王拥军.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流行病学[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5,13(6):418-421.

[10]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38.

(收稿日期2015-06-17)

猜你喜欢
经颅频谱多普勒
多普勒US及DCE-MRI对乳腺癌NAC后残留肿瘤的诊断价值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多路径效应对GPS多普勒测速的影响
一种用于深空探测的Chirp变换频谱分析仪设计与实现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21例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基于频域约束子空间法的经颅磁刺激信号去噪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的应用
遥感卫星动力学频谱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