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之打开腔体的训练

2016-02-03 13:52王志丽
北方音乐 2016年16期
关键词:咽腔腔体歌唱

王志丽

(湖南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研究之打开腔体的训练

王志丽

(湖南邵阳学院,湖南 邵阳 422000)

普通高校声乐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时间段,对打开腔体这一说法只有字面的理解,深层次的意思不能把握。本文将细致解释这一概念并提出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帮助。

教学改革;腔体;训练

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在音乐系中所占比重最大,由于它不像器乐专业需要一定年限的练习才能有成,很多学生在高考前练习了三五个月就考上了大学,更有甚者凭着一副好嗓子,没有经过任何训练就考入高校。这些学生入校后,在专业学习上比较吃力,他们对基本发声原理不清楚,训练中比较盲目,有时候会丧失练习的信心。为了帮助他们练习打开腔体这一基本动作,我详细地讲述了基本理论,并提出了相应的、比较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

歌唱最重要的两个技术层面的因素是呼吸和共鸣,这里我们只谈共鸣。人的共鸣器官主要由胸腔、鼻腔、鼻咽腔、头腔和喉腔、咽腔、口腔等腔体组成。其中前四种腔体由于有固定的容积,不能随意调节形状,故被称为不可变共鸣腔。而口腔、咽腔、喉腔无固定容积,可随意调节其形状,也叫可变共鸣腔。人的任何共鸣腔体都是第二振动体(歌唱者的第一振动体是嗓音中的声带,也叫主振动体),就是嗓音中的口腔、咽腔、鼻咽腔、头腔等共鸣腔体。共鸣体的形状不但复杂,而且极容易变化,发声时有可能是总体的振动,也有可能是局部的振动,都要依靠人的大脑来操纵和调节,以使整个共鸣体能协调运动,产生宏亮而优美的嗓音。

一、打开口腔

口腔是最容易变化的腔体,因为口腔包含着唇、齿、舌、下颚、软腭等器官。口腔本身主要用于发声和语言的咬字、吐字,其功能是将声音做形成字,使人们能清楚地识别任何元音的音响。口腔又是歌唱共鸣的重要腔体,也是声音的最后通道。歌唱者应该调节好口腔中的各个器官,使它们能在发声过程中相互协调、合作,在不破坏共鸣状态的情况下做到字清声美。

如何打开口腔是学生们最重视的问题。首先要学会张开嘴。张开嘴的要领是上下牙关打开,尤其后面的槽牙一定要打开。当槽牙打开,也就是后面打开时,我们再把嘴的前半部分合拢,就像打哈欠时,打到一半,把嘴闭上的感觉。这时我们的口腔是打开的,在此基础上发b、p、m、f这几个音。发音时一定要注意口腔的槽牙部分要保持比较远的距离,也就是打开的状态,如果槽牙没有打开,就会造成口腔没有打开,那么闭住的口腔不利于我们歌唱的发音,会使学生演唱比较辛苦。另外我们还可以用咬苹果的状态来打开口腔。当你非常饥饿,看到一个好吃的苹果时,你会拼命地张大嘴,想把它一口吞下,保持这个打开的状态不变,发a的音,能够帮助我们练习口腔打开的状态,为我们正确的歌唱提供基础。

二、打开口咽腔

咽腔也是我们的可变腔体,它位于人体颈椎的前方,上接口、鼻,下接喉腔,也可将其联想成下、中、上三部分,即喉咽、口咽、鼻咽。咽腔是歌唱十分重要的共鸣腔体,也是歌唱者通过学习训练能加以操控的腔体。咽腔对歌唱音质的形成作用最大,对声音共鸣中音色的形成和声音的反射就有着特殊的作用,歌唱中需要尽可能地打开,掌控自如,不受其紧缩力的影响。

如何打开口咽腔是我们训练的主要内容。传统的方法都是把“颌关节打开,耳朵前面有一个坑就对了”。其实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的打开口咽腔,因为打开颌关节,出现一个坑,这只是外部的表现,我们歌唱时发力是从内及外的,不是从外及内的,所以内在的用力是最重要的。正确的打开口咽腔的方法是打哈欠,当你打哈欠到极限时,你会流眼泪,那个流眼泪的状态就是腔体打开的极限状态。这时我们需要用镜子来观察打开的状态。记住打开的极限状态,然后自己学着练习在打开的极限状态下发声。这个极限状态有一个特点就是软腭被吸到最高的位置,并拉紧,在口腔里形成一个巨大的穹顶,发声时要保持这个穹顶不变,如果这个穹顶塌陷了,那么腔体就不存在打开了。

三、拉紧咽壁

咽壁在口腔最里面,是我们咽腔的一部分。当我们拿镜子观看时,能够发现发a的母音时,我们观察到的,口腔嘴里面竖着的一部分肉,就是咽壁,通常声乐教师称其“后咽壁”。后咽壁为什么要拉紧?很多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有的同学会说是为了唱高音,有的同学说是为了打开腔体。其实都没有说到点子上。我们知道发声是需要共鸣来美化声音的,这个共鸣怎么来的?就靠我们的腔体来的。腔体不仅需要打开而且需要拉紧才能反射声带发出的声波,才能形成共鸣。我们的咽壁是联通我们的喉咽腔、口咽腔的通道,也是我们唱歌的重要通道。这个通道必须打开,必须拉紧才能反射声波,形成共鸣。

拉紧咽壁,我们可以继续用打哈欠的方法来体会。我们都知道打哈欠时,内部有一个向上的力往上拽,才使哈欠这个过程得以完成。这个向上的力就是咽壁的力量,咽壁用力向上拉紧,使哈欠完成。如果在打哈欠时,你一边打哈欠,一边跟别人说话,有时会造成大哈欠失败,这个失败的原因就是咽壁在向上用力时,遭到一个向下的力,当它向上的力无法阻止向下的力时,打哈欠就宣告失败。学生在练习咽壁力量时,需要多多体会打哈欠的力量,最好是对照镜子练习,因为我们对口腔里面的肌肉不是非常了解,而且控制能力也不够,需要镜子来帮助我们。

总之打开腔体是学习声乐必须要明确的一个概念,它既不是只单纯的把口腔打开,也不是单纯的把咽腔打开,它需要全面打开口腔、咽腔等部位的腔体,使腔体最大化。得到了腔体才有可能产生共鸣,就像在山洞里说话,没有腔体根本谈不上共鸣。作为声乐学习者更是要通过日复一日地练习才能达到真正的打开。

[1]苏丹.歌唱的共鸣在哪里?——关于歌唱共鸣的再认识[J].人民音乐,2011,(04)

[2]潘叶琴.谈歌唱的呼吸训练起音与气息的控制[J].黄河之声,2008,(14).

[3]管谨义.歌唱的共鸣及其运用[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02).

[4]沈湘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5]张小军.“生活化的”歌唱呼吸及教学手段之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

猜你喜欢
咽腔腔体歌唱
真空腔体用Al-Mg-Si铝合金板腰线缺陷的分析
高铁复杂腔体铸造数值仿真及控制技术研究
高铁制动系统复杂腔体铸造成形数值模拟
浅谈歌唱中的气息与声音的高位置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浅析声乐演唱技巧中喉咽部的放松方法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歌唱十月
发声中要求咽腔打开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