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陈列中艺术规律的运用

2016-02-02 15:42贺德孝
神州民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参观者陈列艺术性

贺德孝

(珠海市博物馆 广东 珠海 519000)

博物馆陈列中艺术规律的运用

贺德孝

(珠海市博物馆 广东 珠海 519000)

博物馆在物品陈列方面是充满艺术性的,需要运用一定的美学知识加以设计博物馆中物品的陈列形式,其中比较常用的艺术手法有光、声、电等,通过对这些辅助作用的配合,从而使得博物馆在在陈列物品中,可以呈现出直观的教育性、文化科学的传播以及审美欣赏的效果,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艺术规律在博物馆物品陈列方式中所具有的意义,然后提出艺术性规律的应用策略,从而使得博物馆可以较好地优化组合馆藏的展品,进一步地增强展品所具有的艺术与文化价值,推进博物馆设计的整体水准与扩大馆藏物品的影响力,使得博物馆能够发挥出更好的教育意义,期待能够为博物馆中物品陈列提供借鉴与参考价值。

博物馆 陈列 艺术规律 运用

博物馆是典藏、陈列、征集以及研究具有代表性的自然以及人类的文化遗产十分重要的场所,同时通过展览这些物品为广大的公众提供教育与欣赏的教育机构,从而发挥出博物馆的教育职能,因此,需要对博物馆中的物品陈列方式进行设计,有利于博物馆更好地传播其中的优秀文化,进而达到教化人们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艺术规律在博物馆物品的陈列展览中运用策略,希望对博物馆的物品展览带来积极意义。

一、 探讨艺术规律在博物馆物品陈列方式中所具有的意义

在现代化的博物馆中,按照不同的陈列内容以及对象的划分,可以将博物馆中的物品大致将其分为五大类,第一类是科技类,其中的展品集中于新型的科技技术与产品;第二类是社会历史类,它主要的展品有历史文物、具有纪念价值的物品;第三类是自然历史类,它主要包括的展品有化石以及标本等;第四类是造型艺术类,包括了艺术的发展、文献资料以及艺术品等;在陈列的设计方面,需要列出对应的大纲以及艺术的设计思路,从而使得博物馆中所陈列的艺术品能够较好地展现出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从而获得观众认可,进而实现对人们的教育目的。

(一)发挥自我展示以及对外宣传的双重任务

人们利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参观博物馆,主要是通过真实物品的观察以及感受,加深对人类发展历史的了解以及掌握,通过分享博物馆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展品达到启发人们思想的目的,再者就是分享一些物品或者是供人们研究与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得人们能够更好地认识以及了解其中的内容,增强人们对某一领域中历史知识了解的程度,这正是博物馆发挥自身教育作用的主要方式,在一般情况下,博物馆通过展览需要具有特色的物品,扩大对人们的吸引力,从而使得人们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博物馆知识的学习中,这一方面增加了人们对知识学习的积极性[1],另一方面也是博物馆向人们展示珍贵文物的有效途径,通过参观博物馆的方式达到宣传教育的作用。

(二)诠释博物馆中的展品和艺术性的统一

博物馆中陈列的物品需要通过一个重要的方式凸显出来,那就是通过艺术的手法更好地传达出美的享受给参观者欣赏,在陈列工作中需要运用艺术的手段把一个复杂性、综合性工作统一起来,通过博物馆的管理人员进行精心策划与设计之后,使得展品能够较好地选择并置于一个良好的位置中,在每个部分中都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展品与艺术性的统一,这使得观赏者能够较好地获得艺术性的享受,此外,管理人员需要充分地考虑展览中各种经费的花费问题,如何在设计中既能够体现出良好的欣赏效果,又能够较好地节约支出,同时还需要保证安全性,这一系列的工作能够为博物馆工作顺利进行提供较好地保障,从而使得陈列的物品能够带给人们视觉的冲击以及心理的享受。

(三)保护珍贵展品的价值

许多博物馆中的展品都是不可多得的物品,其中不乏一些稀世珍宝,因此,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设计出一个具有较高水平的艺术陈列方式,使得这些稀有之物能够带来人们良好的视觉享受,提升展品在在博物馆中的整体观赏水准,一方面是提升博物馆的综合艺术性,从而为陈列的内容打造一个良好环境,使得展品能够在最佳的展示环境中显示出独特的价值[2],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艺术性的设计引导更多的参观者前来观赏,使得这些珍贵的展品能够较好地发挥出教育的意义,同时也启示人们较好地保护文物。

二、博物馆中物品陈列艺术性规律的应用策略

(一)通过光线和色彩的对比方式突出展品

由于博物馆中的各种展品会受到光线以及色彩的影响,从而使得展品会表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欣赏效果,因此,在博物馆中需要更多通过光线的明暗变化来增加展品的美感,同时在色彩方面也能够较好地体现出和谐美感,在艺术手法的设计中,更好地突出了展品的效果,首先是对于博物馆中采光的问题,这是一个关键性的处理方式,通过不同光线之间明暗的变化,从而使得展品能够得到突出,从而使得人们在欣赏时能够较好地感受到展品的艺术魅力;其次就是处理陈列厅中对展品的位置摆放问题,因为不同的展品需要通过不同的展柜进行陈列,才能够较好地处理其中的色彩以及光线的调试,从而使得人们在欣赏这些展品时能够较好地感受到物体的美感,所以在选择展厅、位置、色彩以及光线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博物馆中的书画展,它们需要突出作品的内容以及画面的不同色彩,如其中的深浅变化、淡浓的变化等,都需要依靠光线以及色彩的变化而将书画展品放在相应的位置,从而使得书画作品能够较好地展现出应有的美感;最后,在设计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对背景以及角落位置的处理,这对于其中的不同的效果而制作出不同氛围,如对于一件普通的文物,就需要借助于灯光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效果,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其中背景的设计[3],背景主要的作用就是衬托出文物,一定不能出现“喧宾夺主”的问题,然后通过设计适合的光线,有效地避免欣赏者发生疲劳之感。

(二)运用均衡和对称的手法

在博物馆的物品陈列中,均衡和对称的手法可以在展品组合中较好地处理一种稳定之感,从而使得展品能够在不同的形式的对称中找到适合人们欣赏的视角,在一般情况下,展品需要通过一个对称的形式增加其庄重之感,尽管在陈列中简单通过对称方式会带来一种较为呆板的感觉,但是在均衡和对称这一艺术手法中也会带给人们一个稳定性较好的感受,从而也增加了展品的丰富性,同时也使得展品能够富于更多的稳重之感,例如在陈列一些具有独特价值的服饰中,可以通过这种均衡和对称的艺术手法更好地带来人们独特的视觉享受,而对于那些体积较大、质量较重的文物,这需要结合博物馆实际的规模来进行设计陈列的位置,现在比较常见陈列位置是放于靠墙的位置,而一些比较易碎的文物,如瓷器以及陶器等,在陈列这些物品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其安全性,因此,在陈列这些物体时,需要通过一个良好的方式加以控制其不同的方向性,在满足均衡和对称美感的概念中,可以充分地展示出一个良好的欣赏视角,还有一些古代的酒杯,它们的杯底是“脚”的[4],在陈列这些物体时,需要充分地考虑其中的足置于一个正确的位置,更不可倒置,否则,这不仅会影响酒杯的美观,而且也是陈列中的败笔。

(三)在展厅和展品之间突出空间和形式的统一

在博物馆的陈列中,主要的形式是通过结合了点、线以及面而构成的,在一个宏观的角度上观察,可以将陈列中的一个展品、镜框以及展室视为一个点[5],它们通过不同的线条将它们联系起来,从而构成了一整幅画面,这对人们的视角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例如人们在观赏一个物体,采用的是由近及远的方式,那么在透视中就有可能会指人们向远方的物体集中注意力,原因十分简单,因为近处的物体人们已经观察清楚了,而远处的物体由于距离的原因而难以获得较好地观赏,所以人们会集中注意力观察远方的物体,因此,在博物馆的陈列中需要注意这些空间变化给人们带来的不同视觉效果,从而使得博物馆能够在陈列物体中为参观者提供一个良好的观赏视角,再如,在不同的线条设计中也会提出不一样的效果,凹形的弧线容易带给人们一种“集中”或者是向圆心集合的感觉,而波浪线则会给人们带来了节奏感明显变化的感觉,掌握了这些艺术性的手法之后,才能在博物馆的物品陈列中通过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使得人们能够好掌握其中的奥秘,更好地满足不同状态下人们对展品的欣赏视角,除此之外,在博物馆展品的陈列中,还需要对空间进行科学的处理,从而使得展品的形体能够在空间中更好地衬托出展品的美,因此,在陈列展品时,一般要根据展品的体积以及侧重点选择恰当的位置,例如比较小件的物品一般选择空间中的一角、一侧或则是对称的正中摆放,通过这些不同位置的处理之后,一方面可以使得物品能够在摆放中得到带来参观者一个不一样的感受,另一方面也可以增强空间的开阔性,同时还需要预留一定的空间,对于博物馆物品的陈列而言,除了设计一个良好的空间陈列物品之外,还需要适当地留出部分空间,这不仅体现了展品的不同位置之间所存在的分界线,而且也是从参观者欣赏的角度考虑[6],不能太拥挤,这会带给参观者一个视觉疲劳,而太空旷则会使得参观者难以较好地欣赏展品,因此,在处理博物馆中空间与形式的问题,可以借鉴艺术规律,合理的“留白”手法以及空间构图法等,从而使得博物馆能够较好地陈列物品,同时给参观者带来良好的视觉欣赏。

(四)通过质感增强展品的美感

所谓展品的质感指的是物品自身所携带的一种给人们最为直观的感受,对于文物而言,它本身所具有的质地不同,在陈列中可以通过艺术手法的运用较好地体现出展品的美感,从而为参观者提供视觉美的享受,这就需要在选择陈列的衬物方面从两个方面考虑,第一个是材质的问题,选择一个具有明显地衬托效果的材料能够使得展品较好地展示出自己的美观,例如石器、石斧、石网坠等,在衬托方面的材料可以选用一些粗麻布来设计衬托,而对于金属类的器物,可以选用绒布或者是丝绸等材料来衬托,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衬托材料地择用,不是坚持越贵越好,这需要根据展品的实际情况而恰当地选用衬托的材料,从而使得展品能够在较好地突出它的美感,如果选择衬托展品的材料在质感方面与展品不相符合,则难以体现出展品的优势,同时也会给人们一种不协调的感觉,使得展品难以实现吸引观赏者的目标;第二个是对展柜的选择,如展柜的大小、摆放的位置等,这些都可以对展品带来较好的衬托作用,还有灯光的选择也十分重要,它可以增强展品的光彩[7],因此,在设计博物馆中陈列物品时,需要综合地考虑展品自身的状况、衬托物品的选择以及灯光色彩等,在和谐搭配中带给参观者较好地视觉审美感。

(五)增加科技手法的运用

一般而言,在博物馆中所陈列的物品都需要一个较好地设计,其在当前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状态下,可以适当地通过科技手段来增强展品的美感,例如比较典型的陈列物品中,基本是静止的,这对于观赏者而言,难免会出现一定的视觉疲劳,而在科学技术的帮助下,可以改变它们的状态,让它们能够运动起来,从而使得静止的物品能够变得活灵活现,从而改变静止状态带给人们乏味的感觉,例如现在可以采用电视、电脑制作出三维的图像、录像以及动画等方式增强博物馆中展品的动感,从而使得展品能够变得更加灵动,带给参观者一种不一样的感受,因此,在博物馆中,对于物品的陈列需要增加艺术知识的运用,巧妙地将艺术规律运用于博物馆物品的陈列中,改变之前陈列的状态,从而使得博物馆展品能够在符合人们观赏的同时也带来视觉的享受,更好地体现出博物馆传递知识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是一个文化传播以及实施教育重要的场所之一,需要对其中的物品进行艺术化的设计,从而使得物品能够更好地发挥出教育、欣赏的价值,因此,博物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陈列与展览工作重视的程度,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而将艺术性的手法运用在物品的陈列中,进一步优化博物馆的艺术性,首先是重视策划的过程、选定好主题、基调以及呈现形式等的设计,其次是结合展品的内容,设计出灵活的空间,使得陈列室能够发挥出积极的优势,最后是注重博物馆中色彩、光线以及配饰的搭配,提高博物馆中展品的设计美感,进而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欣赏效果。

〔1〕李天铭.市县级博物馆陈列内容设计撰写的程序和基本规范——以甘肃省市县级博物馆历史类陈列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4,11(20):74-78;

〔2〕诸雯.浅谈郊区(县)博物馆如何办好临时展览——以嘉定博物馆为例[J].艺术科技,2015,06(15):85-86;

〔3〕王倚平.创新理念提升水平优化环境论免费开放下博物馆服务社会的几个创新问题[J].博物馆研究,2015,09(10):47-51;

〔4〕王炯.浅议民俗博物馆的展示形式和陈列布展方式的选择——以甘肃天水民俗博物馆为例[J].博物馆研究,2011,05(15):65-70;

〔5〕曲金丽.让博物馆“活”得多姿多彩——浅谈廊坊博物馆展览与活动[J].文物春秋,2016,02(25):41-44+80;

〔6〕吴侃.浅谈博物馆陈列设计——以《2014丝路梵相:新疆和田达玛沟佛教遗址出土壁画艺术展》为例[J].公共艺术,2016,05(15):36-38;

〔7〕高婷.现代博物馆的困境与机遇:中国内地博物馆生存之路探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9(25):129-132。

贺德孝(1971--),男,大学本科,文物博物馆员;研究方向:博物馆陈列展览;自取得馆员资格以来,独立策划了三个展览;现任职珠海市博物馆。

猜你喜欢
参观者陈列艺术性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最美的蝌蚪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脑洞大开
数说InnoTrans 2018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论电视新闻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