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上传播的芳香植物

2016-02-02 16:07金久宁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16年4期
关键词:芳香植物香料

金久宁, 李 梅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



丝绸之路上传播的芳香植物

金久宁, 李梅

(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14)

芳香植物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上传播的芳香植物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本文依据大量的史实记载,初步阐述了丝绸之路上传播的芳香植物的文化背景、交流发展过程,为今后芳香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良好基础。

芳香植物;文化背景;交流发展

芳香植物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在欧洲,中古时期,人们对于香料的追逐和崇拜几近疯狂,并体现于资源竞逐、味觉享受、肉体感知、精神抚慰等诸方面。在中国,《诗经》《楚辞》《山海经》等先秦历史典籍里,就有不少香木嘉卉等芳香植物的记述;两汉时期的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亦有芳香植物供药用的记述。芳香植物也成为丝绸之路上重点传播的植物资源。

1 西方芳香植物的应用与发展

1.1香料的竟逐

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这三位大发现时代的开拓者在成为地理发现者之前实际上是香料的搜寻者。尾随他们而来的是那些不太出名的后来者,沿着他们在未知领域里的探索之路。航海家、商人、海盗、直至欧洲列强的军队,开启了香料的竟逐。围绕着香料进行了一场场殊死争斗。

1.2味觉的传递

古人饮食的口味:芳香物。公元前11—公元前8世纪,今德国澳伯拉登镇附近,驻扎着当时日耳曼尼亚最大的罗马人军营。约在两千年以后,一群德国考古学家由于一时的兴趣到这里探访,他们在灶间废墟里发现了窖藏的丁香、芫荽子和黑胡椒。地中海民族食用香料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晚期的古叙利亚马里文明时期,当时的刻写泥板上记载着啤酒中添加孜然芹和胡荽调味的事实。一本流传下来的《烹调书》,据信为埃皮希乌斯所著,成书于公元1—2世纪。书中的468个食谱中,胡椒就出现了349次,胡椒被用于蔬菜、鱼、肉类、酒和甜食调味。其中的一种“香料盐”,是由黑白胡椒、百里香、生姜、薄荷、孜然芹、旱芹子、欧芹、牛至、番红花、肉桂叶、莳萝果和盐混制而成,有“助消化和蠕动大肠”的作用,且“极为温和,出人意料”。在现代人眼里,香料最明显的用途是制成各种沙司调味酱,用于小山羊、羔羊、乳猪、鹿肉、野猪、牛肉、鸭、鹅、小鸡等各种肉类。另一方面,香料有防腐保质的作用。中世纪的欧洲人一直为他们吃的变质有味的肉所困惑。由于没有冷冻设备,肉和鱼往往容易腐坏变质,带来了饮食上的健康危险。香料的使用,除了改善口感外,无疑可以使得肉类和鱼保存的时间更长些,以减少食物陈腐所带来的风险。按当时的医学概念而言,香料有“加热”“干燥”的作用,能抵制据认为是由于过多湿气引起的腐败。

1.3肉体的感知

香料以疗疾:在中世纪欧洲人的心目中,香料和药是同一类东西,并非所有的药是香料,但所有的香料都是药。拉丁文中的香料(pigmenta)一词实际上与药是同义词。药剂师与香料师事实上也是同一类人,即“存有可供出卖的香料和各种药物所需的配料的人”。公一本公元5世纪所编的《叙利亚药典》中,列举了香料所具有的各种医药用途以及对其疗效的半宗教性的信念。仅胡椒就被当作似乎可治各种疾病的万能药。早期欧洲医学理论是由希腊-罗马的盖伦提出的,万物皆由热、冷、干、湿四种要素构成,表现在人体上的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保持一种适当的平衡,人体就健康。疾病是一种失衡。在这个体系中,香料起着一种维护健康平衡以及恢复被破坏的平衡的作用。

香料可助性:香料可以给人们带来肉体上的快感。康斯坦丁(1020—1087)的所谓“春药”药方中几乎都有香料。用于阳痿的处方是生姜、胡椒、高良姜、桂皮和各种草药合成的干药糖剂,午餐和晚餐后少量服用。此外,一些香料酒亦有很好的催情助性作用。情欲功能障碍也被认为是平衡被打破的结果,性感缺乏为冷,情欲为热。香料是一种强有力的热效药物,因而也是一种催情药。许多传世的爱情诗篇中,香料都是一种能唤起人的丰富联想的象征物。香料和香水的联想往往诱发情欲。

1.4精神的愉悦

神之食物:神烟。香料应用于宗教或魔幻,早于香料被食用的历史。香料通常是用来混入在宗教仪式过程中燃烧的熏香里或者加入寺庙火盆的火焰中。另一方法是将其掺入香水或油膏,涂于崇拜的偶像或拜神者本人的身上。这些异域的稀有和神秘之物是古时拜神中最被看重的物品。香料和熏香混在一起时,会释放出一种沁人肺腑的馨香。多神教是有气味的,香料、熏香和香水之气充溢于古代的宗教仪式之中。

2 东方芳香植物的应用与发展

2.1馨香之美德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馨香之美的民族。《礼记·内则》云:“男女末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縰,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陈注:容臭,香物也,助为形容之饰,故言容臭,以缨佩之,后世香囊即其遗训。朱子曰:佩容臭为迫尊者,盖为恐有秽气触尊者。可见所谓的“容臭”即香包。朱熹认为,佩带容臭,是为了接近尊敬的长辈时,避免身上有秽气触冒他们。《尔雅·释器》:“妇人之祎,谓之缡。”郭璞注:即今之香缨也。《说文·巾部》:“帷,囊也。”段玉裁注:“凡囊曰帷。”《广韵·平支》:“缡,妇人香缨,古者香缨以五彩丝为之,女子许嫁后系诸身,云有系属。”这种风俗是后世女子系香囊的渊源。古诗中有“香囊悬肘后”的句子,大概是佩带香囊的最早反映。魏晋之时,佩带香囊更成为雅好风流的一种表现,后世香囊则成为男女常佩的饰物。

2.2沐浴之香汤

《大戴礼·夏小正》有“五月蓄兰,为沐浴”之记载。《诗经》有“彼来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等“采艾”“采萧”采惙香药之记述。楚辞中《离骚》“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九歌》中以桂木做栋梁,木兰做屋櫞,辛夷和白芷点缀门楣,亦是用这些香木来驱邪。 《离骚》《九歌》中记载了许多香料和香草,“一薰一莸”,屈原用比拟的手法藉香草歌颂贤德,以莸草痛斥奸佞。

《尚书》云:“至沿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性馨。”又云“妇人或赐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意为凡媳妇赐受白芷、佩兰等香药,每敬献给公婆。足见古时沐浴兰汤、赠送和佩戴香包已蔚然成风。

2.3熏燃、涂敷之香料

熏燃之香:中国古代的达官贵人很早就注意到了香的妙用,通过熏燃香料来驱逐异味。如:印篆之香:为了便于香粉燃点,合香粉末,用模子压印成固定的字型或花样,然后点燃,循序燃尽,这种方式称之为“香篆”。《百川学海》“香谱”条中云:“镂木之为范,香为篆文。”指香篆模子是用木头雕成,香粉被压印成有形有款的花纹。篆香又称百刻香,它将一昼夜划分为一百个刻度,寺院常为计时之用。

涂敷之香:此类香的种类很多。一种是敷身香粉,一般是把香料捣碎,罗为末,以生绢袋盛之,浴罢敷身;一种是用来敷面的和粉香。有调色如桃花的十和香粉,还有利汗红粉香,调粉如肉色,涂身体香肌利汗。

2.4医用之香药

香料是中国传统中医药的应用于医疗实践的重要原料。如前所述,医书方剂和本草典籍中有许多芳香植物的记载。

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就有“线香”入药记载。云:“今人合香之法甚多,惟线香可入疮科用。其料加减不等,大抵多用白芷、独活、甘松、三柰、丁香、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连翘、大黄、黄芩、黄柏之类为末,以榆皮面作糊和剂。”李时珍用线香“熏诸疮癣”,方法是点灯置桶中,燃香以鼻吸烟咽下。《本草纲目》卷三十二·果部·果之四·味类一十三种:秦椒、蜀椒、崖椒、蔓椒、地椒、胡椒、毕澄茄、吴茱萸、食茱萸、盐麸子、醋林子、茗、皋芦。

清·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中所载的曹府特制的“藏香方”,由沉香、檀香、木香、母丁香、细辛、大黄、乳香、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冰片等20余气味芬香的中药研成细末后,用榆面、火硝、老醇酒调和制成香饼;称其有开关窍、透痘疹、愈疟疾、催生产、治气秘之作用。藏香燃烧后产生的气味,可除秽杀菌,祛病养生。

3 唐宋时期历史典籍中的芳香植物

3.1唐《酉阳杂俎》之芳香植物

《酉阳杂俎》,唐·段成式撰,中、晚唐时期的笔记体小说。书中包括志怪、传奇,也包括杂事、琐语,乃至于考证。本集二十卷,续集十卷,香料植物见于卷十八·广动植之三·木篇:

“龙脑香树,出婆利国,婆利呼为固不婆律。亦出波斯国。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叶圆而背白,无花实。其树有肥有瘦,瘦者有婆律膏香,一曰瘦者出龙脑香,肥者出婆律膏也。在木心中,断其树劈取之。膏于树端流出,斫树作坎而承之。入药用,别有法。

安息香树,出波斯国,波斯呼为辟邪。树长三丈,皮色黄黑,叶有四角,经寒不凋。二月开花,黄色,花心微碧,不结实。刻其树皮,其胶如饴,名安息香。六七月坚凝,乃取之。烧通神明,辟众恶。

阿魏,出伽闍那国,即北天竺也。伽闍那呼为形虞。亦出波斯国,波斯国呼为阿虞截。树长八九丈,皮色青黄。三月生叶,叶似鼠耳,无花实。断其枝,汁出如饴,久乃坚凝,名阿魏。拂林国僧弯所说同。摩伽陀国僧提婆言,取其汁如米豆屑合成阿魏。

胡椒,出摩伽陀国,呼为昧履支。其苗蔓生,极柔弱。叶长寸半,有细条与叶齐,条上结子,两两相对。其叶晨开暮合,合则裹其子于叶中。形似汉椒,至辛辣。六月采,今人作胡盘肉食皆用之。

白豆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形如芭焦,叶似杜若,长八九尺,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蒲萄。其子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

荜拔,出摩伽陀国,呼为荜拔梨,拂林国呼为阿梨诃咃。苗长三四尺,茎细如箸。叶似戢叶。子似桑椹,八月采。

香齐,出波斯国。拂林呼为顸勃梨咃。长一丈余,围一尺许。皮色青薄而极光净,叶似阿魏,每三叶生于条端,无花实。西域人常八月伐之,至腊月更抽新条,极滋茂。若不剪除,反枯死。七月断其枝,有黄汁,其状如蜜,微有香气。入药疗病。”

3.2宋《桂海香志》之芳香植物

《桂海香志》,宋·范成大编撰,历史传本见于元·陶宗仪《说郛》卷六十二上。序:南方火行,其气炎上。药物所赋,皆味辛而嗅香,如沈笺之属。世専谓之香者,又美之所锺也。世皆云二广出香,然广东香乃自舶上来广,右香产海北者,亦凡品,惟海南最胜。人士未尝落南者,未必尽知,故著其说。

沈水香:沈水香上品出海南黎峒 。上环岛四郡界皆有之,悉冠诸蕃所出,又以出万安者为最胜 。中州人士但用广州舶上占城、真腊等香,近年又贵丁流眉来者。舶香往往腥烈,不甚腥者意味又短带木,性尾烟必焦,其出海北者,生交趾及交人得之,海外蕃舶而聚于钦州,谓之钦香。

蓬莱香:蓬莱香亦出海南,即沈水香结未成者,多成片如小笠及大菌之状,有径一二尺者,极坚实;色状皆似沈香,惟入水则浮,刳去其背带木处,亦多沈水。

鹧鸪斑香:鹧鸪斑香亦得之于海南,沈水;蓬莱及绝好笺香中,槎牙轻松,色褐黑而有白斑,点点如鹧鸪臆上毛,气尤清婉,似莲花。

笺香:笺香出海南,香如猬,皮栗蓬及渔蓑状,盖修治时雕镂费工,去木留香,刺棘森然,香之精锺于刺端,芳气与他处笺香夐别,出海北者,聚于钦州品极凡,与广东舶上生熟速结等香相埓,海南笺香之下,又有重漏生结等香,皆下色。

光香:光香与笺香同品第,出海北及交趾,亦聚于钦州,多大磈如山石,枯槎气麤烈,如焚松桧,曽不能与海南笺香比,南人常以供日用及常程祭享。

沈香:沈香出交趾,以诸香草合,和蜜调如熏衣香,其气温黁,自有一种意味,然微昏钝。

香珠:香珠出交趾,以泥香揑成小巴豆状,琉璃珠闲之,彩丝贯之,作道人数珠,入省地卖,南中妇人好带之。

思劳香:思劳香出日南,如乳香厯青黄褐色,气如枫香,交趾人用以合和诸香。

排草:排草出日南,状如白茅,香芬烈如麝香,亦用以合香,诸草香无及之者。

槟榔苔:槟榔苔出西南海岛,生槟榔木上,如松身之艾蒳,单爇极臭,交趾人用以合泥香,则能成温黁之气,功用如甲香。

橄榄香:橄榄香,橄榄木脂也,状如黑胶饴,江东人取黄连木及枫木脂,以为榄香,盖其类出于橄榄,故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格在黄连、枫香之上,桂林东江有此果,居人采香卖之,不能多得,以纯脂不杂木皮者为佳。

零陵香:零陵香,宜融等州多有之。土人编以为席荐坐褥。性暖宜人,零陵今永州,实无此。

4 丝绸之路上的芳香植物交流

丝绸之路始于汉朝张骞的“凿空”西域。所谓“凿空”只是一种形象的说法,即将壁垒打破,形成一条狭长的走廊,经过西域、中亚以迄小亚细亚、地中海西岸,一条连接中国和欧洲、北非的丝绸之路于焉成型。盛唐时期,中国的丝绸和茶叶输往波斯和罗马,西方的珍异植物(香料、水果、药材)等输往中国。唐宋以后,从广州、杭州、泉州等地经南洋抵达印度、阿拉伯海和非洲东海岸的海上"丝绸之路"也随之相继开通。

宋开宝四年(公元971年),宋置市舶司于广州,负责药物贸易。据《宋会要》记载:通过市舶司,由阿拉伯商人运往欧亚等国的我国特产药材有:朱砂、人参、牛黄、硫磺、茯苓、茯神、附子、常山、远志、甘草、川芎、雄黄、川椒、白术、防风、杏仁、黄芩等达60多种。元代时期,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中介述了姜、茶、高良姜、大黄、胡椒、麝香、肉桂等中药材及香料等。

唐·李珣《海药本草》收载的多为外来药物,其中有许多芳香植物;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植物部分的草部有“芳草类”,木部有“香木类”,收载了许多芳香植物,其中有许多是外来药物,充分反映了明以前中外植物交流情况。

4.1唐《海药本草》中的外来芳香植物

唐·李珣《海药本草》一部记述当时131种外来药物的著作,其中不乏许多芳香植物。《海药本草》卷第二·草部有:“木香、兜纳香、阿魏、荜茇、肉豆蔻、零陵香、艾纳香、莳萝、茅香、甘松香、迷迭香、瓶香、藒(qie)车香”;卷第三·木部有:“沉香、熏陆香、乳头香、丁香、降真香、返魂香、蜜香、安息香、龙脑、没药、天竹桂、必栗香、研药、诃梨勒、胡椒”。

4.2明《本草纲目》草、木部所收载的芳香植物

明代以来,随着明王朝派郑和“七下西洋”,中外交流区域更加宽广。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著作中,植物部分的草部有“芳草类”,木部有“香木类”,收载了许多芳香植物,余者零星见于果部、菜部中,其中有许多是外来药物,充分反映了明以前中外植物交流情况。

《本草纲目》卷十四·草部·草之三,芳草类56种;有“当归、芎藭、蘼芜、蛇床、藁本、蜘蛛香、白芷、芍药、牡丹、木香、甘松香、山柰、廉姜、杜若、山姜、高良姜、豆蔻、白豆蔻、缩砂密、益智子、荜茇、蒟(ju)酱、肉豆蔻、补骨脂、姜黄、郁金、蓬莪术、荆三棱、莎草、香附子、瑞香、茉莉、郁金香、茅香、白茅香、排草香、迷迭香、藒(qie)车香、艾纳香、兜纳香、线香、藿香、零陵香、薰草、兰草、泽兰、马兰、香薷、石香葇、爵床、赤车使者、假苏、薄荷、积雪草、苏、荏、水苏、荠苧”;

卷三十四·木部·木之一,香木类35种;有“柏、松、杉、桂、菌桂、天竺桂、月桂、木兰、辛夷、沉香、蜜香、丁香、檀香、降真香、楠、樟、钓樟、乌药、櫰(huai)香、必栗香、枫香脂、薰陆香、没药、骐麟竭、质汗、安息香、苏合香、詹糖香、笃耨香、龙脑香、樟脑、阿魏、芦荟、胡桐泪、返魂香”。

此外,卷二十六·菜部·菜之一,荤辛类有“生姜、干姜、胡荽、蘹香、莳萝、罗勒”;卷三十二·果部·果之四,味类有“秦椒、蜀椒、崖椒、蔓椒、地椒、胡椒、毕澄茄、吴茱萸、食茱萸”等。

5 结 语

芳香植物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丝绸之路上传播的芳香植物对人类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 也为“一带一路”芳香植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1]薛愚.中国药学史料[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4.

[2]李珣.海药本草(辑校本)[M].尚志钧,辑校.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上、下册[M].刘衡如,校点.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4]杰克·特纳.香料传奇 一部由诱惑衍生的历史[M].周子平,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 三联书社,2007.

Aromatic Plants Spread Along Silk Road

Jin Jiuning,Li Mei

(Institute of Botany, Jiangsu Provinc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Aromatic plan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social life of human beings. The spread of aromatic plants on the silk road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material life and spiritual world of mankind. Based on a large amount of historical records, we expounded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aromatic plants spread along the silk road, in order to provide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aromatic plants in the future.

aromatic plants; cultural background; exchange and development

10.3969/j.issn.1006-9690.2016.04.002

2016-04-12

金久宁,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民族植物学和植物文化研究。E-mail: jinjn@cnbg.net

S573

A

1006-9690(2016)04-0005-04

猜你喜欢
芳香植物香料
芳香植物公众认知程度、情感倾向与行为意向探析*
广州满庭芳香料有限公司
广义长白山区芳香植物资源与其濒危信息研究
芳香植物的作用及园林应用形式分析
自然界中的神奇香料
芳香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
香料之王
——香草传
广州市呼伦香料有限公司
重庆火锅香飘世界
云南高原芳香植物精油在化妆品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