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戏剧性
——以歌剧《魔笛》为例

2016-02-02 16:57姚中译
黄河之声 2016年16期
关键词:魔笛戏剧性咏叹调

姚中译

(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论莫扎特歌剧音乐的戏剧性
——以歌剧《魔笛》为例

姚中译

(福建省歌舞剧院,福建 福州 350001)

莫扎特在进行歌剧创作的时候,始终将音乐作为喜剧表达的关键部分,因为相较于台词来说,音乐可以作为独立的表现形式来展现人物的性格和推动剧情的发展,增加歌剧的戏剧性,它比台词的表现力更加优秀和直接,因此莫扎特将音乐创作作为歌剧创作的基础。

莫扎特;歌剧观;戏剧性;《魔笛》

一、莫扎特的歌剧观

虽然莫扎特拥有风格鲜明的歌剧创作理念,但是他的前辈歌剧作曲家格鲁克不一样的是,莫扎特并没有在某一篇文章里具体地介绍自己对歌剧创作的看法和主张,因此要想弄明白他对歌剧创作的主张,就必须从他日常的琐碎话语中去寻找到答案。

莫扎特在1781年10月13日的信件中针对歌剧进行了这样的叙述:“在歌剧的中间部分,歌剧需要以音乐为基础”。他还提出:“音乐让人陶醉其中,忘却了很多烦恼”。特别是在1782年莫扎特创作的歌剧《后宫诱逃(DieEnf'uhrungausdemSerail1782)》中,针对这种对歌剧中音乐的推崇更加明显,他在给父亲的信件中表明了自己对歌剧创作的观念,他认为:“在歌剧中诗歌是音乐发展的主要力量”。所以,在莫扎特的心中诗剧只是为歌剧构建了一个具有戏剧性的框架,在他的想法中诗剧服从于音乐,充实诗剧的内容便是音乐。许多的作曲家在创作歌剧的时候运用的语言和歌词会出现不匹配的情况,根据莫扎特的意见,作曲家就能够将语言和歌词统一起来。因为莫扎特对音乐表现力的推崇,所以他在创作歌剧的时候大部分是用音乐来展现歌剧的戏剧性,而不是台词。这个意识在进行歌剧《魔笛》创作的过程中就充分的展现出来了,而且莫扎特在没有看到夜后咏叹调的台词时,就已经开始创作台词的咏叹调。在1778年11月12日莫扎特写给友人的信件中也表述了自己对歌剧进行创新的想法,这种歌剧就是诗歌和音乐结合在一起,但是这两者并不纠缠在一起,而且各自有各自的线,他将这种新式歌剧称为双重剧(duodrama)。“我希望创作一出双重剧,里面不包含歌唱,只有朗诵,音乐在其中担任咏叹调的角色,偶尔会产生音乐伴奏的旁白。这样就能加深人们的印象”。但是这种观念不但具有创新性,而且莫扎特想要去做的愿望比较强烈,但是在他最杰出的歌剧中并没有达到他描绘的那种地步,这也是一种遗憾吧,但是他对音乐的看重是不言而喻的[1]。

二、莫扎特歌剧观在《魔笛》中的体现

(一)莫扎特在整体结构布局

《魔笛》包含了序曲和两幕两个剧情,从序曲发展到第一幕,然后第二幕的调性为:E大调、C大调和?E大调。仅仅从表面来看,用?E大调开始又用?E大调结尾,这样的布局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E大调贯穿始终,也是歌剧发展的主要基调,这种通过以其开始以其终结的模式,并且融入和声终止的代入感模式,节奏紧凑又不失大方,结尾也不拖泥带水。从另外的角度来看无论从音乐形式上还是戏剧的动作方面(戏剧的矛盾解决)也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饱满感,就像看到自己喜欢的电视剧最后完美的结局感觉一样。我们再看第一幕和第二幕之间的调性安排,用?E大调开始并没有用它来结束,而是用C大调作为结尾,C大调是E大调的六级调性,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不让观众感到终止意味,另一方面如果用?E大调结尾则会显得调性单一影响第二幕的体验。但是不同于单纯的器乐的某个部分的创作,歌剧作品的每—幕有单独的剧情和音乐,具有相对的完整性和独立性,因此第一幕结尾用C调结束也是为了表达终止还没有到,留有一定的余地给第二幕来发挥[2],从以上来看莫扎特早进行歌剧创作的时候很大的程度上利用音乐来控制歌剧的进程,起到了组织协调的作用。

(二)莫扎特的歌剧性格刻画

莫扎特歌剧中的主要人物是利用演唱,也就是为人物量身定做的音乐模式,主要是以咏叹调为基础。所以本文选用了《魔笛》的两首咏叹调,来分析莫扎特的歌剧理念。

首先来看巴基诺的音乐作品,它作为全剧的第一首咏叹调,主要分为50小节,其基调为G大调,2/4节拍,其特征以民谣为基础,是分节歌的模式传递的是巴基诺的幸福情感。其中把间奏、词、曲有效的融合起来。并且歌词都是2小节一乐句,一共8个乐句,全曲为分解和弦式伴奏织体;从音韵结合的角度来看,旋律在跳跃的过程中主要是使用级进的模式,音程跳度比较平稳,其中最高音为d1、最低音在d;大祭司萨拉斯特罗在本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其中第一首咏叹调音乐作品就是萨拉斯特罗,该调性为F大调、3/4节拍,结构主要是单二部曲式结构,歌词表达的是萨拉斯特罗对所有通过考验的年轻人发出真心的祝福。萨拉斯特罗共分为40乐节,在词、曲的融合模式上来看,去除第一乐句中的八小节乐句,乐句基本上都是4小节为一段;旋律音程主要是采用跳进的模式,演唱最高部分为c1,最低为F;从节拍的关系入手,全曲节奏比较平缓,主要采取二音符和四音符的模式,全曲的音域较宽,气息也比较长再加上弦伴奏是以赞歌的形式出现的,首先赞歌本来就带有宗教意味的歌曲,而且较宽的音域和绵长的气息是为了凸显大祭司庄严、仁厚、宽容的特征。虽然这些部分都属于男声部分,但是莫扎特使用不同的音乐,发掘了人物独特的性格特征。它不是通过人物做的事情和语言来表述的,而是用音乐来代替它们的作用,就是为了体现音乐在莫扎特歌剧中的重要地位。

[1] 索洛莆磋娃 著,买德颐 译.意大利歌剧[J].音乐译文,1980,4.

[2] 傅雷译.歌剧莫扎特的书信论莫扎特[J].西洋名作曲家研究(论文集)[Z].音乐出版社,1958.

猜你喜欢
魔笛戏剧性咏叹调
形、韵、意——咏叹调《有一颗爱心飘落》钢琴伴奏分析
感知、认知与演绎整合下的中提琴表演艺术教学新探——以咏叹调《请让我哭泣吧》创编教学为例
戏剧性十足的巴洛克艺术
魔笛老爷爷的一天
美国自白诗的“戏剧性”
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
咏叹调
柏林喜歌剧院版歌剧《魔笛》将亮相北京天桥:专访乌尔里奇·兰兹
老李的咏叹调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