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招就挂钩背景下的教学自觉

2016-02-03 19:01刘刚缪祥礼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5期
关键词:招生就业教师

刘刚 缪祥礼

摘要:在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时代,招就挂钩是全国各地各高校的必然选择。在此大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要勇于担当,要有一种教学自觉,真正做到以生为本、培养技能、面向就业。

关键词:招生;就业;挂钩;教师;教学自觉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5-0071-03

一、引言

最近,许多省区对高等院校进行分类管理,分为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大学、应用技术类型大学、高职高专院校。在高等职业院校里,学生的招录、就业也具有一些特点。在招生与就业一体化的政策下,一个高校,一个学院,一个系部,一个专业,若不能很好地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将难以顺利开展招生工作,甚至将面临压缩、停办的“待遇”。这不仅仅是就业指导中心的压力,也是各系、各学院的压力,全体教学人员也将面临压力。世界著名学者、学贯中西的教育家晏阳初说过:“困难正是一位绝好的老师,把我们锤炼得更加坚强。”[1]就业压力可以转化为高职高专改进教学的动力,可以催生教师的教学自觉。

二、教学自觉的涵义

“教学自觉”,是指教师对自己主导的各项教学活动与教学目的、培养目标、教育宗旨的关系,有清醒的认识并且积极地为实现它们而服务的主观心理态度。

只有让教师个体首先意识到自身与外在环境要求之间的差距,才能产生的一种自我修正、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意识和行动。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意识,才能够构建自己的教学特色,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基础。

中国正在开展城镇化运动,要在一个传统持续了几千年的农业国家进行现代化改造,离不开教育,离不开根植于“三农”的教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晏阳初认为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四大病”,提出“以文艺教育攻愚,以生计教育治穷,以卫生教育扶弱,以公民教育克私”四大教育连环并进的农村改造方案。今天,这些主张仍然有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我国当今的高职高专教育更多地倾向于晏阳初所说的那种“生计教育”。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的积累已经不再重要。对于社会上百分之九十五的成年人来说,有一技之长,能自食其力,就是一种成功,知识的渊博、发明创造的取得并不是特别重要。所以,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天经地义,合情合理。

在高职高专,教师必须牢牢树立服务学生、服务就业、传授一技之长、培养熟练劳动者的理念,并将这一理念转化为一种教学自觉。

三、一个招就脱节的典型事例

1956年,我国准备“系统”教育培养中医人才。当时的主流观点认为——传统中医的“父传子,师带徒”的传承方式是“原始的”、“落后的”,必须按照苏联的大学课程设置方式,“科学地”培养中医。最终,政府部门让西医去学习中医,再出来编写“科学的、现代化的”中医教材。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道家哲学的衰落与“中医”的速成,成为并行不悖的一对怪现象。

五十多年过去了,这一模式并无多大的变化。这也被视为中国教育界的一种特殊现象。若干中医学院(专业)的毕业生不能进入医生行列,而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的招生并未缩减,这的确是招就脱节、就业服务错位的一个典型。

四、教学自觉的结构

1.服务就业的宏观目的。在高等教育尚处于“精英教育”阶段的地区和时期,高校不用考虑毕业学生的“出路”(出口),就业工作并不受高校教师重视。而在当今中国大陆,除军事院校外,除大部份毕业生继续深造的个别高校外,高校一般是把就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对待。许多学生和家长是把高等教育当作社会地位上升的阶梯(social ladder)来“膜拜”的。可见,就业渠道不畅的高校,将失去学生和家长的追捧,在“招生大战”中败下阵来,规模萎缩,生均拨款减少,最终关、停、并、转。

重视就业,关心学生出路,成为绝大多数高校的必然选择,全体教师也要逐步确立这一理念,并转化为个体的教学自觉。

2.技能训练的中观过程。高职高专的学生大都走向社会就业,很少继续深造。所以,教学过程中的“技能训练”十分重要。

创客空间,近年来颇为流行。在创客空间里,大学生可以用不同设备去创造。最核心的是,你必须创造出一些物理形态的制品,它们可以是三维的,可以触摸的。创客空间要求创造出东西,这与传统学校学习形成鲜明对比,很有价值。它能产生更有效的学习。很多有价值的技能只能通过用手,而不仅仅通过思维来学会。这对政法文史类高职院校也有借鉴意义。

3.能力培养的微观技巧。近年来,毕业生人数迅速增长,就业形势日益严峻,2015年,全国有普通高校毕业生749万人。人才培养的根本不在于知识的传授,而在于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应着力于加强基本技能、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

在搜索引擎大行其道的今天,在信息爆炸的当下,对于眼花缭乱、手足无措的青年学生,更应当重视能力的培养。古代有“两脚书橱”,今朝有“两脚信息库”。有的青年学生甚至知识、能力两欠缺。首先,要培养青年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其次,要培养青年学生的书面语言、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再次,要培养青年学生某一个專业的专业技能(动手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再其次,要培养青年学生有底线前提下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最后,要培养青年学生创新、创造、创业的能力(自觉发现、学习、借鉴、消化新信息、新理念、新事物的能力)。在政法文史类高职院校,只读课本的学生与读大量课外书的学生,能力当然不一样。应当有更多的小组活动,更多探究性、基于项目的学习。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2012-2015年间,建设完善了15个现代化专业实验实训中心,在全省建立了30个教学科研实习实训基地,其中,官渡监狱、西山区看守所、学院警察体育实训基地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示范实习实训教学基地。这为学生的能力培养创造了条件。

五、不同专业能力培养的着力点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坚持“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合作发展”的建设思路,服务“法治云南”建设,为“平安法治云南”建设培养造就更多的应用型法治专门人才。

1.刑事执行专业。以“队前讲评”、“队列指挥”、“个别谈话”为载体来训练刑事执行专业学生的能力。

2.行政执行专业。以“组织习艺”、“组织集体劳作”、“与媒体良性互动”为载体来训练行政执行专业学生的能力。

3.社区矫正专业。以“心理疏导”、“危机干预”、“价值观重塑”、“普及法律常识”为载体来训练社区矫正专业学生的能力。

4.刑事侦查专业。以“探索真相”、“追查行为人”、“逻辑推理游戏”、“行为方式与心理偏好分析”为载体来训练刑事侦查专业学生的能力。“司法技术实验实训中心”将发挥重要作用。

5.法律事务专业。建立开放型案例库,推行体验式学习模式,与乡镇、街道、社区、中小企业联合设立法律服务站,为基层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此外,要以“法律文书的写作”、“言辞辩驳”、“演绎推理游戏”为载体来训练法律事务专业学生的能力。

6.涉毒人员矫治专业。以“禁毒防艾宣传活动”、“系统脱敏游戏”、“童年精神分析游戏”为载体来训练专业学生的能力。“心理技术实训中心”成为重要的“技能孵化器”。

7.小语种专业。以“国外大学生活一年”、“国外大学学习一年”、“泰(缅)生活场景再现”、“泰(缅)影视节目欣赏”、“泰(缅)书刊鉴赏”为载体来训练专业学生的能力。逐步探索出“校校联合、跨国培养、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

六、高职院校教师教学自觉的形成路径

1.“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认同。早年间,医学及生理学、生物学领域出现了“gene”(基因,遗传因子)一词。后来,人文科学领域出现了“meme”(文化基因)一词。韩愈在《师说》一文中提出的“传道授业解惑”就是中国(东方)教师的文化基因。最近一百年,有许多思想家、教育学家对教师的职能、地位、作用进行过研究。

2.《教师法》等法律规章的规定的落实。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1994年1月1日七施行,已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2009年8月27日发布、实施)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其第一章为“总则”,第三条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第七条规定了教师享有的六项权利。第八条规定了教师应当履行的六项义务。此外,国家教委还在1996年4月8日发布了《高等学校教师培训工作规程》。

要形成教学自觉,有赖于教师(包括高校教师)的责、权、利三统一;有赖于三统一基础上形成的爱岗敬业理念;有赖于教师职业荣誉感的培养;有赖于法律法规规章的贯彻落实。

3.“慕课”时代的角色定位。Mishra和Koehler于2006年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PACK)的概念,TPACK代表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掌握的七種知识。[2]可见,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当代高校教师,门槛并不低。可谓任重而道远。

从2009年以来,很多人提出——技术会改变学校的一切,“学校会消失”,“我们再也不需要学校”,“学校会关门”,“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电子设备在Internet上学到他们想学的东西”。各种论调,来势汹汹。其实不然。学校在发展,但不会“关门”。未来,小学和中学仍然是青少年养成教育的基地。高校仍将作为学术中心、科学中心、思想集散地、不同地域文化的交流中心而存在下去。当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高校不免会以“职业技能培训所”的面目,吸引着为“生计问题”困扰的学生及其家庭。

索耶教授认为:慕课采用的是沙普尔斯(Sharples)等人提出的“知识传递模式,依靠视频讲座、阅读材料和分阶段评价”,这依然是旧式的饱受质疑的讲授式教学的延续,只是使用了不同的媒体。把视频放到网上是技术的浪费,不会增强学习。观看视频和课堂听讲一样,学习效果不好。学习科学强有力的发现之一,就是如果你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将不可能开展有效的学习。[3]

在“慕课”时代,高校教师并非“无所作为”。正如,当今机器人技术迅猛普及的势头下,法院并未大量解雇法官代之以机器人判案。同样道理,高校教师仍然要承担教学过程组织者、指挥者、协调者的角色。在教学诸环节中,高校教师都要参与。在学生考核的评鉴工作中,教师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4.高校教师本人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是指一个人终生经历的所有职业发展的整个历程。教师岗位是指具有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工作职责和相应能力水平要求的专业技术岗位。高校的青年教师要做好五年以上的职业发展规划,努力成为学习型教师、反思型教师、科研型教师、学者型教师。高校教师要及时捕捉教学灵感。要在授课过程中引用或穿插其他领域知识,做到科研成果与教学内容的融合。要努力开发基于情境的学习活动。要注重“共同学习”,聚焦群体学习和社会文化场景学习。

七、结语

俗话说:“学生要有一杯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这可以视为“师生匹配”理论的生动具体的描述。要推行“招就挂钩”,要服务学生就业,就必须从教学入手,从教师着手,不断改进教学工作,不断提高学生技能,不断创新培养机制,“歌诗合为时而作,文章合为时而著”,教师的进步永远在路上。

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在省级特色骨干高职院校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忠诚笃法,强警塑人,根植行业,教学练战,培养造就应用型法治专门人才”的整体办学思路。高职院校教师应当以所在院校办学思路为指针,形成相应的教学自觉。

参考文献:

[1]宋恩荣.晏阳初全集[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567.

[2]任秀华,任飞.高校教师TPACK现状调查及问题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5,25(4).

[3]陈家刚,杨南昌.学习科学新近十年:进展、反思与实践革新——访国际学习科学知名学者基思·索耶教授[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

猜你喜欢
招生就业教师
最美教师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圆我教师梦