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中国农村“赤脚医生”的脚印

2016-02-03 19:06袁念琪
百姓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卫生员向阳花赤脚医生

袁念琪

毛泽东的“六二六”指示催开向阳花

“赤脚医生向阳花,贫下中农人人夸。一根银针治百病,一颗红心暖千家。”这是上世纪70年代崔嵬导演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故事片《红雨》主题歌,演唱者郭兰英。而催开赤脚医生这朵向阳花的,正是毛泽东。

1965年6月26日,毛泽东在听卫生部汇报时得知:城市占医疗经费75%,农村只有25%。毛泽东认为,卫生在为谁服务这个根本问题上出现严重偏差,他强调:“应该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卫生部把这一指示称为“六二六指示”。

1965年8月20日,上海市卫生局召开大会传达“六二六指示”,宣布每年组织千名医务人员下乡,县医院则抽调1/3人员轮流下去。8月26日,上海第一所培养农村医生、学制3年的上海半农半读医学专科学校在嘉定马陆开学。12月,川沙县卫生局开办半农半医卫生学校。在人口2.8万多的江镇公社,这个因清代江姓在此建市而得名的地方(今因建浦东国际机场已与施湾并为浦东新区机场镇),也在12月借农业中学开班——全住宿的农村卫生员培训,由21个大队推选28名根红苗正的贫下中农子女,平均年龄23岁;文化程度多在高小以上,有的只读过3年书。其中有来自大沟大队的中共预备党员、21岁的团支部书记王桂珍;两年后,她成为中国赤脚医生第一人。

1966年3月,王桂珍等人结业回队。他们不拿工资,帮助种地,亦工亦农,赤脚行医。川沙县《关于巩固、提高大队卫生员(半农半医)的试行办法》规定:赤脚医生每年参加劳动120到140天,平时在大队办公室设诊或到田间巡回医疗。

一根银针治百病

培训时,王桂珍是班里学得最好的。在短短4个月,她掌握了医学院学生几年所学知识,这对只有小学文化的她困难很大。“老师让晚上9点熄灯,我拿个小的手电筒在被窝里看到12点。没看懂就问旁边的那个赤脚医生。”

刚回来时,人们不相信王桂珍能治病。王桂珍苦练针灸,先在纸上练,再在自己身上扎。一根长针扎进肉,快速旋转进针,体会麻、沉、胀感觉,摸索最佳位置。

一天,有牙痛病人要针灸,可面对初出茅庐的王桂珍,心里不免七上八下。王桂珍就先扎自己演示,再给他扎。病人说真好,不痛了。

在村边空地,王桂珍他们种了100多种中草药,有能治拉肚子的马齿苋等。为了让大家少花钱也能治好病,他们还建起了土药房,一排排木架上,放着一个个贴着药名的装草药钵头。

走上世界舞台

1967年12月,赤脚医生从民间登上川沙卫生部门的一个文件。首次公开亮相是翌年《文汇报》所发的《关于上海郊县“赤脚医生”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开篇第一句就是:赤脚医生是上海郊区贫下中农对半农半医卫生员的亲热的称呼。”1968年第3期《红旗》杂志转载此文,题为《从“赤脚医生”的成长看医学教育革命的方向——上海市的调查报告》;9月14日,《人民日报》又予转载;9月30日,毛泽东主席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赤脚医生由此走向全国、传向世界。

随着相关文章在《红旗》《人民日报》转载,特别是因为毛泽东的批示,王桂珍出名了,成为当时中国150万赤脚医生的代表。全国各地到江镇参观者,有时一天多达2000多人。据统计,从1968年到1976年,国内外参观者有7.6万多人次。

王桂珍从国内走向国际。著名英籍华裔作家韩素音采访了她,还到她家吃了饭。1974年,王桂珍参加第27届世界卫生大会,发言15分钟。在那份外交部审过的发言稿里,她介绍了中国赤脚医生的培训、看病,在农村的作用等。王桂珍说:“讲好之后,外国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都纷纷来跟我握手,都说中国赤脚医生好,都要走中国赤脚医生的道路。”

猜你喜欢
卫生员向阳花赤脚医生
“卫生员”奶奶
我家有位“赤脚医生”
老照片里的赤脚医生
毛泽东为何批示“赤脚医生就是好”
无缝救援系统中基层卫生员的工作要求、流程及培训
惟有葵花向日倾
向阳花开
评方小平《赤脚医生与现代医学在中国》
我是一朵向阳花
基层医院卫生员对优质护理开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