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古典舞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2016-02-02 15:42谢锦屏
神州民俗 2016年19期
关键词:古典舞屈原人物形象

谢锦屏

(深圳市十二月舞蹈艺术团 广东 深圳 518000)

试论古典舞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谢锦屏

(深圳市十二月舞蹈艺术团 广东 深圳 518000)

舞蹈,艺术的一种。在一个古典舞作品中要塑造出灵魂般的人物形象,不仅仅是以符合其主题情感的舞蹈语汇为主要表现手段,还需与音乐、道具、舞美及相关艺术等一切有利因素相结合,形成人物形象独有的个性特征与典型意义。文章针对古典舞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进行探讨。

古典舞作品 人物形象 塑造

中国古典舞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需要在作品中对于形象特征、性格特点的捕捉,把握进行有步骤的找寻过程,这种方法成为塑造古典舞作品的人物形象起到关键的作用。在中国古代舞蹈教程课的学习过程中,逐渐从历史理论的学习到艺术形象的建立,再到作品编创的方法进行认识与运用。

一、所选题材的时代特点、历史背景、人物性格、形象特性

(一)时代特点,历史背景:

在中国古代舞蹈教程课中,我编创的剧目《问苍天》所选的题材是楚国时期的屈原。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必须先要了解楚国的时代特点以及历史背景;

1、(楚国,又称荆、荆楚,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最早兴起于古荆州之地的楚部落,灭于秦国。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湖南、湖北全部、重庆、河南、安徽、江苏、江西部分地方。)在楚国最为突出的就要是楚辞文化了。

2、(“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为“骚”或“骚体”。

(二)人物性格,形象特性:

在楚国的时代背景之下,我选择了当时屈原作为这舞蹈的人物,屈原出身于楚国贵族,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屈原被流放期间,屈原感到心中郁闷,开始文学创作,在作品中洋溢着对楚地楚风的眷恋和为民报国的热情。其作品文字华丽,想象奇特,比喻新奇,内涵深刻,成为中国文学的起源之一。前278年,秦国攻破了郢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屈原在绝望和悲愤之下就在同年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而死。该舞蹈借助屈原诗词《天问》表现楚国灭亡后,屈原在孤独无人语之的情况下,将被压制已久的狂躁之情爆发出来。

二、舞蹈编创过程中的体会和方法的运用

(一)编创过程的体会

舞蹈进入舞段编创之前,都要经过很长时间的理论部分研究,首先,从开始选着题材是很重要的第一步,时代历史、人物特征都是要真实的。其次,应当从从壁画中了解当时的舞蹈具体形象,将壁画上静态的造型提取创造为一套舞蹈动作,编创者需要注意动作之间的连接与转换,解决仅依据文字描述尚难以明了的造型,动势,风格,气韵问题。每个朝代决定了必然不同风格的原始岩画和壁画,若将它们舞蹈造型相比较,既可以看到历史传承的脉络,又可感受这些朝代的社会思潮和审美取向。对历史资料的考察探究之后,再去塑造剧目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编创的作品更加深入人心,体现编创者作为历史复苏与再创造的使命精神。

(二)方法的运用

剧目《问苍天》中人物形象是屈原,时代背景是楚国时期,借鉴屈原的文学作品《天问》来表现屈原当时的一种情绪,感受屈原的狂躁的情绪,借助这一情绪为该剧目的主要核心来发展,表现了屈原在孤独无人语之的情况下,自言自语、质问苍天。编舞的切入点首先抓住“狂躁”这样一种情绪,编出能够表现“狂躁”情绪的动作,然而还要符合屈原人物形象和性格。在核心舞段中建立了人物的思想情绪,就开始到动作的编创了,在编创动作的过程中,捕捉好屈原的人物形象,以情绪带动作,体现出屈原在诗词中《天问》的内心活动,更能表达体现当时屈原的一种狂躁情绪,情绪上更偏向于生活化,从内而发。在动作的编创上,主要以大幅度的舞蹈形态为核心,更注重于动作上的力量和速度,来体现狂躁。主要舞段是最为体现该作品情绪核心,音乐上选用了急速旋律的古琴音乐,从音乐配合上快节奏的舞蹈动作,加以突出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狂躁的情绪。

三、古典舞剧目的特性与局限性以及审美特点

(一)特征与局限性

在汉唐古典舞剧目的特征中,例如在剧目《谢公屐》里,是意境构建的,突出文化语境,更加注重古典精神,塑造我国民族气韵。作品起初用了古乐器衬托谢灵运的沉着雅致,塑造一种坚定旷达、志存高远的气质;其次,演员的动作随着器乐的变化而渐渐疏放洒脱,几个甩袖和跳跃,使得作品走向轻灵跳荡,演员们的动作逐渐变得细碎而癫狂;结尾处,演员不断地脚踏舞台,对“屐”的表现伴随着音乐形成了强烈地视觉冲击感。它的局限性就在于必须要有强大的历史文化作为根基,要用一种文化的形态来对待它,要有中国民族,社会,历史,人文的艺术文化属性,要贯穿中国古代文化概念,不能脱离中国历史和文化,古典舞剧目的局限性,主要在于要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人物,所表现出来的思想也要符合历史,也就是说古典舞剧目都要有继承性,传承我们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

(二)审美特点

从魏晋的审美的角度来看,魏晋风度是一种精神的自由,它所表现不为物累的理想追求,魏晋风度“自我超越”在当时作为一种新的审美文化理念已经成为那个时期的自觉和共识,魏晋士人阶层向往的个体生存境界与人格范式的核心内涵,在当时有了这样的一种审美文化理念,同样也会有相应的新的审美文化实践,便有“自我超越”的新社会美形态,也有新的人格美的现实展开,这样一来,张扬人物美的“魏晋风度”就呈现我们的面前了。

四、创作与表演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一)创作与表演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舞蹈编导在创作过程中,需从社会生活中捕捉表现对象,确立作品主题,通过艺术构思,设定作品结构,编创和组织舞蹈语言,扮演了编创排练等重要角色。在创作舞蹈作品中的动作语言,要能表现剧目中人物形象的思想感情的舞蹈动作和动作之间的连接组合,通过了解人物形象、性格,将外在文字信息转换为舞蹈动作,使舞蹈动作如何更能够的去贴切人物的形象和当时的时代背景。表现人物情感悲伤时,舞蹈动作既可以以缓慢轻速代替,也可为爆发有力来宣泄。表现愤怒时,舞蹈动作就要注重速度与力量,所以在表演不同的情绪时,都要配合相符合的动作与节奏来处理人物形象。如《庭院深深》中悲情之女的形象塑造,在表现悲情之女时,舞蹈演员通常会挤压身体形态,使之弯曲呈“S”或倒“L”型,以此表现极度悲痛对身体的影响。与此同时,演员还会做出抖肩、抖手等抽搐动作来表现内心的压抑、惆怅、愤懑等情感。这一连串的体态动作将沉郁、幽怨的悲情展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极强的舞台感染力。

(二)作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在艺术作品的创作与表演过程中,由内容和形式两者构成。假若艺术作品中没有确立好成熟完整的形式,自然那就无法给予合适的内容,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能够直接影响到艺术作品风格的好与坏。艺术作品中的内容是指题材,主题,人物,情节等的综合体现,内容是复杂化和多样化的思想表达;对于形式而言,是结构,语言,手法等,它存在于作品的方式。在内容与形式是有相互作用的,在两者之间能看出,内容本身有着独立的审美内涵,它所表现出具体故事情节的独立构思与思想表述,而形式却有着相对于内容独立的审美价值,它是可以作为独立作品中特有的艺术价值进行体会和研究的。它们又是相互依附的,所以形式是内容的前提也是基础,而内容是加深形式不可缺少的过程,它们两者是共同形成艺术作品当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部分。所以对我们创作古典舞作品中,也应该遵循内容与形式。

结语

回到古典舞创作里,在古典舞创作必然要有一定的依据,就是在创作过程中要多于联系到跟历史有关的,所以在创作古典舞作品要找自己了解的,熟悉的事物和历史文化的背景,虽然我们不能够确确实实的体现历史的风貌,但是也不能完全脱离历史,所以归根结底就是创作者需要累积知识,需要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还有就是题材与体裁的选择和认定,在创作古典舞从构思上我们是有局限性的。中国古典舞跟其它舞种例如芭蕾,现代舞都是有区别的,中国古典舞有自己的一个审美体系,古典舞作品我觉得应该要有历史根据的,还有对于现代出现很多各种不同的舞种,每个舞种都有自己的特点风格,古典舞我觉得唯一不能随意去借鉴的舞种,它是一个独立体,要坚持走古典舞该走的风格路子。

〔1〕虞凤珺.探究中国古典舞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塑造[D]. 南京艺术学院,2015;

〔2〕路烨.浅谈中国古典舞表演中的情感表达[J].戏剧之家,2016(16);

〔3〕张昂.中国古典舞编创与中国戏曲[J].明日风尚,2016(11)。

谢锦屏(1986--),男,大学本科,研究方向:汉唐古典舞,2005年获得广东省岭南舞蹈比赛二等奖;2007年获得群星奖舞蹈比赛《城市。家》金奖;2010年获得第三届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逍遥》一得奖;2011年获得北京市舞蹈比赛《问苍天》编导二等奖;2012年创作独舞《问苍天》获得深圳市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一等奖;2012年创作群舞《响扇舞韵》获得深圳市群众文艺作品评选三等奖;2013年创作群舞《生命之树》获得中国舞蹈家协会舞蹈展演金奖;2013年创作群舞《生命之树》获得中国歌舞学会展演比赛金奖。现任深圳市十二月舞蹈艺术团舞蹈编导、教师。

猜你喜欢
古典舞屈原人物形象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如何做好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端午思屈原
论近年来中国网络剧人物形象创新
巧用侧面描写,丰富人物形象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